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雪冤  拼音:xuě yuān
洗刷冤屈。《新唐书。卷一七四。元稹传》:「设谏鼓,置匦函,曾未闻雪冤决事,明察幽之意者。」
《漢語大詞典》:冤痛
(1).谓蒙受冤屈而悲愤沉痛。 汉 王充 论衡·感虚:“何其冤痛相似而感动不同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孤魂冤痛,自诉於天耳。”
(2).指为他人感到冤屈悲痛。三国志·魏志·杨俊传:“ 黄初 三年,车驾至 宛 ,以市不丰乐,发怒收 俊 。尚书僕射 司马宣王 、常侍 王象 、 荀纬 请 俊 ,叩头流血,帝不许。 俊 曰:‘臣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余观 嵇中散 被譖就刑,冤痛甚矣。”
《國語辭典》:埋冤  拼音:mán yuān
责备、抱怨。《刘知远诸宫调。第二》:「月下刘郎走一似烟,口儿里尚埋冤。」《薛仁贵征辽事略》:「张士贵看了半饷,埋冤这汉,却这里来。」
分類:埋怨
《国语辞典》:冤人  拼音:yuān rén
冤屈别人。如:「你别无故冤人!真可恶!」
分类:冤屈
《漢語大詞典》:幽冤
(1).深冤。 唐 崔湜 《景龙二年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诗:“天道何期平,幽冤终见明。”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醮词》:“故杀误伤,虑构幽冤之咎。”
(2).指蒙受深冤的人。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五:“今减常膳十日,以谢幽冤。”
分類:蒙受
《國語辭典》:冤仇  拼音:yuān chóu
仇恨。《薛仁贵征辽事略》:「您三将略住!你不知我有冤屈,被此贼杀吾兄,今日当报奇冤。」《西游记》第六回:「我行要骂你几声,曾奈无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也作「冤雠」。
《漢語大詞典》:冤死
冤屈而死。汉书·刑法志:“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餘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后汉书·李燮传:“明年,史官上言宜有赦令,又当存録大臣冤死者子孙。”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车身簸荡,厉声作响,好象替冤死于‘白祸’的 俄国 劳动人民,哀诉于 东亚 初临的贵客。”
分類:冤死冤屈
《漢語大詞典》:冤债(冤債)
谓造孽必有报应,犹如欠债。《花月痕》第一回:“三生冤债,虽授首於藁街,一段痴情,早销魂於蓬颗!”
《漢語大詞典》:冤鬼
(1).犹冤魂。后汉书·寇荣传:“苟生则为穷人,极死则为冤鬼。” 许杰 《旅途小记》:“我真怀疑,所谓冤鬼,所谓狐仙,是否就躲在这些破洞里。”
(2).用作詈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侄少爷已经回来了,终久不能不露面,且把这些冤鬼打发开了再説罢。”
《漢語大詞典》:冤结(冤結)
(1).冤气郁结。《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汉 刘向 《九叹·惜贤》:“心懭悢以冤结兮,情舛错以曼忧。” 三国 魏 曹植 《出妇赋》:“嗟冤结而无诉,乃愁苦以长穷。”
(2).犹冤屈。《汉书·于定国传》:“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於闕廷。”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将残吏未胜,狱多冤结,元元愁恨,感动天气乎?” 宋 司马光 《进五规状·务实》:“姦暴不诛,冤结不理。”
(3).结下的冤仇。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因为死人在未死之前,总不免开罪于人,存着冤结,所以死后要替他解散。”
《漢語大詞典》:冤魄
冤枉而死者的魂魄。 唐 蔡京 《咏子规》诗:“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
《漢語大詞典》:冤状(冤狀)
冤情;冤案。史记·酷吏列传:“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繫待问而微见其冤状。” 宋 范仲淹 《权三司盐铁判官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君墓表》:“ 婺 人 薛惟简 ,先有冤状,父徒子黥,君雪除之。”
分類:冤情冤案
《韵府拾遗 元韵》:理冤
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三年冬十月壬辰晦日有食之三公免冠自劾制曰昔卫有忠臣灵公得守其位今何以和穆阴阳消伏灾谴刺史太守详刑理冤存恤鳏孤勉思职焉
《國語辭典》:申冤  拼音:shēn yuān
说明冤屈。《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要我替他告官,又要我去湖州报他家属前来,申冤讨命。」《儒林外史》第二四回:「牛奶奶在堂上哭哭啼啼,定要求向知县替他申冤。」
《漢語大詞典》:奇冤
极大的冤枉。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此番破尽传奇格,丑旦联姻真叵测。须知此理极平常,不是奇冤休叫屈。” 周恩来 《千古奇冤》诗:“千古奇冤,江南一 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分類:极大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