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冲性子(一沖性子)  拼音:yī chōng xìng zi
暴躁而不能自制的个性。《金瓶梅》第二八回:「西门庆就不问谁告你说来,一冲性子,走到前边。」也作「一宠性儿」、「一铳子性儿」。
《漢語大詞典》:一冲性儿(一冲性兒)
见“ 一冲性子 ”。
《国语辞典》:年少气盛(年少气盛)  拼音:nián shào qì shèng
年纪轻,血气旺盛,容易冲动。如:「他刚从学校毕业,初入社会,难免年少气盛,如有卤莽之处,尚请多多包涵。」
《国语辞典》:盲目行事  拼音:máng mù xíng shì
比喻做事冲动,没有仔细思考或计划。如:「如果像这样盲目行事,只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难解。」
《国语辞典》:酒是色之媒  拼音:jiǔ shì sè zhī méi
(谚语)酒能乱性,饮酒之后,往往会激起对色欲的冲动。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钱为心所爱,酒是色之媒,会看鸳鸯羽,双双池上归。」
《国语辞典》:运动神经(运动神经)  拼音:yùn dòng shén jīng
将中枢神经的冲动,传至动作器(如肌肉、腺体)的神经。
《国语辞典》:一气之下(一气之下)  拼音:yī qì zhī xià
在盛怒、情绪冲动的情况下。如:「他一气之下,拿到任何东西就摔。」
《国语辞典》:扑登登(扑登登)  拼音:pū dēng dēng
冲动的样子。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我见他扑登登忿怒难收救,他那里踢翻椅桌,扯了幔幕。」也作「勃腾腾」。
分类:冲动
《國語辭典》:感情用事  拼音:gǎn qíng yòng shì
凭个人好恶和一时的情感冲动处理事情。如:「你这样感情用事,于事无补。」
《國語辭典》:忽冷忽热(忽冷忽熱)  拼音:hū lěng hū rè
1.温度忽高忽低。如:「近来天气忽冷忽热,感冒的人因此遽增。」
2.对人的态度时而冷淡,时而热络。《红楼梦》第八九回:「宝玉近来说话半吐半吞,忽冷忽热,也不知他是什么意思。」
《漢語大詞典》:怪念头
常常是突然或一时冲动产生的反复无常的念头。例如:每个王公大人都有自己的一些怪念头。
《漢語大詞典》:创作冲动(創作衝動)
即艺术冲动。指文学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由于某种事物或某件事情的启发和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欲望。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我何尝有什么白刃在前,烈火在后,还是钉住书桌,非写不可的‘创作冲动’。”
《漢語大詞典》:神经元
指脑和脊髓
一个能产生、传导和接受神经冲动的细胞
《國語辭典》:神经质(神經質)  拼音:shén jīng zhí
行为倾向以负向情绪来表现的性格特质。是焦虑症与忧郁症的强力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