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对抗(對抗)  拼音:duì kàng
1.对立、抗拒。如:「对抗到底不退缩」。
2.较量、比赛。如:「那两支球队的对抗,总是吸引众多球迷入场观赏。」
《國語辭典》:爆发(爆發)  拼音:bào fā
1.因火和热而炸裂。如:「炸弹爆发」。
2.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如:「火山爆发」。
3.事情或情绪突然而猛烈发生或发作。如:「爆发中日战事」、「他满肚委屈正无处发泄,被你一顶嘴,所有的不快便爆发出来。」
《漢語大詞典》:顶板(頂板)
(1).比喻互相冲突、争持。 沈从文 《主妇集·贵生》:“ 贵生 不知为什么总不大欢喜那癞子,两人谈话常常顶板。”
(2).矿井内巷道顶上的岩石层。《当代》1983年第2期:“现在,战胜了顶板的‘综采’正在各矿推广运用,他梦寐以求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國語辭典》:磨擦  拼音:mó cā
1.两物体接触而互相擦动。如:「磨擦生热」。也作「摩擦」。
2.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争执或冲突。如:「朋友相处久了,不免会磨擦,彼此要多包容。」也作「摩擦」。
《國語辭典》:妥协(妥協)  拼音:tuǒ xié
1.对立的双方为避免冲突或争执,彼此在原则、利益上让步,谋求融洽的行为。如:「经过调解,双方都不再坚持己见,愿意妥协。」
2.稳妥适当。《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老残游记》第八回:「桌椅几案,布置极为妥协。」
3.停当、完毕。《红楼梦》第二三回:「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老残游记》第九回:「苍头一一答应说:『都齐备妥协了。』」
《國語辭典》: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個巴掌拍不響)  拼音:yī ge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
(谚语)比喻仅有单方面是闹不出事来,若是发生事情一定是双方面均有过失。《红楼梦》第五十八回:「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國語辭典》:相安无事(相安無事)  拼音:xiāng ān wú shì
彼此和平共处,未生事端。《文明小史》第二回:「倘遇地方官拊循得法,倒也相安无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舍亲是个京官,自己养了一辆车,用了一个车夫,有好几年了,一向倒还相安无事。」
《国语辞典》:两伊战争(两伊战争)  拼音:liǎng yī zhàn zhēng
西元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二日,伊朗与伊拉克两国因为领土纠纷与宗教、种族冲突等多重因素爆发战争。战事持续至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日由联合国居中调停结束,双方皆自称胜利。战争对城市及两国产油设施造成严重破坏。伊拉克并且使用毒气攻击伊朗士兵与平民。
《国语辞典》:全面战争(全面战争)  拼音:quán miàn zhàn zhēng
主要国家间的武装冲突,交战国使用其全部国力,且某交战国的国家生存处于危殆中。其特性在不受任何限制,可能包括对主要交战国的本土使用核子、化学及生物战以进行攻击。
《国语辞典》:互不相让(互不相让)  拼音:hù bù xiāng ràng
双方发生争执、冲突,且彼此互不让步。如:「倘若汽机车驾驶人彼此互不相让,就容易造成交通堵塞或车祸。」
《国语辞典》:和平主义(和平主义)  拼音:hé píng zhǔ yì
主张一切争端以仲裁解决,反对一切战争与武力冲突的思想。
《国语辞典》:和平共存  拼音:hé píng gòng cún
冲突的双方或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以和平的手段使两方可各行其道而并存。
《国语辞典》:反常人格  拼音:fǎn cháng rén gé
异于常人的言行偏差,包括双重人格、冲突人格、神经病与精神病等。
《国语辞典》:缓冲地带(缓冲地带)  拼音:huǎn chōng dì dài
为缓和两国或数国的冲突,而在其间所设立的中立地带,相约各国皆不得侵入,称为「缓冲地带」。
《国语辞典》:婚姻失调(婚姻失调)  拼音:hūn yīn shī tiáo
夫妻发生冲突,双方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难以彼此满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