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凌 → 淩凌”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凌辱  拼音:líng rù
欺负侮辱。《初刻拍案惊奇》卷三:「看他眉头眼后,常是不中意,受他凌辱的。」《文明小史》第五○回:「连抚台大人那边的顾问官都要凌辱起来,这还了得!」
《漢語大詞典》:淩辱
侵犯,欺侮。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既傲很以无礼,好凌辱乎胜己者,悍人也。”
分類:侵犯欺侮
《國語辭典》:挫折  拼音:cuò zhé
事情进行不顺利,失败。《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今偏城获全,虏兵挫折。」
《漢語大詞典》:侵辱
凌辱。史记·酷吏列传:“ 高后 时,酷吏独有 侯封 ,刻轢宗室,侵辱功臣。”《后汉书·度尚传》:“如忍以苟免,永受侵辱之耻,生为恶吏,死为敝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中夜,主人挝门甚急。意其子死,恐被侵辱,惊起,踰垣疾遁。”
分類:凌辱
《國語辭典》:挫辱  拼音:cuò rù
屈辱、羞辱。《后汉书。卷二七。杜林传》:「夫人情挫辱,则义节之风损。」《聊斋志异。卷八。钟生》:「无已,同往哀之,恐担挫辱不浅也。』」
分類:挫辱凌辱
《國語辭典》:卑侮  拼音:bēi wǔ
鄙视侮辱。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援后虽贵,常待以旧恩而卑侮之,勃愈身自亲,及援遇谗,唯勃能终焉。」
分類:轻慢凌辱
《漢語大詞典》:裁辱
犹凌辱。宋书·袁粲传:“ 愍孙 劝 颜师伯 酒, 师伯 不饮, 愍孙 因相裁辱。”
分類:凌辱
《漢語大詞典》:凌亏(凌虧)
犹凌辱。 清 李渔 《风筝误·释疑》:“我记得初报状元的那一晚,曾做箇恶梦,梦中的人就是这副嘴脸。记在恶梦里,受伊行无限凌亏。”
分類:凌辱
《國語辭典》:外侮  拼音:wài wǔ
外来的侮辱或侵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晋。潘岳〈离合〉诗:「嫣然以喜,焉惧外侮。」
《國語辭典》:辱国(辱國)  拼音:rù guó
使国家蒙受耻辱。《荀子。富国》:「其礼节奏也,芒轫僈楛,是辱国已。」《薛仁贵征辽事略》:「臣有辱国之愆,罪当万死。」
分類:凌辱国家
《國語辭典》:殉节(殉節)  拼音:xùn jié
为保全志节而死。《晋书。卷八十九。忠义传。赞曰》:「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亲家,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著他行罢!」
《國語辭典》:欺凌  拼音:qī líng
欺压侮辱。《三国演义》第五九回:「马超倚仗武勇,常有欺凌公主之心。」也作「欺陵」。
《漢語大詞典》:凌蔑
犹凌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先朝典故,凌衊宰相,罪在不恕。”
《漢語大詞典》:溺冠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骑士曰:‘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后遂以“溺冠”为凌辱儒生的典故。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上》:“彼其傲慢凌侮,每每如是,人皆知之矣。溺冠骑项,靡所不至。” 清 唐孙华 《记里中事》诗之二:“书牘人方尊狱吏,溺冠世久厌儒生。”
分類:凌辱儒生
《漢語大詞典》:陵侮
凌辱,欺压。六韬·上贤:“强宗侵夺,陵侮贫弱者,伤庶人之业。”《三国志·吴志·薛综传》:“ 津 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毕令女》:“大姐乃前来妈妈所生,二姐则今妈妈所生也。恃母钟爱,每事相陵侮。”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致仕官》:“庶民以官礼謁见,敢有陵侮者论如律。”
分類:凌辱欺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