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凌 → 淩凌”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凌迟(凌遲)  拼音:líng chí
1.一称古代的酷刑。历代行刑之法不一,但求使被杀之人受尽痛苦,慢慢死去。有的先将犯人肢体斩断,后割咽喉;有的以刀剐头、脸,断手足,剖胸腹,再砍头。《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骿,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合拟凌迟,押付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也作「凌持」、「陵迟」。
2.欺凌虐待。《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五出》:「事到头来,全无区处,受尽凌迟,如今悔之无及。」元。高文秀《諕范叔》第四折:「去年将小子痛凌迟,今日教你也知滋味。」
3.败坏、衰败。《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今堤防凌迟,体制未立,死刑过制,生刑易犯。」
《漢語大詞典》:淩迟(淩遲)
1.衰退;衰败。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道化凌迟,流遁遂往,贤士儒者,所宜共惜。”《梁书·侯景传》:“兼属 魏国 凌迟,外无勍敌,故能西取 华陵 ,北封 淮泗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今日之事,反正而兴之在陛下,其遂凌迟不振,亦在陛下。”
2.俗称剐刑。封建时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始于 五代 , 清 末始废。宋史·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凌,一本作“ 凌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香洲先生》:“忽命舆大搜 张 室,得木杵於牀下,血痕殷然,尺寸与格伤合,遂定以凌迟详报。”清史稿·诸王传六·允禩:“ 张明德 坐凌迟处死。”
《高级汉语词典》:万剐凌迟
剐刑。将人断肢割喉,剔肉离骨
《漢語大詞典》:碎割凌迟(碎割凌遲)
古代一种酷刑。细细切割人体。俗称“剐刑”。《说唐》第六二回:“﹝ 高祖 ﹞龙颜大怒,即传旨将 马伯良 碎割凌迟,一门皆斩。”亦作“ 碎剐凌迟 ”。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三:“自然,碎剐凌迟,我们也不怕,就是让那些大老爷高兴,却值不得!”
《漢語大詞典》:碎剐凌迟(碎剮凌遲)
见“ 碎割凌迟 ”。
《漢語大詞典》:碎割凌迟(碎割凌遲)
古代一种酷刑。细细切割人体。俗称“剐刑”。《说唐》第六二回:“﹝ 高祖 ﹞龙颜大怒,即传旨将 马伯良 碎割凌迟,一门皆斩。”亦作“ 碎剐凌迟 ”。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三:“自然,碎剐凌迟,我们也不怕,就是让那些大老爷高兴,却值不得!”
《国语辞典》:凌迟碎剐(凌迟碎剐)  拼音:líng chí suì guǎ
分割犯人肢体,穿断咽喉以处死的古代酷刑。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他本是叛国奸臣,通反书一时败露,枉十年金紫荣身,上木驴凌迟碎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严刑之下,就是凌迟碎剐的罪,急忙里只得轻易招成。」
《国语辞典》:凌迟处死(凌迟处死)  拼音:líng chí chǔ sǐ
用酷刑执行死刑的方式。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你将俺主人凌迟处死,漆骨为樽,因此上结的似上海冤雠大。」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即日押卦市曹,将他万剐千刀,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