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打前失  拼音:dǎ qián shī
牛马等牲畜在奔跑时,前足突然向前跌倒。《官话指南。卷三。使令通话》:「我这几天骑马出去,马的脚底下彷佛是发软,老爱打前失,那是怎么个缘故。」
《國語辭典》:隐隐约约(隱隱約約)  拼音:yǐn yǐn yuē yuē
不明显、不清楚的样子。《红楼梦》第四二回:「碧纱厨后,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著绿戴宝簪珠的人。」
《國語辭典》:隐隐(隱隱)  拼音:yǐn yǐn
1.不清楚、不明显的样子。唐。王昌龄 送万大归长沙诗:「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红楼梦》第二回:「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
2.忧戚的样子。《荀子。儒效》:「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楚辞。刘向。九叹。远逝》:「志隐隐而郁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3.盛大的样子。《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4.群车声。《文选。张衡。西京赋》:「商旅联槅,隐隐展展。」《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5.雷声。汉。焦延寿《易林。卷一○。蹇之临》:「雷君出装,隐隐西行。」汉。崔骃〈四巡颂。东巡颂〉:「天动雷震,隐隐辚辚。」
《國語辭典》:提心在口  拼音:tí xīn zài kǒu
形容心理上、精神上担忧恐惧,无法平静下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只著你夜去明来,倒有个天长地久,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则听的声粗气喘如雷吼,諕的我战战兢兢提心在口。」也作「提心吊胆」。
《漢語大詞典》:一气一个死(一氣一個死)
气得几乎要死。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三折:“岂知 汉王 濯足见喒,明明是覷的喒轻如粪土,争些儿一气一个死。”
分類:几乎要死
《国语辞典》:高可摩天  拼音:gāo kě mó tiān
高度几乎迫近天空。形容极高。如:「现代的高楼大厦,栋栋都高可摩天。」「这棵神木长得非常粗壮,高可摩天。」
《国语辞典》:悄不声儿的(悄不声儿的)  拼音:qiǎo bù shēng ér de
形容声音细微,几乎听不见。如:「他悄不声儿的说。」也作「悄默声儿的」。
《国语辞典》:没脚子的跑(没脚子的跑)  拼音:méi jiǎo zi de pǎo
形容跑得飞快,几乎连脚都看不见。《金瓶梅》第五二回:「那小周儿諕的收不迭家活,往外没脚子跑。」
《国语辞典》:不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  拼音:bù kě nì fǎn yìng
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例如汽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及水。
《国语辞典》:消灭殆尽(消灭殆尽)  拼音:xiāo miè dài jìn
几乎全部消除毁灭。如:「人类滥垦滥伐,破坏自然生态,许多生物几已消灭殆尽。」
《国语辞典》:差点儿(差点儿)  拼音:chà diǎn ér
1.程度、品质较为逊色。如:「这块衣料的花色差点儿。」也作「差一点儿」。
2.几乎达成、实现某事。如:「他差点儿赶上这末班火车。」也作「差一点儿」。
《国语辞典》:殆无孑遗(殆无孑遗)  拼音:dài wú jié yí
几乎没有一点残存。晋。周祗〈与刘裕书谏伐蜀〉:「然益土荒残,野无青草,成都之内,殆无孑遗。」
《国语辞典》:殆无虚日(殆无虚日)  拼音:dài wú xū rì
几乎没有閒过一天。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一。大礼》:「先自前一月以来,次第按试习仪,殆无虚日。」《隋唐演义》第九三回:「于是株连蔓引,搜捕穷治,殆无虚日。」
分类:几乎一天
《国语辞典》:差一点儿(差一点儿)  拼音:chà yī diǎn ér
1.程度、品质较为逊色。如:「这个月的业绩比上个月差一点儿。」也作「差点儿」。
2.几乎完成、实现某事。如:「我们差一点儿就跑第一了。」也作「差点儿」。
《国语辞典》:拉些儿(拉些儿)  拼音:lā xiē ér
差一点、几乎。《金瓶梅》第一一回:「雪娥道:『你骂我奴才,你便是真奴才!』拉些儿不曾打起来。」
《国语辞典》:微中子  拼音:wéi zhōng zǐ
一种轻粒子。电荷为零,质量几乎为零,稳定。分为电子微中子、缈子微中子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