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金符
(1).犹符命。古代谓天赐与人君的符瑞,以为受命之凭证。《尚书璇玑钤》:“ 汤 受金符帝籙,白狼衔钩入 殷 朝。” 南朝 齐 孔稚圭 《褚先生伯玉碑》:“盖事详於玉牒,理焕於金符。”
(2).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 南朝 齐 谢朓 《思归赋》:“施银黄之沃若,剖金符之陆离。” 唐 王维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之二:“返葬金符守,同归石窌妻。”元史·百官志三:“大都尚饮局,秩从六品。 中统 四年始置。设大使、副使各一员,俱带金符。掌醖造上用细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王振鹏:“后拜千户,佩金符,总海运。”
《漢語大詞典》:给据(給據)
指官府发给凭证。《元典章·户部五·典卖》:“今后典卖田宅,先行经官给据。”《元典章·吏部二·承荫》:“今后彼处在任官员身故,例依随时给据,付子孙收执,听候求仕。”
分類:官府凭证
《國語辭典》:头子(頭子)  拼音:tóu zi
1.首领。如:「犯罪头子」、「流氓头子」。也称为「头领」。
2.填好年月的命令状,是旧时的下行公文。《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郭威自河中归,道经洛阳,见西京留守王守恩贪鄙聚敛,刻剥百姓,径出枢密院头子,命白文珂代守恩做西京留守。」
《漢語大詞典》:头子钱(頭子錢)
(1). 唐 宋 时按一定比例在法定租赋外加收的或在官府出纳时抽取的税钱,为附加税的一种。 宋 汪应辰 《论勘合钱比旧增重疏》:“人户输纳官物,以钱陌取之者,曰头子钱……头子钱,本起於除陌钱,盖 唐 五代 不得已之政,本朝因循未能尽革。”亦省称“ 头子 ”。 宋 叶适 《经总制钱一》:“其时所在艰窘,无以救急,故减役钱,除头子,卖糟酵以相补足。”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役钱每千纳头子五文,凡修官舍、作什器、夫力、輦载之类,并用此钱。”
(2).聚赌抽头所抽的钱。 清 曾国藩 求阙斋读书录·文献通考:“近世赌博者百钱取五文入公,亦曰头子钱。”
《國語辭典》:过所(過所)  拼音:guò suǒ
古代度关所用的凭照。《唐律。卷八。卫禁》:「诸不应度关,而给过所,若冒名请过所而度者,各徒一年。」《资治通鉴。卷二八八。后汉纪三。隐帝乾佑二年》:「邠又奏:『行道往来者,皆给过所。』」
《國語辭典》:阑入(闌入)  拼音:lán rù
擅自进入禁地。《汉书。卷一○。成帝纪》:「走入横城门,阑入尚方掖门,至未央宫钩盾中。」《唐律。卷七。卫禁》:「诸阑入太庙门及山陵兆域门者,徒二年。」唐。长孙无忌。疏议:「应入出者悉有名籍。不应入而入,为『阑入』,各得二年徒坐。」
《國語辭典》:军符(軍符)  拼音:jūn fú
古时调遣兵士的信符。剖竹为二,由国君和主帅各持其一。后以文书代替。明。沈明臣 凯歌:「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
《國語辭典》:历头(曆頭)  拼音:lì tóu
1.记载年、月、日、时、节气等可供查考的书。宋。朱敦儒〈鹧鸪天。检尽历头冬又残〉词:「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忍他寒。」《水浒传》第二四回:「既是许了乾娘,务要与软娘做了。将历头去,叫人拣个黄道好日,奴便与你动手。」也称为「历书」。
2.历书的开头,或指岁首。如:「秦朝的历法,以孟冬为历头。」
《漢語大詞典》:手历(手歷)
宋 时官署印发给纳盐亭户的取钱凭证。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二年:“壬戌,詔 浙东 提举监司体访 浙西 提举 薛元鼎 措置印给亭户纳盐手歷式样,将合支本钱尽数称下支给,毋致积压拖欠。”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二年:“先是 元鼎 印给手歷,徧给亭户,令賫歷就称下支钱,至是復令 浙东 行之。”
《漢語大詞典》:长引(長引)
(1).指声音拉得很长。 晋 成公绥 《啸赋》:“喟仰抃而抗首,嘈长引而憀亮。”
(2).古时官府发给商人长途运销茶、盐的专卖凭证。 宋 苏辙 《论蜀茶五害状》:“ 吕陶 奏乞改法,只行长引,令民自贩茶,每茶一贯出长引钱一百,更不得取息。”参见“ 引茶 ”、“ 引盐 ”。
《漢語大詞典》:凭由(憑由)
官府发给的凭证。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三:“应有客户元佃繫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仍仰县司给予凭由。”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其京师寺观多招四方之人,宜给本买凭由,乃许收録。”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印信凭由却是谎,快活了些社长知房。”
分類:官府凭证
《國語辭典》:符印  拼音:fú yìn
兵符印信。《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军士怨怒,将段文楚杀了;送符印,迎请李克用做留后。」
《漢語大詞典》:伟节(偉節)
(1).高尚的节操。 宋 苏轼 《龙尾石砚寄犹子远》诗:“伟节何须怒, 宽饶 要少和。”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冯惟敏》:“ 朱竹垞 谓 汝言 诗华整可观,其 贾氏 之伟节乎?余谓终不若 汝行 之才气纵横也。”
(2).喻指朝廷派出的大吏。节,符节,官吏的凭证。 清 顾炎武 《赴车》诗之一:“稟性特刚方,临难詎可改。伟节不西行,大祸何繇解。”
《漢語大詞典》:僧牒
僧尼出家,由官府发给的作为凭证的度牒。有牒者得免地税、徭役。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四年:“五月,壬寅,停僧牒三年。”
《漢語大詞典》:执契(執契)
(1).谓手持凭证,以相验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契者,结也。上古纯质,结绳执契。”按, 唐 李鼎祚 周易集解卷十五引《九家易》:“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2).谓把握契机。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执契之道,垂衣不言。”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又见陛下以为执契则羣下用情,躬亲则庶官无党。”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可以执契而居简,无为而不宰。”
《國語辭典》:信物  拼音:xìn wù
作为凭證的物品。元。郑光祖《㑳梅香》第一折:「先相国在日,并不曾言兄妹之礼,况兼小子见将著玉带为信物。」元。无名氏《黄花峪》第一折:「我这里有个枣木梳儿,与你做信物。」
《漢語大詞典》:英荡(英蕩)
亦作“ 英簜 ”。 古代竹制的符节,持之以作凭证,犹 汉 代的竹使符。后亦泛指外任官员的印信和证件。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 郑玄 注:“ 杜子春 云:‘荡,当为帑,谓以函器盛此节。’或曰:‘英荡,画函。’” 孙诒让 正义:“ 丁晏 云:‘……《续汉·百官志》 刘 注引 干 注云:“英,刻书也;荡,竹箭也。刻而书其所使之事,以助三节之信。则 汉 之竹使符者,亦取则於故事也。”’ 惠士奇 云:‘ 干 説是。英荡者,传也。凡达节皆有传,传所以辅节。节以金,传以竹。’……此以英荡辅节,下又云以传辅节,英荡似与传相近。若如 子春 説为函器,函、节相将,非所以言辅。 干 义长於 杜 。” 清 黄遵宪 《大狱》诗之四:“詎我持英簜,容人击副车。” 清 黄遵宪 《流求歌》:“英簜双持龙虎节,绣衣直指 凤麟洲 。”
分類:符节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