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7,分4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宝刀
刀圭
刀笔
弓刀
牛刀
金刀
剪刀
刀尺
刀头
刀环
铅刀
佩刀
大刀
刀剑
并刀
《國語辭典》:宝刀(寶刀)  拼音:bǎo dāo
稀有、珍贵的刀。《谷梁传。僖公二年》:「劳孟者,鲁之宝刀也。」《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國語辭典》:刀圭  拼音:dāo guī
1.量药的器具。形如刀,尾端尖锐,中间下洼。《聊斋志异。卷二。莲香》:「次夜,果出刀圭药啖生,顷刻,洞下三两行,觉脏腑清虚,精神顿爽。」
2.药物、医术。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三。申阳洞记》:「吾君既获仙丹永命,吾等独不得沾刀圭之赐乎?」
《國語辭典》:刀笔(刀筆)  拼音:dāo bǐ
1.古代书写工具,用竹木代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临江王徵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2.刀笔吏的简称。参见「刀笔吏」条。《战国策。秦策五》:「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
《國語辭典》:刀笔吏(刀筆吏)  拼音:dāo bǐ lì
掌案牍的书吏。后世又用来指讼师。《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赵禹》:「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简称为「刀笔」。
《骈字类编》:弓刀
唐 杨汝士 建节后偶作 抛却弓刀上砌台,上方台榭与云开。
唐 韦蟾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 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
《國語辭典》:牛刀  拼音:niú dāo
宰牛用的大刀。语出《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唐。孟浩然〈赠萧少府〉诗:「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
分類:大材
《國語辭典》:金刀  拼音:jīn dāo
1.一种汉代的货币。《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论曰》:「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
2.金制的小刀。唐。僖宗宫人 金锁诗:「玉烛制袍夜,金刀呵手裁。」宋。欧阳修 渔家傲。正月斗杓初转势词:「正月斗杓初转势,金刀剪䌽功夫异,称庆高堂欢幼稚。」
《國語辭典》:剪刀  拼音:jiǎn dāo
铰断布、纸、绳等东西的金属器具。由一对金属刀面组成,中间有铆钉固定,可以开合切剪。《红楼梦》第六五回:「衣裳不如意,不论绫缎新整,便用剪刀剪碎。」
《國語辭典》:刀尺  拼音:dāo chǐ
1.裁衣的剪刀及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唐。杜甫 秋兴诗八首之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比喻进退人才。《晋书。卷六○。列传。李含》:「臣虽无祁大夫之德,见含为腾所侮,谨表以闻,乞朝廷以时博议,无令腾得妄弄刀尺。」
《國語辭典》:刀头(刀頭)  拼音:dāo tóu
1.刀或刀柄的顶端。唐。杜甫〈后出塞〉诗:「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2.还。刀头有环,环、还同音,所以做为「还」的隐语。唐。赵嘏 洞庭寄所思诗:「书中自报刀头约,天上三看破镜飞。」
《國語辭典》:大刀头(大刀頭)  拼音:dà dāo tóu
还。刀头常有环,环音谐「还」,故以大刀头暗指还。汉。无名氏〈稿砧今何在〉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國語辭典》:刀环(刀環)  拼音:dāo huán
刀头的环。因环、还同音,古人以喻征人思归。《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李广》:「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唐。柳中庸征人怨〉诗:「岁岁金河复玉阙,朝朝马策与刀环。」
《國語辭典》:铅刀(鉛刀)  拼音:qiān dāo
以铅制成的刀。因为它不锐利,所以用来比喻才力微薄。《文选。贾谊。吊屈原文》:「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文选。王粲。从军诗五首之四》:「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國語辭典》:佩刀  拼音:pèi dāo
1.系佩在腰间的刀。如:「空军仪队指挥的佩刀相当精致。」
2.将刀佩戴在腰间。如:「英国皇家侍卫左腰佩刀,英姿挺拔。」
《國語辭典》:大刀  拼音:dà dāo
武器名。为单刃厚背的兵器。
《國語辭典》:刀剑(刀劍)  拼音:dāo jiàn
金属制可用以切砍与刺穿的单刃或双刃兵器。《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或为刀剑所伤,魄归长夜,生则有勇,死则成名。」
《國語辭典》:并刀  拼音:bīng dāo
山西并州所出产的剪刀。宋。陆游 对酒诗二首之一:「闲愁剪不断,剩欲借并刀。」宋。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词:「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