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析离(析離)
分离;分开。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当交颜而面从,至析离而背毁者,伪人也。”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二:“但他不能不运用故事,把人生的一部和其他部分析离。”
分類:分离分开
《漢語大詞典》:疏析
分开;隔开。新唐书·杜佑传:“俄迁 岭南 节度使。 佑 为开大衢,疏析廛閈,以息火灾。”
分類:分开隔开
《国语辞典》:掰开(掰开)  拼音:bāi kāi
分开。如:「那小孩把手上拿的饼掰开,分了一大块给我。」《红楼梦》第一一七回:「那宝玉更加生气,用手来掰开了袭人的手。幸亏袭人忍痛不放。」
分类:分开
《國語辭典》:岔开(岔開)  拼音:chà kāi
中途转移话题。《红楼梦》第七三回:「宝钗便使眼色与二人,令其不可,遂以别话岔开。」
《漢語大詞典》:不解
不懈怠。《诗·大雅·假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國語辭典》:离别(離別)  拼音:lí bié
分离,不能相聚。唐。陆龟蒙 别离诗:「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也作「别离」。
《漢語大詞典》:中分
指房屋从梁到地面的部分。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國語辭典》:与共(與共)  拼音:yǔ gòng
一起、共同。如:「生死与共」。
《漢語大詞典》:开襟(開襟)
(1).敞开衣襟。 汉 王粲 《登楼赋》:“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晋 潘岳 《西征赋》:“开襟乎清暑之馆,游目乎五柞之宫。”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开襟驱瘴癘,明目扫云烟。”
(2).开扩心胸;敞开胸怀。 唐 李咸用 《寄所知》诗:“从道趣时身计拙,如非所好肯开襟。” 宋 贺铸 《题汉阳招真亭》诗:“残阳 云梦 窅然深,尚欲开襟吞八九。” 叶玉森 《太平洋归舟中作》诗:“淘尽胸中閒块垒,开襟朗朗现灵臺。”
(3).上衣、袍子等的一种式样,前面的部分分开,纽扣在胸前的叫对开襟,在右侧的叫右开襟。
(4). 汉 宫楼阁名。西京杂记卷一:“ 汉 掖庭有 月影臺 、 云光殿 、 九华殿 、 鸣鸞殿 、 开襟阁 、 临池观 ,不在簿籍,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焉。”西京杂记卷一:“ 汉 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 开襟楼 。”
《國語辭典》:总角(總角)  拼音:zǒng jué
比喻童年。旧时未成年男女,编扎头发,形如两角,称为「总角」,故用以指未成年的男女。《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儒林外史》第八回:「便是小侄们闻了表兄讣音,思量总角交好,不想中路分离,临终也不能一别。」
《國語辭典》:马步(馬步)  拼音:mǎ bù
1.两腿分开,超过肩宽,采半蹲姿势。
2.马队和步兵。
《國語辭典》:分裂  拼音:fēn liè
1.分开、割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文选。班彪。王命论》:「然卒润镬伏锧,烹醢分裂。」
2.细胞因增殖而分为两体。
《國語辭典》:难解(難解)  拼音:nán jiě
1.难以明瞭。如:「他说这话的用意难解,也让人听了不愉快。」唐。白居易 早服云母散诗:「净名事理人难解,身不出家心出家。」唐。姚合 听僧云端讲经诗:「无生深旨诚难解,唯是师言得正真。」
2.难以解决。如:「别把难解的问题都丢给我,我可受不了。」宋。欧阳修 荅宋咸书:「茫乎前望已远之圣人而不可见,杳乎后顾无穷之来者,欲为未悟决难解之惑,是真所谓劳而少功者哉。」《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朱氏是个聪明女子,有何难解。惟恐伤了丈夫之意,只作不知,暗暗偷泪。」
3.难以解开。如:「他俩的误会太深,心结很难解。」宋。陈起 高楼曲:「艳歌美酒消好春,千金难解青娥颦。」宋。彭汝砺 欲寄诗:「每言庾信愁难解,果道安仁鬓已斑。」
《國語辭典》:分合  拼音:fēn hé
分开与合拢。《孙子。军争》:「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國語辭典》:丝萝(絲蘿)  拼音:sī luó
兔丝和女萝。语本《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与君为新妇,兔丝附女萝。」常用以比喻缔结连理。《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师生有情意,再缔丝萝;朋友各分张,难言兰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