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形名
(1).事物的实在和名称。古代思想家常用作专门术语,以讨论实体和概念的关系、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庄子·天道》:“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 郭象 注:“得分而物物之名各当其形也。”《淮南子·说山训》:“凡得道者,形不可得而见,名不可得而扬,今汝已有形名矣,何道之所能乎。” 宋 王安石 《九变而赏罚可言》:“修五礼,同律度量衡,以一天下,此之谓明形名。”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辨讹:“ 申 韩 形名之学,其法在审合形名,故曰‘不知其名,復修其形’,今称为刑罚之刑,误矣。”
(2).指指挥方式、方法。孙子·势:“鬭众如鬭寡,形名是也。” 曹操 注:“旌旗曰形,金鼓曰名。” 梅尧臣 注:“形以旌旗,名以采章,指麾应速,无有后先。”
(3).即刑名。指刑律。形,通“ 刑 ”。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恃权抄没》:“区区的官除锦衣,专执掌形名法纪。”
《漢語大詞典》:刑统(刑統)
我国封建社会刑法和刑律统类的简称。犹刑事法规的汇编兼训释。以《唐律疏议》为体例,结合当时施行的格、敕法令分类编成,自 唐 至 宋 ,历代沿袭。始于 唐宣宗 大中 年间的《大中刑法统类》,现仅存《宋刑统》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命御史知杂事 张湜 等训释,详定为刑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刑统皆 汉 唐 旧文,法家之五经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周世宗 令御史 张湜 等注释删节, 王溥 、 范质 等据文评议,详定为《刑统》二十一卷。”
《漢語大詞典》:非刑
(1).不合刑律。左传·襄公六年:“同罪异罚,非刑也。”
(2).在法律规定之外施行的残酷的肉体刑罚。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我实不曾为盗,你们非刑吊拷,务要我招认。”《醉醒石》第八回:“ 王抚 便将他非刑逼拷,打死平民,纳贿诈财。”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十五章:“在 渣滓洞 对 江姐 进行非刑拷打,很显然,这是敌人疯狂的报复!”
《漢語大詞典》:国刑(國刑)
(1).城中施行的刑罚。周礼·秋官·大司寇:“五曰国刑,上愿纠暴。” 孙诒让 正义:“国,城中也。此国刑亦谓城郭中廛里之刑也。”
(2).国家的刑律。《周书·独孤信传》:“边将董戎,龚行天罚,丧师败绩,国刑无捨。”
《國語辭典》:怀刑(懷刑)  拼音:huái xíng
畏法。《论语。里仁》:「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聊斋志异。卷一○。葛巾》:「然因伏床之恐,遂有怀刑之惧。」
分類:刑律守法
《漢語大詞典》:作刑
制定刑律。书·吕刑:“度作刑以詰四方。”汉书·刑法志:“故制礼以崇敬,作刑以明威也。”
分類:定刑刑律
《漢語大詞典》:秋典
(1).指刑律法典。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金风届节,玉露启涂,霜简与秋典共清,忠臣将鹰鸇并击。”
(2).指刑部。 唐 吕諲 《字诂判》:“手挥五色,已临科斗之书,躬写六经,方置 麒麟 之阁,而论其日课,将貽秋典。”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刑部:“ 颜鲁公 集《冯翊太守谢上表》‘超司秋典’,盖尝为宪部尚书。”
《國語辭典》:判处(判處)  拼音:pàn chǔ
法院所作的判决处分。如:「他因通敌叛国,被判处无期徒刑。」
《漢語大詞典》:愆犯
因过失而触犯刑律。《隋书·高祖纪下》:“其诸司论属官,若有愆犯,听於律外斟酌决杖。”
《漢語大詞典》:科防
用禁令刑律加以防范。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繒缴充蹊,坑穽塞路。”三国志·吴志·阚泽传:“又诸官司有所患疾,欲增重科防以检御臣下。”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 高道穆 上表以为……此乃因循有渐,科防不切,朝廷失之,彼復何罪!”
《漢語大詞典》:加役流
唐 刑律名。谓于流放的本刑外,加罚劳役。《唐律疏议·名例·应议请减》:“加役流者,旧是死刑, 武德 年中改为断趾。国家惟刑是恤,恩弘博爱,以刑者不可復属,死者务欲生之,情軫向隅,恩覃祝网,以 贞观 六年奉制改为加役流。”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前世常患加役流法太重,官有监驱之劳,而配隶者有道路犇亡困踣之患。”
《國語辭典》:大板  拼音:dà bǎn
清代一种刑具。《醒世姻缘传》第六○回:「没的是我打杀俺婆婆了?用著我戴大板,上木驴?」《镜花缘》第五一回:「四个偻儸听了,那敢怠慢,登时上来那个,把大盗紧紧按住;那两个举起大板,打的皮开肉破,喊叫连声。」
《漢語大詞典》:辜限
古刑律规定,凡殴人致伤,官府立限,责令被告为伤者治疗,其限期称“辜限”。 宋 司马光 《乞不贷故斗杀札子》:“凡人因忿相争,迭相殴击,其意岂皆在于杀,但一人于辜限内死,则彼一人须当偿命。” 宋 楼钥 《缴泉州吴净党罪案》:“以枕背打 许应遂 额中心一下……伤重,于辜限内身死。”《元典章·刑部四·斗杀》:“ 平阳路 娼女 白要奴 ,因与 小郑 相争,捽扯官宿,於本人右手中指上咬伤,辜限外身死。”参见“ 保辜 ”。
《漢語大詞典》:保辜
古代刑律规定,凡打人致伤,官府视情节立下期限,责令被告为伤者治疗。如伤者在期限内因伤致死,以死罪论;不死,以伤人论。叫做保辜。急就篇卷四:“疻痏保辜謕呼号。” 颜师古 注:“保辜者,各随其状轻重,令殴者以日数保之,限内致死,则坐重辜也。”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你道我家狗咬着你,众街坊试看咱。若是我家狗咬他,我便写与你保辜文书;若不曾咬着,你便陪我缸来。”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被殴伤风方:“ 纪文达 师又曰:‘凡被殴后以伤风致死者,在保辜限内,於律不能不拟抵。’”参阅唐律疏义·斗讼·保辜
《漢語大詞典》:网墨(網墨)
法度刑律。《宋书·王僧达传》:“居常轻任,尚惧网墨,况参要内职,承宠外畿,其取覆折,不假识见。”
分類:法度刑律
《漢語大詞典》:保辜
古代刑律规定,凡打人致伤,官府视情节立下期限,责令被告为伤者治疗。如伤者在期限内因伤致死,以死罪论;不死,以伤人论。叫做保辜。急就篇卷四:“疻痏保辜謕呼号。” 颜师古 注:“保辜者,各随其状轻重,令殴者以日数保之,限内致死,则坐重辜也。”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你道我家狗咬着你,众街坊试看咱。若是我家狗咬他,我便写与你保辜文书;若不曾咬着,你便陪我缸来。”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被殴伤风方:“ 纪文达 师又曰:‘凡被殴后以伤风致死者,在保辜限内,於律不能不拟抵。’”参阅唐律疏义·斗讼·保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