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1,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张景温(字 敦直 )
彭次云( 构 )
庄公岳(字 希仲 )
王安上(字 纯甫 )
谢卿材(字 仲适 )
吕升卿(字 明甫 )
孔平仲(字 义甫、毅父 )
朱伯虎(字 才元 )
李之纪(字 仲明 )
李南公(字 楚老 )
张升卿(字 公翊 )
王崇拯(字 拯之 )
邵伯温(字 子文 )
程之元(字 德孺 )
其它辞典(续上)
刘宗杰(字 唐辅 )张景温(字 敦直 )
彭次云( 构 )
庄公岳(字 希仲 )
王安上(字 纯甫 )
谢卿材(字 仲适 )
吕升卿(字 明甫 )
孔平仲(字 义甫、毅父 )
朱伯虎(字 才元 )
李之纪(字 仲明 )
李南公(字 楚老 )
张升卿(字 公翊 )
王崇拯(字 拯之 )
邵伯温(字 子文 )
程之元(字 德孺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彭次云,名构(《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以字行,瓯宁(今福建建瓯)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神宗元丰四年(一○八一),以秘书丞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金石补正》卷八六)。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为成都路转运使,旋改淮南路转运使(同上书卷四一○、四一二)。四年,徙京西路转运副使(同上书卷四三五)。七年,权发遣江淮荆浙诸路发运使(同上书卷四七五)。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二一八二
彭次云,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元丰中提点广南西路刑狱。元祐中官朝散郎、吏部郎中,历淮南转运使,迁朝请郎,权发遣江淮浙等路发运使。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三、四一○、四七五,《宋诗纪事》卷二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庄公岳,字希仲,泉州惠安(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土(明嘉靖《惠安县志》卷一二)。神宗熙宁间为司农寺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八)。历秘书丞,河东转运判官,成都提刑(《惠安县志》卷一三)。官终吏部郎中、湖南提刑(同上书卷一二)。全宋文·卷一六五一
庄公岳,泉州惠安(今福建惠安)人。嘉祐四年登进士第。熙宁中为知司农寺丞、兼提点开封府界常平诸事。改秘书丞。元丰中,权河东转运判官。元祐中,历成都提刑,吏部郎中,鸿胪少卿,迁吏部右侍郎。元祐初上疏极谏时事,玺书褒答。绍圣中降为淮南转运副使。见苏辙《栾城集》卷二七《除成都提刑制》,吕陶《净德集》卷六《尚书吏部郎中庄公岳可鸿胪少卿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八、二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一九、六六之三○、食货五之一六,《万姓统谱》卷五○,《宋诗纪事补遗》卷一五,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四七。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谢卿材,字仲适,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金石萃编》卷一三八)。曾知抚州临川县,王安石举于朝(《临川集》卷四○《举谢卿材充升擢任使状》)。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为比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之四)。八年,权提点河东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一)。元丰七年(一○八四),知福州(《淳熙三山志》卷二二)。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至八年,历福建等路转运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同上书卷三七四以下各卷)。全宋文·卷二三五四
谢卿材,字仲适,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熙宁二年为比部员外郎,八年权提点河东刑狱。元丰七年知福州,元祐间为河北、河东、京东等路转运使,七年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八年知相州。累官朝散大夫。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一、三七四、四一五、四五四、四七一、四七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之四,《金石萃编》卷一三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明甫。吕惠卿弟。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以王安石荐,召为馆阁校勘。安石与惠卿有隙,升卿于帝前诋安石之短,因降授太常寺太祝、监无为军酒税。元丰三年复馆阁校勘,累迁太常寺丞,出为河北路转运副使。哲宗元符二年权知越州,改守江宁,进直秘阁。全宋文·卷二一一二
吕升卿,字明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惠卿弟。熙宁三年登进士第。六年三月,以王安石荐,自常州团练推官召为馆阁校理。四月,权发遣京东路常平等事,十一月,权发遣京东路转运判官,十二月,徙淮南东路军器监。七年,为馆阁校勘、崇政殿说书兼同修撰经义,直集贤院。八年十月,权发遣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十二月落职,降授太常寺太祝、监无为军酒税。元丰三年,复馆阁校勘,权判登闻鼓院。六年,为太常寺丞。元祐元年以吏部员外郎通判海州。绍圣四年,自京东路转运副使徙河北路。元符元年,改河东提刑。二年,知江宁府。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三、二四四、二五六、二六九、二七一、三○二、三四○、三七八、四九三、四九四、五○六等,《宋史翼》卷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义甫,一作毅父。孔武仲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又应制科。以吕公著荐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哲宗绍圣中,言者谓其元祐时附会当路,讥毁先烈,贬知衡州。元符二年,提举劾其违常平法,责惠州别驾,安置英州。徽宗立,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孔氏谈苑》、《续世说》、《良世事證》、《释稗》、《诗戏》、《朝散集》(编入《清江三孔集》)。全宋诗
孔平仲,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神宗熙宁中为密州教授(本集《常山四诗》序)。元丰二年(一○七九)为都水监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八)。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试学士院。二年擢秘书丞、集贤校理。三年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后迁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南路刑狱(同上书卷三八○、四○七、四○九、四八三)。绍圣中坐元祐时附会当路,削校理,知衡州。又以不推行常平法,失陷官米钱,责惠州别驾,英州安置。徽宗立,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崇宁元年(一一○二),以元祐党籍落职,管勾兖州景灵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四○作太极观),卒。平仲与兄文仲、武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续世说》、《孔氏谈苑》、《珩璜新论》、《释稗》等。诗文集已散佚,南宋王𨗨收辑为二十一卷,其中诗九卷,刊入《清江三孔集》;民国初年胡思敬校编为《朝散集》,刊入《豫章丛书》。《宋史》卷三四四有传。孔平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为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朝散集》(简称豫章本)、明钞残本《三孔先生清江文集》(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宋诗钞》(简称诗钞)。另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二七二
孔平仲,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文仲、武仲弟。治平二年举进士,又应制科,为秘书丞、集贤校理。文仲卒,归葬南康,诏以为江东转运判官护葬事。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绍圣中,言者诋其元祐时附会当路,削校理,知衡州。提举劾其不推行常平法,徙韶州,又责为惠州别驾、安置英州。徽宗立,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十二卷、《孔子杂说》一卷、《释裨》一卷及《珩璜新论》、《良史事證》等。《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朱伯虎,字才元,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为著作佐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七)。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迁江东转运副使,移知随州(同上书卷五一六)。事见清嘉庆《松江府志》卷四四。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郑州人,字楚老。第进士。神宗时官至直秘阁、知延安府。时夏人犯泾原,率师捣其虚,夏人解去。累擢龙图阁直学士。为吏六十年,处事明锐,然反覆诡随,无特操,为识者所非。卒年八十三。全宋文·卷一五二七
李南公,字楚老,郑州(治今河南郑州)人。进士及第,调浦江令,知长沙县。熙宁中,提举京西常平,提点陕西、河北刑狱,擢京西转运副使,入为屯田员外郎。为河北转运副使,加直秘阁、知延安府。进直龙图阁,擢宝文阁待制、知瀛州。拜户部、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历知永兴军、成都、真定、河南府。为吏凡六十年。卒,年八十三。《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四七
张升卿,字公翊,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宗古子。元丰初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坐茶税不实勒停。元祐元年官通直郎,二年为广东经略司转运判官,元祐六年六月,由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知宿州。见苏颂《张君(挺卿)墓志铭》(《苏魏公集》卷五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三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九、三七九、四○○、四五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崇拯,字拯之(《诗话总龟》前集卷四一)。神宗熙宁八年(一○七五),为熙河路都监,移知丰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一、二六七)。元丰三年(一○八○),提举河东义勇保甲。六年,兼提点刑狱(同上书卷三○七、三三九)。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雄州。四年,为威州团练使(同上书卷三七三、四二三)。绍圣四年(一○九七),知代州(同上书卷四八五)。全宋文·卷一八二九
王崇拯,熙宁八年为文思使、西京左藏库副使。是年八月为贺辽国母生辰副使。元丰中,同管勾河东缘边安抚司,兼提举河东路保甲。元祐元年以东上閤门使、权高阳关兵马钤辖、知恩州,徙雄州,改威州团练使、客省引进使。绍圣四年知代州。元符三年管勾马军司,充修山陵都护。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四、二六七、二九四、三三八、三七三、四二三、四八四、四八五,《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六九、食货六八之四一、兵二之二七,《宋史》卷一九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邵伯温(一○五七~一一三四),字子文,洛阳(今属河南)人。雍子。哲宗元祐中以荐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绍圣初,章惇为相,欲用之,避不就,监永兴军铸钱监。徽宗时,知陕州灵宝县,政和间徙芮城县(民国《芮城县志》卷八)。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除知果州,擢提点成都路刑狱,利州路转运副使。晚年提举太平观。高宗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著有《邵氏闻见录》、《辨诬》等。《宋史》卷四三三有传。今录诗八首。全宋文·卷二七八○
邵伯温(一○五七——一一三四),字子文,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雍子。元祐二年,以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绍圣时不用章惇荐,仅得监永兴军铸钱监。徽宗即位,以日食求言,上书请复旧制、解元祐党锢等,为时所忌,出监华州西岳庙。久之,知陕州灵宝县,徙芮城县,主管耀州三白渠公事。除知果州,擢提点成都路刑狱,除利州路转运副使、提举太平观。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著有《河南集》、《闻见录》二十卷(存)等。《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七五九
程之元,字德孺,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熙宁六年为戎州司户参军,寻调夔州安抚司勾当公事,迁本路转运判官、转运使。元丰二年,以太子中舍徙知嘉州。元祐初知楚州,五年,提点广南东路刑狱。七年,由右朝奉郎进主客郎中。见《宋会要辑稿》兵二之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八、四○一、四四六、四七四、二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