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63,分345页显示  上一页  256  257  258  259  260  262  263  264  26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刘葵(效忠 )
刘希孟(醇甫 泰岩 )
刘应箕(维南 平川 )
刘鲁(希曾 )
刘一儒(孟真、学孔 小鲁 庄介 )
刘如皋(德卿 )
刘守泰(交甫 )
刘浡(自裕 )
刘自化(伯时 少岚 )
刘竟成(志卿 高轩 )
刘东星(子明 晋川 庄靖 )
刘伯渊(静之 念廷、念亭 )
刘光国(汝观 )
刘台(子畏、国基 毅思 畏所 )
刘汝桂(攀甫 )
刘葵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葵(1535年—?),字效忠,羽林前卫官籍,顺天府通州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顺天府乡试第七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六十三名,二甲第五十九名进士。历官山西按察司佥事,万历十年(1582年)十一月升右参议,升副使,十六年十一月升陕西右参政、分守西宁,晋按察使,十九年闰三月调任山西按察使,驻札偏关,管偏老岢岚等处兵备,不久被兵科张应登题参非边材,且有烦议,被降职调用,降山西阳和兵备参政,二十二年十一月恢复山西按察使衔,二十三年九月升山东右布政使,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二十七年五月去职。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希孟(1536年—?),字醇甫,号泰岩,山东安丘县人,军籍。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山东乡试第四名。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三甲二百二十九名进士。授安邑县知县,丁内艰归里。守丧期满,万历五年(1577年)复补河津县。八年擢升兵部主事,九年调吏部,十一年升员外郎,历官稽勋、验封、考功、文选司郎中,十八年四月升转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十九年十月晋通政使司右通政,二十一年二月以考察免。在家建一小亭,署名为“四休”。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应箕(1513年—?年),字维南,号平川,四川重庆府巴县人。官至大同巡抚。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七十名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会试第二百五十六名,第三甲第六十二名进士。授浙江馀姚县知县。历任浙江按察司佥事、布政司左参议、按察副使、右参政,四十四年被革职为民。隆庆初以荐起为陕西按察司副使,四年三月调任山西,整饬沿边兵备兼理屯田诸务,五年(1571年),代方逢时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万历元年(1573年)七月,以言官交章论劾,令回籍听勘,十二月因违例奏辩,丑诋言官,无人臣礼,被革职为民。俺答封贡,应箕适逢其事,与总督王崇古共同处理了封贡事宜,并亲赴市场,参加了开市大典。

人物简介

维基
刘鲁(1536年—?),字希曾,河南彰德府安阳县人,匠籍。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科河南乡试第八名举人,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三百三十五名,三甲第一百一十二名进士。授平阳府推官,万历三年(1575年)七月选授户科给事中,累升湖广左参议,十年正月升山东副使,十四年正月起复原职,十六年十月升陕西参政,二十四年二月降补山西副使,二十七年五月升山西右参政,二十九年十一月升按察使。

人物简介

维基
刘一儒(1537年—1585年),字孟真、学孔,号小鲁,谥庄介,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荆州府夷陵州(今湖北省宜昌市)人。嘉靖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湖广乡试第八十七名举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二甲二十七名进士。次年任刑部福建司主事。嘉靖四十一年,担任吏部考功司主事。次年,担任吏部稽勋司员外郎、吏部验封司员外郎,次年改任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嘉靖四十三年,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嘉靖四十五年,任吏部稽勋司郎中。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验封司郎中。次年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常寺少卿。隆庆四年,授太常寺少卿,未任,改任大理寺左少卿。隆庆五年,任南京光禄寺卿、太常寺卿。万历四年,任大理寺卿,丁忧归乡。万历八年,任刑部右侍郎,同年改刑部左侍郎。万历十一年,任南京工部尚书。张居正去世后,归乡不再出仕,天启年间,追谥庄介。《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如皋(1537年—?),字德卿,湖广黄州府蕲州人,军籍。湖广乡试第八十九名。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会试第七十五名,三甲进士。曾官广东饶平县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守泰,字交甫,湖广黄州府麻城县人,民籍。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湖广乡试第一名。隆庆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三甲第一百九十九名进士。历官直隶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知县,行取吏部考功司主事。
刘浡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浡(1537年—1583年),字自裕,河南陈州卫人,军籍。河南乡试第六十四名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会试第二百七十九名,二甲第七十六名进士。授工部主事,公署荆州,改吏部考功,累迁文选司郎中。隆庆六年(1572年)四月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七月自陈不职,被降调外任,九月降为陕西右参议,万历元年(1573年)八月升陕西副使、备兵洮岷,皆不就任,疏请告归,卒年四十七,继室鲁氏自杀殉葬。

人物简介

维基
刘自化(1537年—?),字伯时,号少岚,陕西西安府高陵县人,民籍。陕西乡试第六十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二甲第二十二名进士。户部观政,本年八月授户部主事,隆庆元年(1567年)十一月升员外,二年九月调重庆府通判,三年四月升南户部主事,六月升南刑部员外,四年八月升南户部郎中,五年二月调户部,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升岳州知府,六年九月调登州府,九年十月升山东运使,丁忧。十四年十二月复除两浙运使,十七年正月考察调简。

人物简介

维基
刘竟成(1537年—?),字志卿,号高轩,河南汝宁府确山县人,民籍。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进士。授直隶内黄县知县,升兵部武库司主事。差赉三边,论绩,迁郎中,左迁转运同知,不久迁大同府知府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8—1601 【介绍】: 明山西沁水人,字子明,号晋川。。隆庆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累官吏部右侍郎。父卒归。万历二十六年,起工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漕,塞决口,通运道,以功进工部尚书。又奏开泇河(分水河),以改善运道,并力任其役,工程未毕而卒。谥庄靖。
维基
刘东星(1538年—1601年),字子明,号晋川,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泽州直隶州沁水县(今山西省沁水县端氏镇坪上村)人。谥庄靖。嘉靖四十年(1561年),乡试中式第三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登戊辰科会试第一百七十九名,三甲七十二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高拱摄官吏部,以非时考察名义,贬他为蒲城县丞,之后稍微升任卢氏知县。万历元年(1573年),担任刑部主事,改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户部员外郎。万历五年,担任河南佥事。万历七年,担任陕西右参议、浙江提学副使。万历十年,任山东左参政,后升任山东按察使。万历十七年,任陕西按察使,官至湖广左布政使。万历二十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朝鲜之役起,日本丰臣政权入侵朝鲜半岛,朝鲜王朝向明朝政府告急,当时明廷调遣十万部队,会师于天津,准备救援朝鲜,而当时天津、静海、沧州、河间受到灾害。米价飞涨、百姓流离失所。刘东星请求漕米十万石救济灾难,民众因此而得以保全。刘东星随后召为左副都御史,进吏部右侍郎,以父亲老迈,请侍养而归乡,刚离开时父亲已经去世。万历二十六年,黄河在单县黄堌决口,冲毁运河,漕运、河道均被堵塞,明廷起用刘东星为工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黄河漕运。当初尚书潘季驯提议开凿黄河上流、并使用元朝贾鲁所采取的道路浚灾,但效果甚微。刘东星则在徐州、下邳至宿迁一带,沿潘季驯治黄故道挑挖开浚,五个月内工程结束,费用仅十万。得到万历帝嘉奖,晋升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次年,他拓宽淮河、海河渠道,而此工程当初河道总督翁大立、工部尚书朱衡、都御史傅希挚都建议过,河道总督舒应龙曾开凿韩庄一段,但因工程太过艰巨而中止。刘东星则权利重启实施该工程,使得原本预估120万的工程费用,仅仅到七万时,工程已经完成三成。但因日夜操劳,他最终病倒在工地,并死于任内。黄河工程在后任李化龙、李三才等主持下最终完成。刘东星为官清廉节俭,天启初年,谥庄靖。其墓地位于今沁水县端氏镇坪上村,1970年代,地表原有的石马、石人、石羊、墓碑等均被毁坏,现为沁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慈溪人,字静之,号念廷。隆庆五年进士。万历初官工部郎中,分署临清,掌陶冶。令陶人自相鉴定质量,使胥吏、军尉无舞弊机会,陶人称便。官至江西按察副使。有《灌息亭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静之,慈溪人。隆庆辛未进士,除泰兴知县历工部郎中出为江西按察副使致仕年百有馀岁有灌息亭集
维基
刘伯渊(1538年—1640年),字静之,号念亭,浙江慈溪人。明末政治人物、书法家,同进士出身。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浙江乡试第十二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同进士。授直隶泰兴县知县。万历初官工部郎中。官至江西按察使。年五十,告老还乡,居家五十年之久,以诗酒自娱。崇祯十年(1637年)满百岁。崇祯十三(1640年)卒,享嵩寿一百零三岁。明朝士大夫寿至百岁者,仅有刘伯渊与林春泽二人。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光国(1538年—?),字汝观,河南汝宁府上蔡县人,民籍。河南乡试第七十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一百十九名,三甲第二百九十三名进士。吏部观政,四年任太原府推官,万历元年(1573年)十二月行取,选授湖广道试监察御史,四年巡按陕西,丁忧归。八年三月除补江西道监察御史,巡按直隶,历升顺天府府丞,十五年二月自陈不职,被调外任,降浙江按察司副使,十二月调补陕西凤翔水利副使,十八年十一月升本省右参政兼佥事、临巩兵备,二十年七月升分巡西宁按察使,晋陕西右布政使,二十一年六月升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二十四年三月为兵科徐成楚所参,令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安福人,字子畏。隆庆五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万历初,改御史。因上疏劾张居正,廷杖除名。居正复诬以他事,远戍广西。至浔州暴卒。天启初,追谥毅思。有《精忠堂稿》。
维基
刘台(1538年—1582年7月9日),又字国基,又字子畏,号畏所,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隆庆辛未进士,万历时官监察御史。因弹劾张居正贬官。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科江西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联捷辛未科会试第七名,二甲第四名进士,授刑部浙江司主事。万历二年,担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后巡按辽东,因错误奏报战功而受牵连。之后担任山东御史。万历四年,他上疏弹劾辅臣张居正:奏疏呈上后,张居正大怒,在朝廷上自我辩护,称:“有命令,巡按不能奏报军功。去年辽东大捷,刘台违反制度妄自上奏,按规矩应降职。我多次请求皇上告诫他,而刘台为此心怀不满。后来傅应祯被逮捕下狱,追问他的党羽。起初不知道刘台与傅应祯为同县且很要好,实际上有所主使。于是刘台自感惊恐,不再顾及到什么,向我泄愤怒。况且刘台是我录取的进士,二百年来没有门生弹劾老师的,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辞职赎罪。”随后张居正伏地痛哭不起。万历帝走下御座用手拉他,再三劝慰。张居正一再声明自己的诺言,不肯答应执掌政事。皇上派司礼太监孙隆拿着他的亲笔诏书宣读,张居正方才起身。于是刘台被逮捕至京师、下诏狱,廷杖一百下后戍边。张居正表面上疏营救,暗地将他除去官籍,降为平民。然而,张居正仍不解恨。刘台巡按辽东时,与巡抚张学颜不合。这时,张学颜任职户部,诬陷刘台接受贿赂,张居正嘱咐御史于应昌去巡按辽东复查一下,而命令王宗载巡抚江西,考察刘台家乡情况。于应昌、王宗载等人顺着张居正之意,将事情修改上报,刘台于是被发配到广西。刘台的父亲刘震龙、弟弟刘国,都受到连坐。刘台到浔州不久,在戍主房里饮酒,返家后即暴卒。同一天,张居正也病卒。第二年,御史江东之为刘台鸣冤,弹劾王宗载、于应昌。万历帝下诏恢复刘台官职,罢王宗载、于应昌的职务,由其他部门考察询问。南京给事中冯景隆上疏指责辽东巡抚周咏与于应昌共同陷害刘台,于应昌既已被罢免,周咏还任蓟辽总督,也应罢免。南京御史孙继先也揭发张学颜陷害刘台之罪。当时张学颜正在得宠,因冯景隆的疏中一并弹劾了李成梁,张学颜替李成梁辩冤。遂又将其一并弹劾。皇上于是贬冯景隆为蓟州判官,孙继先为临清州判官,而对张学颜不加问罪。不久,江西巡抚曹大野、辽东巡抚李松调查后报告王宗载、于应昌结为朋党、陷害忠良。刑部因此以诬告罪处理,奏报将王宗载等人以发配、贬为平民、降低官阶不等处理。朝廷后赠刘台为光禄寺少卿,荫庇一子。天启初年,追谥毅思。
刘汝桂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汝桂(1538年—?),字攀甫,山东东昌府高唐州人,民籍,进士出身。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山东乡试第二十五名举人,万历二年(1574年)中式甲戌科会试第二百十六名,三甲第一百六十五名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