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利兵
锋利的武器。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司徒期 因三匠与 拳弥 以作乱,皆执利兵,无者执斤。” 汉 贾谊 《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宋 秦观 《王朴论》:“壮士操利兵於深山之中。”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所当有利兵坚盾,环卫其身。”
《漢語大詞典》:牢甲利兵
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淮南子·兵略训》:“戍卒 陈胜 ,兴於 大泽 ……当此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衝也。”
分類:精良武器
《國語辭典》:坚甲利兵(堅甲利兵)  拼音:jiān jiǎ lì bīng
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形容武备精良。《荀子。议兵》:「故坚甲利兵,不足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昱传》:「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
《國語辭典》:秣马利兵(秣馬利兵)  拼音:mò mǎ lì bīng
比喻完成作战准备。《左传。成公十六年》:「蒐乘补卒,秣马利兵。」也作「厉兵秣马」。
《漢語大詞典》:砥刃
磨利兵器。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武者在旌旗,是人者在兵。故必疏鉅间,多其旌旗羽旄,砥刃以为旁。”
《国语辞典》:盛食厉兵(盛食厉兵)  拼音:shèng shí lì bīng
充实粮食,磨利兵器。形容作好打仗的准备。《商君书。兵守》:「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
《国语辞典》:砺兵秣马(砺兵秣马)  拼音:lì bīng mò mǎ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完成作战准备。如:「敌我双方都已砺兵秣马,蓄势待发,战火随时有引发的可能。」也作「厉兵秣马」。
《漢語大詞典》:砥兵
磨利兵器。 汉 刘向 说苑·权谋:“ 晋 人已胜 智氏 归,而缮甲砥兵。”
《國語辭典》:厉兵秣马(厲兵秣馬)  拼音:lì bīng mò mǎ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完成作战准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明史。卷二七六。沈宸荃传》:「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厉兵秣马,以报国雠。」也作「秣马利兵」、「秣马厉兵」、「厉兵粟马」、「励兵秣马」、「砺兵秣马」、「砺戈秣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