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3
词典
2
分类词汇
17
佛典
4
共17,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干将
巨阙
豪曹
吹毛剑
镆铘
干镆
锟铻
石剑
楚剑
横磨剑
太渊
剑轮
楚铁
锋钲
青锋剑
《國語辭典》:
干将(干將)
拼音:
gān jiāng
人名。春秋吴国人,相传善铸剑。后多借指利剑。参见「干将莫邪」条。《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曳明月之珠旗,建干将之雄戟。」
《國語辭典》:
干将(幹將)
拼音:
gàn jiàng
具有才干能力的人。如:「他是公司不可多得的一员干将。」
分類:
干将
剑名
办事
事干
干练
起重
利剑
《國語辭典》:
巨阙(巨闕)
拼音:
jù què
1.古代名剑。汉。袁康《越绝书。卷一一。越绝外传记宝剑十三》:「穿铜釜,绝铁鬲,胥中决如粢米,故曰巨阙。」也作「钜阙」。
2.泛指利剑。唐。
僧鸾
〈
赠李粲秀才
〉诗:「笔下铦磨巨阙锋,胸中静滟西江水。」
分類:
中医
针灸
利剑
穴位
《漢語大詞典》:
豪曹
(1).古剑名。 汉 袁康
《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
:“王使取毫曹, 薛烛 对曰:‘豪曹,非宝剑也。’”
(2).借指利剑。 晋
葛洪
《
抱朴子·博喻
》
:“青萍、豪曹,剡锋之精絶也。” 唐
柳宗元
《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
:“夫有湛卢、豪曹之器者,患不得犀兕而剸之,不患其不利也。” 宋
曾巩
《送叔延判官》
诗:“献书又謁 蓬莱 宫,新斸豪曹试锋颖。”
分類:
古剑名
剑名
利剑
《漢語大詞典》:
吹毛剑(吹毛劍)
谓利剑。 宋
刘过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词:“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 楼兰 心不平。”参见“ 吹毛 ”。
分類:
利剑
《國語辭典》:
吹毛
拼音:
chuī máo
1.比喻很容易,不须费力气。《韩非子。内储说下》:「去仲尼,犹吹毛耳。」
2.形容刀剑很锐利,吹毛可断。唐。
卢纶
〈
难绾刀子歌
〉:「吹毛可试不可触,似有虫搜阙裂文。」唐。裴铏《聂隐娘》:「兼令长执宝剑一口,长二尺许,锋利吹毛。」
分類:
容刀
刀剑
剑锋
锋利
不费
大力
力气
本书
《漢語大詞典》:
镆铘(鏌鋣)
亦作“ 鏌邪 ”。亦作“ 鏌釾 ”。 即莫邪。剑、戟之属。常指利剑。或谓 春秋 吴 莫邪 善铸剑,故称。
《
庄子·大宗师
》
:“今之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鏌鋣’,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成玄英 疏:“鏌鋣,古之良剑名也。昔 吴 人 干将 为 吴王 造剑,妻名 鏌鋣 ,因名雄剑曰干将,雌剑曰鏌鋣。” 唐 杨宇
《赠舍弟》
诗:“袖里鏌鋣光似水,丈夫不合等閒休。” 碧野
《江汉行·纪南故城》
:“这是干将?这是鏌鋣?这宝剑使人想起古代英雄为国征战的忠勇。”
分類:
莫邪
利剑
《漢語大詞典》:
干镆(干鏌)
亦作“ 干莫 ”。 古代名剑“干将”、“莫邪”的并称。亦泛指利剑。 唐
张九龄
《故太仆卿上柱国华容县男王府君墓志》
:“挥干鏌之锋,截无不断。”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
诗:“褒我尘埃韵,铅刀化干鏌。” 明
徐芳
《城门高》
诗:“直取龙津为窟宅,干莫夙驾蚪螭驂。” 清
林则徐
《题潘功甫舍人宣南诗社图卷》
诗:“连璧 潘郎 最年少,豪端光燄腾干莫。”参见“ 干将 ”。
分類:
利剑
《國語辭典》:
干将(干將)
拼音:
gān jiāng
人名。春秋吴国人,相传善铸剑。后多借指利剑。参见「干将莫邪」条。《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曳明月之珠旗,建干将之雄戟。」
《國語辭典》:
干将(幹將)
拼音:
gàn jiàng
具有才干能力的人。如:「他是公司不可多得的一员干将。」
分類:
干将
剑名
办事
事干
干练
起重
利剑
《國語辭典》:
锟铻(錕鋙)
拼音:
kūn wú
古代的宝刀、宝剑。以昆吾山上的赤铜打造成。《列子。汤问》:「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也作「昆吾」。
分類:
山名
利剑
剑名
宝剑
天祜
《國語辭典》:
昆吾
拼音:
kūn wú
1.国名。位今河南省濮阳县,曾为夏伯,后为商汤所灭。
2.正午时太阳所在的地方。《淮南子。天文》:「至于昆吾,是谓正中。」《文选。张衡。思玄赋》:「跻日中于昆吾兮,憩炎火之所陶。」
3.古代的宝刀、宝剑。以昆吾山上的赤铜打造成。《山海经。中山经》晋。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时西戎献之,尸子所谓昆吾之剑也。」也作「锟铻」。
分類:
山名
地名
美石
昆吾
掌管
正午
冶铸
冶炼
长安
部落
落名
刀剑
终南山
濮阳
上林苑
日
郭璞
卢文弨
中午
《漢語大詞典》:
石剑(石劍)
亦作“ 石劒 ”。形似利剑的山石或山峰。 唐
韩愈
《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
诗:“地遐物奇怪,水镜涵石劒。” 清 韩愈
《答张彻》
诗:“泉绅拖修白,石剑攒高青。”
分類:
利剑
山石
山峰
《漢語大詞典》:
楚剑(楚劍)
古代 楚国 的铁剑。亦泛指利剑。 汉
刘向
《
说苑·指武
》
:“ 秦昭王 中朝而叹曰:‘夫 楚 剑利,倡优拙。夫剑利则士多慓悍,倡优拙则思虑远也,吾恐 楚 之谋 秦 也。’” 唐
张柬之
《出塞》
诗:“ 吴 钩明似月, 楚 剑利如霜。” 唐
鲍溶
《冬夜答客》
诗:“因忆古丈夫,一言重山河。临风弹 楚 剑,为子奏 燕 歌。”参见“ 楚铁 ”。
分類:
利剑
《漢語大詞典》:
楚铁(楚鐵)
《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
:“ 昭王 曰:‘吾闻 楚 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后因以“楚铁”借指利剑。 北周
庾信
《吴明彻墓志铭》
:“ 长沙 楚 铁,更入兵栏; 洞浦 藏犀,还输甲库。” 唐
刘禹锡
《口兵戒》
:“舌端之孽,惨乎 楚 铁。” 清
袁枚
《
随园诗话
》
卷十三:“ 归安 姚汝金 ……
《看剑》
云:‘ 齐 金 楚 铁擅名高,碧血模糊旧战袍。’”
分類:
利剑
《漢語大詞典》:
横磨剑(横磨劍)
长而大的利剑。比喻精锐善战的士卒。
《
旧五代史·晋书·景延广传
》
:“ 晋 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若要战则早来。” 明
宋濂
《邓弼传》
:“诚得如 弼 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止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 吴恭亨
《感时寄君复钝庵》
诗之二:“横磨大剑纷孤注,败局残碁乱一盘。”亦省作“ 横磨 ”。 林百举
《悲愤》
诗之四:“赌命男儿竞要钱,横磨十万化腰缠。”
分類:
利剑
精锐
善战
士卒
《漢語大詞典》:
太渊(太淵)
(1).脐之别名。
《
黄庭内景经·治生
》
“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
《玉纬经》
云:“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2).神话传说中的天池。 元
袁裒
《求志赋》
:“御飈轮以登太渊兮,叩招摇以周旋。”
(3).古宝剑太阿与龙渊的并称。泛指利剑。 清
姚鼐
《酬释妙德》
诗:“古説久蒙晦,光明兴舌端;乃知其中利,凛然持太渊。”
分類:
宝剑
太阿
利剑
梁丘
《漢語大詞典》:
剑轮(劍輪)
佛教语。阿鼻地狱之一。其间罪人,不断受利剑的斩截之苦。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钟铭》
:“赦汤鑊於幽途,息剑轮於苦海。” 王琦 注引
《
法苑珠林
》
:“阿鼻地狱有十八剑轮地狱。”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马介甫
》
:“天香夜爇,全澄汤鑊之波;花雨晨飞,尽灭剑轮之火。”
分類:
佛教语
阿鼻地狱
其间
罪人
不断
利剑
斩截
《漢語大詞典》:
楚铁(楚鐵)
《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
:“ 昭王 曰:‘吾闻 楚 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后因以“楚铁”借指利剑。 北周
庾信
《吴明彻墓志铭》
:“ 长沙 楚 铁,更入兵栏; 洞浦 藏犀,还输甲库。” 唐
刘禹锡
《口兵戒》
:“舌端之孽,惨乎 楚 铁。” 清
袁枚
《
随园诗话
》
卷十三:“ 归安 姚汝金 ……
《看剑》
云:‘ 齐 金 楚 铁擅名高,碧血模糊旧战袍。’”
分類:
利剑
《漢語大詞典》:
锋钲(鋒鉦)
利剑和铜钲。借指战乱。 前蜀
杜光庭
《张道衡常侍还愿醮词》
:“幸脱锋鉦,免罹凶横,皆承廕护,倍切兢荣。”
分類:
利剑
战乱
《漢語大詞典》:
青锋剑(青鋒劍)
宝剑,利剑。剑身寒光闪烁,锋芒毕露,故称。 元
郑廷玉
《楚昭公》
第四折:“不争为青锋剑揽惹了那场灾,还落得赤绳书接受了这重喜。” 明
沈采
《千金记·遇仙》
:“青锋剑可磨,古史书堪读。”
分類:
宝剑
利剑
寒光
光闪
闪烁
锋芒毕露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