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禁劾
(1).监禁问罪。 晋 潘岳 《马汧督诔》:“而 雍州 从事忌 敦 勋効,极推小疵,非所以褒奬元功,宜解 敦 禁劾,假授。”
(2).犹克制,制约。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符籙之用,充志壹神以通驭万灵,禁劾百物。”
《漢語大詞典》:简制(簡制)
专断制约。 清 朱之瑜 《中原阳九述略》:“责报者尚未盈其欲,恣行者有简制之嫌。”
分類:专断制约
《漢語大詞典》:相生相克(相生相尅)
亦作“相生相剋”。旧时谓五行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唐 李靖 李卫公问对卷中:“文之以术数相生相尅之义。”《西游记》第四一回:“ 沙僧 道:‘那妖精手段不如你,枪法不如你,只是多了些火势,故不能取胜。若依小弟説,以相生相克拿他,有甚难处?’” 郭沫若 《〈侈靡篇〉的研究》一:“五行的相生相克,本来都是从自然现象导引出来的,它的原始观点并非唯心的胡诌。”参见“ 五行相生 ”、“ 五行相尅 ”。
《漢語大詞典》:相克相济(相剋相濟)
互相制约而又互相促进。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陆浑山火:“ 昌黎 《陆浑山火》诗造语险怪,初读殆不可晓,及观《韩氏全解》,谓此诗始言火势之盛,次言 祝融 之御火,其下则水火相剋相济之説也。”
《国语辞典》:泛驾之马(泛驾之马)  拼音:fàn jià zhī mǎ
不受驾驭的马。比喻有才能而不受礼节法制约束的人物。《汉书。卷六。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国语辞典》:一物一制  拼音:yī wù yī zhì
比喻任何事物必有能制约它的对象。《野叟曝言》第四六回:「法空这等铜筋铁骨,偏遇著文忠臣,更狠似他,真个一物一制。」也作「一物剋一物」、「一物降一物」。
《漢語大詞典》:感制
感应制约。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观物:“鹤粪可以化石成尘,龟尿可以和墨写字入石,蟾酥可以润玉可割,是皆气物之相感制。”
《漢語大詞典》:轭束(軛束)
控制约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二十世纪之中国》:“专以柔顺为教,养成奴隶之性质,以便供己軛束役使之用。”
《漢語大詞典》:非决定论
与“决定论”相对。否认一切事物具有因果制约性和规律性的哲学学说。它无限夸大偶然性、自由意志,宣扬盲目力量。
《國語辭典》:达尔文学说(達爾文學說)  拼音:dá ěr wén xué shuō
达尔文所主张有关生物演化(或称进化)过程的学说。他认为,生物在同种或异种的个体之间作激烈的竞争,又因暴露在环境威胁之下,结果能适应环境者生存,不能适应者灭亡。这种自然淘汰的过程,使生物保存其有利繁衍的适应性,进而促成其遗传因子,趋向能适应环境的型态演化。也称为「达尔文主义」。
《漢語大詞典》:钳络(箝絡)
犹箝勒。比喻控制约束。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十:“及其箝络久之,胥一乡皆为所併吞,遂不得不供其奴役,而入租税于一家。”
《漢語大詞典》:平行作业(平行作業)
在同一施工场所,使尽可能多的工种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各种作业。
《國語辭典》:生态平衡(生態平衡)  拼音:shēng tài píng héng
自然环境中,因环境因素的改变,能抑制生物族群不过度繁殖,也可防止被完全毁灭,使生态系中各种生物维持恒定的数目,以达到平衡的状态。
《國語辭典》:犬牙相制  拼音:quǎn yá xiāng zhì
形容错综参差,相互牵制。《史记。卷一○。孝文本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明史。卷三三○。西域传二。罕东左卫传》:「我朝建哈密、赤斤、罕东诸卫,授官赐敕,犬牙相制,不惟断匈奴右臂,亦以壮西土藩篱。」也作「犬牙相临」。
《漢語大詞典》:上层建筑(上層建築)
马克思主义指建立在某种经济基础上并受其支配和制约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的观点,以及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地主阶级利用封建上层建筑的力量,通过改革,不断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发展扫除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