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衣工  拼音:yī gōng
制作衣服的工人,裁缝。《文选。郭泰机。答傅咸诗》:「衣工秉刀尺,弃我忽若遗。」
分類:制衣工匠
《漢語大詞典》:鼲貂
鼲和貂。均为鼠属,其毛皮极为珍贵,可制衣裘。古代侍臣常以其尾为冠饰。 汉 刘桢《答曹丕借廓落带书》:“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鼲貂之尾,缀侍臣之幘。”北史·魏任城王澄传:“ 澄 上表諫曰:‘ 高祖 、 世宗 皆有女侍中官,未见缀金蝉於象珥,极鼲貂於鬢髮。’” 清 钱澄之 《典裘歌》:“过市鼲貂殊足羞,不衷妖服迹如扫。”
《漢語大詞典》:纫箴(紉箴)
亦作“ 纫鍼 ”。亦作“ 纫针 ”。 以线穿针。引申为缝制衣物。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阿贺 今住 洛阳 会节坊 , 成式 家雇其纫针。” 唐 康骈 剧谈录·潘将军失珠:“有母同居,盖以纫鍼为业。”
《漢語大詞典》:针姑(針姑)
(1).制衣之神。后世女子多以作祭祀或占卜求验的对象。宋史·颜衎传:“ 临济 多淫祠,有针姑庙者,里人奉之尤篤。 衎 至,即焚其庙。”
(2).以为占卜名。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微如针属尾”自注:“以针姑卜,伺其尾相属为兆,名针姑。”参见“ 针神 ”。
《國語辭典》:针神(針神)  拼音:zhēn shén
精于缝纫、刺绣的女子。语本晋。王嘉《拾遗记》卷七:「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重幄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非夜来所缝制,帝则不服。宫中号曰『针神』。」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一八五:「娇小温柔播六亲,兰姨琼姊各沾巾。九泉肯受狂生誉?艺是针神貌洛神。」
《國語辭典》:衬里(襯裡)  拼音:chèn lǐ
添衬在衣服里面的布,使衣服厚暖硬挺。
《漢語大詞典》:裁衣日
指适宜于裁制衣服的黄道吉日。旧时迷信,以为凶日制衣则有祸,吉日制衣则有福。《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 道:‘娘子家里有历日么?借与老身看一看,要选个裁衣日。’”参阅 汉 王充 论衡·讥日
《漢語大詞典》:鼲子
灰鼠。其毛皮柔软,可制衣裘。后汉书·鲜卑传:“有又貂、豽、鼲子,皮毛柔蝡,故天下以为名裘。”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刘备 奔走,仅以身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胡冲 《吴历》:“ 文帝 报使,致鼲子裘、明光鎧、騑马,又以素书所作《典论》及诗赋与 权 。”亦指鼲鼠皮所制的衣裘。 章炳麟 《訄书·不加赋难》:“百僚师:落其賏珠,冠其孔雀,服其鼲子。”
《国语辞典》:抬肩  拼音:tái jiān
量制衣服时,从腋下到肩膀中间的尺寸。也称为「抬裉」。
《国语辞典》:裁衣尺  拼音:cái yī chǐ
旧日常用的尺,可作为裁制衣服的量尺,故称为「裁衣尺」。也称为「裁尺」。
《国语辞典》:布料  拼音:bù liào
棉、麻、苧、葛、毛、绸缎等裁制衣物的材料。如:「这套西装是采用上好布料裁制而成。」
《国语辞典》:绷线(绷线)  拼音:bēng xiàn
1.缝制衣服时,先以疏松间隔的针线组缝固定。
2.将刺绣品钉牢于绷子上的线。
《国语辞典》:敹一针(敹一针)  拼音:liáo yī zhēn
粗略的缝制衣服。如:「他不过敹一针,一件上衣便很快完成了。」
《國語辭典》:裁缝铺(裁縫鋪)  拼音:cái feng pù
为人缝制、修改衣服的店铺。也称为「裁缝店」。
《漢語大詞典》:艾衣
古俗,端午日采艾叶合绵制衣,谓服之能祛毒。辽史·礼志六:“五月重五日午时,採艾叶和绵著衣,七事以奉天子,北南臣僚各赐三事。” 宋 叶隆礼 《契丹国志·岁时杂记》:“五月五日午时,采艾叶与绵相和絮衣,七事国主著之,蕃 汉 臣僚各赐艾衣三事。”
《国语辞典》:称体裁衣(称体裁衣)  拼音:chèng tǐ cái yī
切合身材,以裁制衣服。语本《南齐书。卷四一。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后用以比喻事情做得刚好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