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绣针(绣针)  拼音:xiù zhēn
刺绣时所用的针。
分类:刺绣
《國語辭典》:蹙金  拼音:cù jīn
一种刺绣的方法。用撚紧的金线绣衣,而绉缩其线纹。唐。杜甫〈丽人行〉:「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也称为「撚金」。
《漢語大詞典》:红绒(紅絨)
刺绣用的红色丝缕。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词:“绣牀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本作“ 红绒 ”。词苑丛谈·体制·贺黄公词筌引 明 杨孟载 《春绣》诗:“閒情正在停针处,笑嚼红绒唾碧窗。”
《漢語大詞典》:唾绒(唾絨)
古代妇女刺绣,每当停针换线、咬断绣线时,口中常沾留线绒,随口吐出,俗谓唾绒。红楼梦第五回:“因看房内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奩间时渍粉污。”
《國語辭典》:人像  拼音:rén xiàng
刻划人的形体或相貌的作品。如:「人像摄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
《國語辭典》:絺绣(絺繡)  拼音:chī xiù
绣有文饰的细葛布。《书经。益稷》:「藻火粉米,黼黻絺绣。」
《國語辭典》:压线(壓線)  拼音:yā xiàn
1.缝纫时按捺针线。语本唐。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后比喻空为他人辛苦忙碌。
2.压到边线界线。如:「裁判判定对方发球压线出界。」
《國語辭典》:平金  拼音:píng jīn
用金银色的线绣成各种花纹的物品。也作「并金」。
《漢語大詞典》:金绣(金繡)
金丝刺绣。 后蜀 欧阳炯 《贺明朝》词:“碧罗衣上蹙金绣。覩对对鸳鸯,空裛泪痕透。” 元 尹廷高 《馆娃宫》诗:“金绣鸳鸯緑锦裀,水精帘底浄无尘。”
分類:金丝刺绣
《漢語大詞典》:双绣(雙繡)
两面刺绣,无正反面的分别。红楼梦第四十回:“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緑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漢語大詞典》:碧茸
(1).指碧绿松软的草茵。 唐 韩翃 《奉和元相公家园即事寄王相公》:“回车青阁晚,解带碧茸深。”
(2).刺绣用的绿色丝线。茸,通“ 绒 ”。 元 虞集 《竹杏沙头鸂鶒》诗:“荷花啼鸟银屏暖,卧看窗间唾碧茸。”
《國語辭典》:绣像(繡像)  拼音:xiù xiàng
1.用彩丝绣成的佛像或人像,俗亦称工细的画像。《法苑珠林》卷一○○:「造绣像一格,举高十有二丈。」
2.明清以来一般通俗小说的前面,往往附有书中人物的画像,因用线条钩勒,描绘精细,故称为「绣像」。如:「绣像三国演义」。
《漢語大詞典》:针绣(針繡)
亦作“鍼绣”。 刺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夜坐时停了鍼绣,共姐姐閒穷究。”
分類:刺绣
《漢語大詞典》:帐额(帳額)
(1).床帐前幅的上端所悬之横幅。上有绘画或刺绣,用为床帐的装饰。俗称帐檐。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生憎帐额绣孤鸞,好取门帘贴双燕。”
(2). 元 人称舞台台幔。
(3).帐簿上的钱物数额。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三司积欠约二百万贯,虚繫帐额,请并蠲放。”
《漢語大詞典》:针巧(針巧)
亦作“鍼巧”。 谓善于刺绣缝纫。 唐 秦韬玉 《贫女》:“敢将十指夸鍼巧,不把双眉鬭画长。”
分類:刺绣缝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