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刻书(刻書)  拼音:kè shū
刊行书籍。中国刻书,始于隋,行于唐,扩于五代,精于宋。
分類:刻书
《漢語大詞典》:锓板(鋟板)
刻书。 宋 范浚 《答姚令声书》:“得足下去月尾书……首及妄人假僕姓名和《元祐赋》,鋟板散鬻。”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后□□出藩入从,仕路通显,菴僧模字鋟板,揭之楣间。”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此书方谋鋟板,期与《索隐》并传。”
分類:刻书
《漢語大詞典》:库本(庫本)
宋 代官刻书籍版本的一种。 宋 各州置公使库,招待来往官吏。库有余资则用以刻书,所刻书叫公使库本书,简称库本。 宋 严羽 沧浪诗话·孝证:“今 豫章 库本,以为翻 镇江 蜀本。”
《漢語大詞典》:枣梨(棗梨)
谓雕版印刷。旧时多用枣木或梨木雕刻书版,故称。 清 王士禛 《与程昆仑书》:“诗自 万历 甲辰,未付枣梨。 茂翁 贫且甚,不能自谋板行。” 清 胡丹凤 《重刻〈吕东莱先生文集〉序》:“余应之曰:‘……闻君有是书善本,盍假观之?’ 王君 诺,遂出以畀余。余大喜,如获拱璧,重付枣梨。”
《漢語大詞典》:复刻(復刻)
指木刻书籍的重行刻印。 阿英 《版本小言》:“但‘善本’也不一定是初刻,有时复刻本,因作者删改增补过,或者复刻者精细的校阅音注过,会比原刻,或原作者刻,是更为优胜的。”
《国语辞典》:木记(木记)  拼音:mù jì
宋人刻书,在书的卷末、序文目录之后或封面的后边,印上墨色的图记或牌记,称为「木记」。后人刻书多仿效之。也称为「书牌」。
《國語辭典》:詅痴符  拼音:líng chī fú
文章拙劣而好自誇的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江南号为詅痴符。」也作「詅嗤符」。
《國語辭典》:付梓  拼音:fù zǐ
古代称雕刻书版为「付梓」,即今之排印书籍。如:「该书已经付梓,不久即可于各书局中购得。」
《國語辭典》:白口  拼音:bái kǒu
1.古时书籍的版式,中央摺缝处称为「版心」。版心上下各有一横线,由此横线至上下边栏的空格称为「象鼻」。象鼻中空白的即称为「白口」。
2.古时称演戏者的说白为「白口」。
《国语辞典》:大字本  拼音:dà zì běn
1.宋时刻书,多用大字。其版框纸幅,亦皆高大,每行最多不过十七、八字。藏书家称此版本为「大字本」。
2.今泛指字体较大的版本,对视力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如:「儿童刊物多标榜大字本。」
《国语辞典》:灾梨祸枣(灾梨祸枣)  拼音:zāi lí huò zǎo
古人刻书多用枣木、梨木做材料,因此称滥刻没有价值的书籍,徒使梨木、枣木受到灾祸为「灾梨祸枣」。也作「祸枣灾梨」。
《国语辞典》:瓷刻  拼音:cí kē
用钨钢刀或钻石刀,在上釉的素色瓷器上雕刻书画的工艺品。
《漢語大詞典》:家塾刻本
旧时私宅家塾刻印的书。私家刻书起于 五代 ,两 宋 时日趋发达,到 明 清 而极盛。主要是传播自己的或自己所喜爱的著作。家刻本的特点是底本好、校勘精、刻工良、纸墨都是上乘。如 南宋 相台 岳 氏家塾的五经屡为后世翻刻。 叶德辉 《书林清话·宋私宅家塾刻书》:“ 宋 时家塾刻本,其名姓亦甚繁多。”亦省称“ 家塾本 ”。如:他收藏的这种家塾本很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