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缪篆(繆篆)  拼音:móu zhuàn
摹刻印章用的篆书。因笔画屈曲缠绕,故称为「缪篆」。王莽时官定为六书之一,相当于秦八体书中的摹印。
《國語辭典》:蜀本  拼音:shǔ běn
宋时在四川刻印的书。
《國語辭典》:刊本  拼音:kān běn
1.书籍的刊印版本。分四种:一、以朝代分,有宋本、元本、明本。二、以刻版地点分,有殿本、监本、官署本、书院本、坊刻本。三、以形式分,有大字本、小字本、巾箱本。四、以内容分,有足本、选本、节本。
2.刊印成书。《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发心持诵白衣观音经,并刊本布施。」
《漢語大詞典》:传刻(傳刻)
辗转刻印。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嶧山 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分類:辗转刻印
《國語辭典》:监本(監本)  拼音:jiàn běn
一种官刻本名称。凡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统称为「监本」。
《國語辭典》:刊误(刊誤)  拼音:kān wù
订正文字的谬误。也作「勘误」。
《國語辭典》:宋本  拼音:sòng běn
宋代刊刻的书籍。分为官刊、家刻、坊刻三种,字体精美,校刊亦极精良。
《漢語大詞典》:刊书(刊書)
刻印书籍。 清 徐康 前尘梦影录卷下:“ 汲古阁 在 虞山 郭外十餘里,藏书刊书皆於是。”
《漢語大詞典》:宋刻
指 宋 代刻印的书籍。 明 文震亨 长物志·宋板:“藏书贵 宋 刻,大都书写肥瘦有则,佳者有 欧 柳 笔法,纸质匀洁,墨色清润。”参见“ 宋本 ”、“ 宋版 ”。
分類:刻印书籍
《漢語大詞典》:初刻
指图书刻印的第一版。 叶德辉 《书林清话·汲古阁刻书之一》:“ 汲古阁 初刻《南唐书》,舛误特甚。此再刻者,已多所改正。”
《漢語大詞典》:复刻(復刻)
指木刻书籍的重行刻印。 阿英 《版本小言》:“但‘善本’也不一定是初刻,有时复刻本,因作者删改增补过,或者复刻者精细的校阅音注过,会比原刻,或原作者刻,是更为优胜的。”
《漢語大詞典》:开板(開板)
(1).亦作“ 开版 ”。开始刊刻印板。 宋 苏轼 《答庞安常书》之二:“如君能著书传后有几?念此便当为作数百字,仍欲送 杭州 开板也。”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宋南渡后:“ 理宗 顾见之曰:‘此画极工緻,可於阁下开版。’竟不问谁笔。”
(2).商店开门营业。《人民文学》1976年第6期:“他们再不开板,明天我们可吃啥呀?”
《漢語大詞典》:灾梨(災梨)
亦作“灾梨”。 谓刻印无用的书,灾及作版的梨木。常用作刻印的谦词。 明 袁宗道 《答陶石篑书》:“ 中郎 见弟近作,谬相称许,强以灾梨。”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下半犹未脱稿,上半业已灾梨。”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莽莽中原,如痴如醉,灾梨耗楮,流毒无涯。”
分類:刻印无用
《國語辭典》:钞本(鈔本)  拼音:chāo běn
用手抄写的书籍。如:「手钞本」。也称为「写本」、「抄本」。
《漢語大詞典》:印施
谓刻印佛经,广为布施。《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那《白衣经》有许多灵验……但是印施的,念诵的,无有不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