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惨酷(慘酷)  拼音:cǎn kù
苛刻残忍。《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其后遂诏有司,绝钻钻诸惨酷之科,解妖恶之禁。」
《國語辭典》:厚道  拼音:hòu dào
待人诚恳宽厚,不刻薄。《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那余虞两家到底是诗礼人家,也还厚道。」《红楼梦》第三六回:「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他厚道,便忙掩住口。」
《漢語大詞典》:忌克(忌剋)
亦作“ 忌剋 ”。亦作“ 忌刻 ”。
(1).谓心存妒忌而欲驾凌于人。亦泛指为人妒忌刻薄。左传·僖公九年:“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今其言多忌克,难哉!” 孔颖达 疏:“其言多所忌,多欲陵人。”晋书·王济传:“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儕类以此少云。”北史·房彦谦传:“主上性多忌剋,不纳諫諍。”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有朝一日打下了天下,只要你 张敬轩 对百姓行仁义,对老伙伴大度优容,不要心存忌刻,诛戮功臣,我 李自成 愿意解甲归田,做一个 尧 舜 之民。”
(2).犹忌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陈定 平时家里饱煖,妻妾享用,乡邻人忌剋他的多,看想他的也不少。”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视学术之不若己者与资望之在其下者,如遇僕隶;高己者则生忌克;同己者则相标榜,利害之不相容,则虽同己者而亦嫉之。”
《國語辭典》:忌刻  拼音:jì kè
忌妒刻薄。《北史。卷六八。王雅传》:「世积见帝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也作「忌克」。
分類:忌刻
《漢語大詞典》:溪刻(谿刻)
犹刻薄、苛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桓公 读高士传,至 於陵 仲子 便掷去曰:‘谁能作此溪刻自处。’”
谿刻:苛刻;刻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桓公 ( 桓温 )读高士传,至 於陵仲子 ,便掷去,曰:‘谁能作此谿刻自处!’” 清 刘大櫆 《伯兄奉之墓志铭》:“当是时,以谿刻惨急求媚於上官而官得九迁者,所在多有。”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这就是迎合着这种潮流的,倘以为他秉性平易近人,所以憎恨了道学先生的谿刻,那是一种误解。”
分類:刻薄苛刻
《國語辭典》:佻薄  拼音:tiāo bó
轻薄。《新唐书。卷一六五。郑珣瑜传》:「『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士惟用才,何必文辞。』又言:『文人多佻薄。』」
《漢語大詞典》:俭克(儉剋)
谓勤俭而能克制。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四后垂顾,山东不夷。逮我圣父,殷忧俭克,乘其淫骄,乃伐乃殛。”
亦作“ 俭刻 ”。 吝啬刻薄。宋书·朱脩之传:“然性俭剋少恩情,姊在乡里,飢寒不立, 脩之 未尝供赡。”南史·朱脩之传:“俭刻无润,薄於恩情,姊在乡里,飢寒不立, 脩之 贵为刺史,未曾供赡。”
《國語辭典》:波俏  拼音:bō qiào
1.俊俏、漂亮。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小子金钱又多又波俏。」《喻世明言。卷二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却有个波俏的女子,也因灯夜游玩,撞著个狂荡的小秀才,惹出一场奇奇怪怪的事来。」
2.伶俐。明。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我做媒婆甚妖娆,谈笑。说开说合口如刀,波俏。」
《國語辭典》:波峭  拼音:bō qiào
形势曲折不平。后借以形容文章富有风致。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九:「东坡天才,无施不可以。少也实嗜梦得诗,故造词遣言,峻峙渊深,时有梦得波峭。」也作「逋峭」。
《漢語大詞典》:刻害
(1).刻薄残忍。汉书·杨恽传:“ 惲 伐其行治,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北史·酷吏传·李洪之:“刻害之声,闻於朝野。”
(2).残害;侵害。 明 李东阳 《〈孟子〉直解》:“﹝ 季氏 ﹞侵渔剥削,刻害小民。”
《國語辭典》:没前程(沒前程)  拼音:méi qián chéng
1.没有好的下场、好的未来。宋。曾慥《高斋漫录》:「蔡京,崇宁中,以星文罢相,般出观音院待罪。客有过之者,京泣曰:『京若负国,即教三子都没前程。』」《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一出》:「缘何一向便生嗔?你门直是没前程。」
2.没良心。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二○。郎岩妻》:「此我过也,初不合迷谬,至逢今日。没前程畜产,何足慕,我独不能别择偶乎?」
《漢語大詞典》:苛克(苛剋,苛尅)
亦作“ 苛剋 ”。
(1).要求过高,过于严厉;刻薄。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且士诚不可纤论苛克,苛克则彼贤圣犹将不全,况其出入者邪?”宋书·朱脩之王玄谟等传论:“ 玄謨 虽苛剋少恩,然观其大节,亦足为美。”
(2).犹严峻。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初, 李日月 中矢而死, 朱泚 备礼,送於 长安 休祥私第。母氏苛尅而不哭,厉声駡曰:‘奚奴,国家负汝何事,敢生悖逆?死犹晚矣!’”
《韻府拾遺 職韻》:苛剋
宋書王玄謨傳贊玄謨雖苛剋少恩然觀其大節亦足為美
《漢語大詞典》:巧薄
奸诈刻薄;轻浮浅薄。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自是 苏州 官吏巧薄,以刻为忠,曲有申明,而户部吝於出纳,以害仁政。” 明 方孝孺 《答王秀才》:“考其辞,轻俳巧薄,皆古人之所未有。”
《漢語大詞典》:猜刻
疑忌而刻薄。明史·徐阶传:“ 阶 以 张孚敬 及 嵩 导帝猜刻,力反之,务以宽大开帝意。”《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濬县 知县姓 汪 名 岑 ,少年连第,贪酷无比,性復猜刻,又酷好杯中之物。”
分類:疑忌刻薄
《漢語大詞典》:私刻
(1).私人刻印。 叶德辉 《书林清话·明人私刻坊刻书》:“ 明 刻精本已具於前,其他私刻坊刻之书,以年代相近,存於今者,视 宋 元 刻本为多。”
(2).犹刻薄,吝啬。 明 方孝孺 《条侯传论》:“彼 景帝 者,私刻忍人也,欲封其后之兄,而 亚夫 不从。”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诸弟子曰:‘吾师甚是私刻,我等伏侍数十年,尚无丝毫秘诀传授,想你来之何益?’”
《漢語大詞典》:沈刻
亦作“沉刻”。
(1).阴沉刻薄。南史·宋晋熙王昶传:“ 晋熙 太妃 谢氏 ,沉刻无亲,物理罕比。”
(2).深刻。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其为制举之文,覃思力索,沉刻简远。”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若论其沉刻,则不如 杜 ;雄鷙,亦不如 韩 。”
《漢語大詞典》:伤刻(傷刻)
谓过于刻薄。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出绳墨以伤刻,心好杀而安忍者,虐人也。”
分類:过于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