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历阳前事
 
历阳湖波


《淮南子》卷二〈俶真训〉~76~
「夫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勇力圣知与罢怯不肖者同命。」东汉·高诱注:「历阳,淮南国之县名,今属九江郡。历阳中有老妪,常行仁义,有两诸生告过之,谓曰:『此国当没为湖,妪视东城门阃有血,便走上山,勿顾也。』自此,妪数往视门,门吏问之,妪对如其言。东门吏杀鸡,以血涂门。明日,妪早往,视门有血,便走上山,国没为湖。与门吏言其事,适一宿耳。」

例句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 李贺 公无出门

历阳前事知何实,高位纷纷见陷人。 杜牧 和州绝句

典故
五百年前事总知


《搜神记》卷一~4~
蓟子训,不知所从来。东汉时,到洛阳见公卿,数十处,皆持斗酒片脯候之。曰:「远来无所有,示致微意。」坐上数百人,饮啖终日不尽。去后,皆见白云起,从旦至暮。时有百岁公说:小儿时见训卖药会稽市,颜色如此。训不乐住洛,遂遁去。正始中,有人于长安东霸城,见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并行应之。视若迟徐,而走马不及。
《國語辭典》:前事  拼音:qián shì
以前的事。《文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定海内者无私雠,勿以前事自疑。」《三国演义》第四回:「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身碎骨矣。』」
分類:前事过去
《國語辭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拼音: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为今后行事的依据。《战国策。赵策一》:「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唐。陈子昂 谏用刑书:「臣读汉书至此,未尝不为戾太子流涕也。古人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伏愿陛下念之。」
《國語辭典》:即事  拼音:jí shì
1.任职、做事。《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唐。韩愈 南海神庙碑:「五鼓既作,牵牛正中,公乃盛服执笏,以入即事。文武宾属,俯首听位。」
2.眼前的事物。晋。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二首之二:「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后文人因景有感而作诗词,常以即事作为题目。如司空曙有〈江村即事〉诗、杜甫有〈草堂即事〉诗等。
《漢語大詞典》:赐谥(賜謚,賜諡)
亦作“ 赐諡 ”。大臣死后,天子依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称号。周礼·春官·大史:“小丧赐謚。” 郑玄 注:“小丧,卿大夫也。”史记·秦本纪:“四十八年, 文公 太子卒,赐謚 竫公 。”宋史·司马光传:“ 夏竦 赐謚 文正 , 光 言:‘此謚之至美者, 竦 何人,可以当之?’改 文庄 。”明史·礼志十四:“若官品未高而侍从有荣,或以死勤王事者,特赐諡,非常例。”《东周列国志》第三回:“ 郑伯友 死於王事,赐諡为 桓 。”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对于 中国 的有一部分并不是‘人’的生物,洋大人如何赐谥,我不得而知。”
《國語辭典》:且说(且說)  拼音:qiě shuō
姑且先说。古时说书人结束一个情节,另起一个段落时常用的语词。章回小说中沿用以发端承接。《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且说那朱温出涧,取登州路去。」《红楼梦》第四回:「如今且说贾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
《國語辭典》:事例  拼音:shì lì
可做为依据的先例。《南史。卷二八。褚裕之传》:「彦回让司徒,乃与仆射王俭书,欲依蔡谟事例。」
《漢語大詞典》:余思(餘思)
(1).事后或身后留下来的思念。鬼谷子·本经阴符:“缀去者,谓缀己之繫言,使有餘思也。”
(2).指思念前人、前事。后汉书·刘玄传论:“ 汉 起,驱轻黠乌合之众,不当天下万分之一,而旌旃之所撝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顙,争受职命。非唯 汉 人餘思,固亦几运之会也。”
(3).传留后世的思想情致。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 絳 即 东雍 ,为守理所,禀参实沉分,气蓄两河润,有 陶唐 冀 遗风餘思。” 宋 曾巩 《墨池记》:“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餘思,被於来世者如何哉!”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徒以气力雄长閭伍之间耳,则及其死也,固无流风餘思之存焉。”
《國語辭典》:即兴(即興)  拼音:jí xìng
随当时的兴致所生。如:「这首诗是即兴之作。」
《漢語大詞典》:倾辀(傾輈)
翻倒的车。比喻失败的前事。后汉书·皇后纪序:“身犯雾露於 云臺 之上,家婴縲絏於圄犴之下,湮灭连踵,倾輈继路,而赴蹈不息。” 李贤 注引 贾谊 曰:“前车覆,后车诫。”
《國語辭典》:一笔勾(一筆勾)  拼音:yī bǐ gōu
全部勾销。元。马致远〈行香子。无也闲愁套。碧玉箫〉曲:「傀儡棚头,题甚么抱官囚。自也羞,则不如一笔勾。」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三折:「他待将咱宋室江山一笔勾,好金帛和大金家结勾。」也作「一笔勾断」、「一笔勾消」、「一笔勾销」。
《漢語大詞典》:显谥
见“显諡”。
昭彰帝王贵族大臣生前事迹的称号。
《漢語大詞典》:碑诔(碑誄)
碑上叙述死者生前事迹并表示哀悼的文字。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輅 随军西行,过 毌丘俭 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 輅 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誄虽美,无后可守。’”晋书·虞预传:“所著诗赋、碑誄、论难数十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及 孙绰 为文,志在碑誄。”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北方流势,本臃肿也,削而礱之,大分不出 后汉 ,碑誄尤近,造辞窜句,犹兼 晋 宋 。”
《漢語大詞典》:遗式(遺式)
前人留下的法式;先前事物的样式。《宋书·孝武帝纪》:“ 江 汉 楚 望,咸秩 周 禋,礼 九疑 於盛 唐 ,祀 蓬莱 於 渤海 ,皆前载流训,列圣遗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然山之上顶,旧有上祠,今也毁废,无復遗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崔寔 奏记於公府,则崇让之德音矣; 黄香 奏牋於 江夏 ,亦肃恭之遗式矣。”旧唐书·音乐志二:“《公莫舞》, 晋 宋 谓之巾舞。其説云: 汉高祖 与 项籍 会於 鸿门 , 项庄 舞剑,将杀 高祖 。 项伯 亦舞,以袖隔之,且云公莫害 沛公 也, 汉 人德之,故舞用巾,以象 项伯 衣袖之遗式也。” 清 戴璐 藤阴杂记卷九:“顾 梁汾 典籍,又仿遗式製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