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8,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成规
受业
遗烈
临书
遗芳
继志
嗣音
诗史
遗策
前规
遗稿
扫叶
前志
履迹
遗响
《國語辭典》:成规(成規)  拼音:chéng guī
1.前人制定的规矩办法。如:「谨守成规」。《三国志。卷四四。蜀书。蒋琬等传。评曰》:「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文选。潘岳。閞中诗》:「亲奉成规,棱威遐厉。」
2.事前既定的计画。《三国志。卷五五。吴书。丁奉传》:「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
《國語辭典》:受业(受業)  拼音:shòu yè
1.追随老师接受学业。《孟子。告子下》:「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原来郑康成名玄,好学多才,尝受业于马融。」
2.学生对老师的自称。
《國語辭典》:遗烈(遺烈)  拼音:yí liè
前人遗留的功业。《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太史公曰:「句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七》:「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國語辭典》:临书(臨書)  拼音:lín shū
学习书法的方法。面对名人的字帖,仿其笔画、结构而书写。此法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
《漢語大詞典》:遗芳(遺芳)
(1).指寒冬季节百花凋谢后遗留下来的香花芳草,如兰花、菊花、梅花等。《楚辞·远游》:“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乡风而舒情。” 王逸 注:“‘斯遗芳’一本作‘此芳草’。” 晋 陆云 《九愍》:“握遗芳而自玩,挹浩露於兰林。” 宋 王十朋 《州宅即事》诗:“泉南古州宅,草木有遗芳。”红楼梦第八七回:“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嘆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
(2).遗留的芳香。《文选·曹植〈七启〉》:“紫兰丹椒,施和必节,滋味既殊,遗芳射越。” 李善 注:“《上林赋》曰:‘众香发越。’ 郭璞 曰:‘香气射散也。’” 晋 张华 《游猎篇》:“燔炙播遗芳,金觴浮素蚁。” 宋 朱熹 《社后一日作》诗:“尚论千载前,简编有遗芳。”
(3).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 林宗 存为一世之所式,没则遗芳永播。” 唐 李商隐 《题道靖院》诗:“独坐遗芳成故事,褰帷旧貌似 元君 。” 明 宋濂 《双桂轩记》:“今逢圣时,復嗜学不厌,思学趾前人遗芳。”
(4).犹遗墨。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传信克备其遗芳,考行敢徵於故事。” 清 吴定 《祭何生文》:“侧望子榻,遗芳静嘉,诗书肆好,尘垢新加。”
《國語辭典》:继志(繼志)  拼音:jì zhì
承续前人的志意。《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分類:继续前人
《國語辭典》:嗣音  拼音:sì yīn
继续传寄音讯。《诗经。郑风。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國語辭典》:诗史(詩史)  拼音:shī shǐ
1.称唐代诗人杜甫。《新唐书。卷二○一。杜甫传》:「甫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2.反映时代,记叙史实的诗篇。《宋诗钞。卷一○五。水云诗钞序》:「诗多纪国亡北徙事,与文丞相狱中倡和作,周详恻怆,人谓之诗史。」
《國語辭典》:遗策(遺策)  拼音:yí cè
1.失策。《汉书。卷五一。枚乘传》:「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
2.前人所遗留的计画。《文选。贾谊。过秦论》:「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漢語大詞典》:前规(前規)
(1).前人的规范、规矩。晋书·慕容垂载记:“宜述修前规,终忠贞之节。”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刁经臣读李卫公平泉山居诗碑有感》:“当时植珍木,岂是昧前规,废宅长春草,故山存旧碑。”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 文端 未尝奏明裁汰,未奉明文,从而沿之,以前规后随,恐 文端 不受。”
(2).指前代的规模。宋书·良吏传序:“及 世祖 承统,制度奢广,犬马餘菽粟,土木衣綈绣,追陋前规,更造 正光 、 玉烛 、 紫极 诸殿。”
《國語辭典》:遗稿(遺稿)  拼音:yí gǎo
遗著,前人生前尚未付印的文稿。《宋史。卷三一九。欧阳脩传》:「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簏中,读而心慕焉。」
《漢語大詞典》:扫叶(掃葉)
喻校勘书籍。 傅增湘 《藏园群书题记·校〈北梦琐言〉跋》:“余始得 万历 本,重其版刊为诸家目録所未载,恒深自珍祕,而孰知其有窜乱卷第之弊?继见 卢 刊依 叶 校订正,文字视 商 本为善,正嘉其扫叶之功,而孰知其有妄补标题之弊?”按,前人有“校书如尘埃风叶,随扫随有”之语。见四部丛刊本战国策校注序附言。
《國語辭典》:前志  拼音:qián zhì
1.前人所记载的书。《左传。成公十五年》:「子臧辞曰:『前志有之,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2.从以往到现今一直存在于内心的志愿。唐。许浑 寄契盈上人诗:「婚嫁乖前志,功名异夙心。」
3.先人的遗志。《三国志。魏书。卷一一。管宁传》:「非所以奉遵明训,继成前志也。」
《漢語大詞典》:履迹(履跡)
亦作“ 履跡 ”。
(1).谓踏着前人的足迹。指承袭祖业。三国志·蜀志·杨戏传:“躡基履迹,播德芳声。”
(2).足迹。 南朝 陈 何楫 《班倢伃》诗:“履迹随恩故,阶苔逐恨新。” 唐 岑参 《长门怨》诗:“緑钱生履迹,红粉湿啼痕。”
(3).事迹。 清 刘大櫆 《〈王天孚诗集〉序》:“余读其诗,稽其平生之履跡。”一本作“ 履迹 ”。
《國語辭典》:遗响(遺響)  拼音:yí xiǎng
馀音。宋。苏轼〈赤壁赋〉:「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