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间接推理(间接推理)  拼音:jiàn jiē tuī lǐ
在形式上必须由两个以上的前提推出结论的推理。有演绎、归纳、类比三种。也称为「间接推论」。
《国语辞典》:假言三段论(假言三段论)  拼音:jiǎ yán sān duàn lùn
以纯为假言命题、或其中一前提为假言命题所构成的三段论。如「如甲则乙,如乙则丙,故如甲则丙」此为纯假言三段论式;「如甲则乙,今甲,故乙」,「如甲则乙,今非乙,故非甲」此为混假言三段论式,前者为立式,后者为破式。
《国语辞典》:直接推理  拼音:zhí jiē tuī lǐ
直接由一个前提即推导出结论的推理方式。相对于间接推理而言。
《国语辞典》:不可靠  拼音:bù kě kào
1.不可信赖。如:「这人鬼鬼祟祟,十分不可靠。」
2.理则学上指其前提与结论间的可推关系,未达到某种特定的盖然性程度的要求。
《国语辞典》:读者投书(读者投书)  拼音:dú zhě tóu shū
指新闻媒体在不经润饰,或以不伤原意的前提下,仅作文字润饰以刊出读者的来信。内容性质大部分为个人经验或事件的说明,当下公共事务、新闻事件的意见表达等。如:「读者投书可以反映社会,可促进社会多元化。」
《漢語大詞典》:复合三段论
几个三段论联结而成的推理。前一个三段论的结论是后一个三段论的前提之一(大前提或小前提)。如:“科学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一切有用的东西都应该学习,因此逻辑学应该学习。”其中,“逻辑学是有用的”是前一个三段论的结论,又是后一个三段论的小前提。
《漢語大詞典》:关系推理
前提至少有一个是关系判断,而结论总是关系判断的推理。除了由一个关系判断做前提的直接推理之外,还有两种间接推理:纯粹关系推理和混合关系推理。
《漢語大詞典》: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的对称。以关于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判断为前提,推出关于某类事物全体对象的判断做结论的推理。在归纳推理中,完全归纳推理是不多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则是大量的。有两种:(1)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这是或然性推理;(2)科学归纳推理,这是必然性推理。
《漢語大詞典》:必然性推理
“或然性推理”的对称。从真前提能够必然地推出真结论的推理。包括:各种直接推理,三段论,关系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
《國語辭典》:大前提  拼音:dà qián tí
1.问题或事件的基本原则或重要条件。如:「基于发扬固有文化的大前提之下,政府出版了许多有关国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
2.理则学中三段论的三个组合部分之一,含有结论中的要素,是作为结论依据的基本命题。
《漢語大詞典》:纯粹关系推理
几个前提都是关系判断而结论也是关系判断的推理。
《漢語大詞典》:纯粹假言推理
前提和结论都是假言判断的推理。
《漢語大詞典》:假言直言推理
第一个前提是假言判断,第二个前提和结论都是直言判断,分别肯定或否定该假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的推理。
《國語辭典》:结论(結論)  拼音:jié lùn
1.泛指对某种事物,最后所下的论断。如:「事情没弄清楚之前,不可以妄下结论。」
2.依据已知的前提或假设的原则,所推得的论断。也称为「断案」。
《漢語大詞典》:模态推理
以模态判断为前提或结论的推理。根据模态判断间的关系进行。也有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之分。例如由“不可能一切规律都已为我们所掌握”推出“必然有的规律还没有为我们所掌握”,就是一个直接的模态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