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军阀(軍閥)  拼音:jūn fá
泛指以武力割据地盘,把持政权,对抗政府,而握有雄厚势力、自成一派的军人。如民国初年的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等。
《漢語大詞典》:霸朝
(1).指割据一方或偏安一隅而尚能号令天下的政权。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文若 ( 荀彧 )怀独见之明,而有救世之心,论时则民方涂炭,计能则莫出 魏武 ,故委面霸朝,豫议世事。” 宋 陶谷 清异录·官志:“ 蒙州 立山县 丞 晁觉民 自中原避兵南来,因仕霸朝。”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魏书》:“《赫连屈丐统万城铭》《虵祠碑》诸文,颇行於世。皆可想见霸朝文事斐然之美,立国一隅,必有与也。”
(2).指专横暴虐的王朝。 严复 《译〈社会通诠〉自序》:“ 商君 、 始皇帝 、 李斯 起,而郡县封域,阡陌土地,燔诗书,坑儒士,其为法欲国主而外,无咫尺之势。此虽霸朝之事,侵夺民权,而迹其所为,非将转宗法之故,以为军国社会者歟?”
《漢語大詞典》:霸统(霸統)
指割据一方而力量足以号令天下的政权。 宋 苏轼 《正统论》之二:“正统之论,起於 欧阳子 ,而霸统之説,起於 章子 。”
《漢語大詞典》:制割
(1).裁剪切割。韩非子·难二:“ 管仲 善制割, 宾胥无 善削缝, 隰朋 善纯缘,衣成,君举而服之。”
(2).割让。战国策·魏策一:“今行和者, 竇屡 也;制割者, 奉阳君 也。”
(3).谓分封割据。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封建已来,谁所制割?”
(4).主宰;操纵。荀子·解蔽:“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
《漢語大詞典》:拥据(擁據)
拥兵割据。三国志·魏志·公孙瓒陶谦等传论:“ 陶谦 昏乱而忧死, 张杨 授首於臣下,皆拥据州郡,曾匹夫之不若,固无可论者也。”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 孙 刘 二氏,割有 交益 , 魏武 拨乱,拥据 函 夏 。”南史·周文育传:“ 武帝 以 侯瑱 拥据 江州 ,命 文育 讨之,仍除 南豫州 刺史,率兵袭 盆城 。”
分類:拥兵割据
《漢語大詞典》:反据(反據)
反叛割据。后汉书·隗嚣传:“大臣反据,亡形已成。”
分類:反叛割据
《國語辭典》:霸据(霸據)  拼音:bà jù
强行占据。也作「霸占」、「霸佔」。
《國語辭典》: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國)  拼音:wǔ hú shí liù guó
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國語辭典》:熊据虎跱(熊據虎跱)  拼音:xióng jù hǔ zhì
比喻雄霸一方。《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强如二袁,勇如吕布,跨州连郡,有威有名,十有馀辈。」
《國語辭典》:虎踞鲸吞(虎踞鯨吞)  拼音:hǔ jù jīng tūn
比喻大敌当前,攻势凌厉,状如虎踞,形似鲸吞。《三国演义》第四九回:「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