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力行  拼音:lì xíng
竭力实践,勉力去做。《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申公》:「为治者不在多语,顾力行何如耳。」
《国语辞典》:力行哲学(力行哲学)  拼音:lì xíng zhé xué
为蒋中正先生依据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国父的知难行易说,而提倡笃实履践的革命理论,以求困勉精进,即知即行。
《国语辞典》:节俭力行(节俭力行)  拼音:jié jiǎn lì xíng
生活节约,做事努力。《史记。卷六二。管晏传》:「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也作「节俭躬行」。
《國語辭典》:躬体力行(躬體力行)  拼音:gōng tǐ lì xíng
亲身体验,努力实践。如:「纵然有完善的学习计画,但若不能躬体力行,那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分類:身体力行
《國語辭典》:身体力行(身體力行)  拼音:shēn tǐ lì xíng
亲自躬行实践。《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门生父亲,平日却是认定一片性情,一团忠恕,身体力行,便是教训门生,也只这个道理。」
《分类字锦》:力行教化
汉书黄霸传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
分类:教化
《漢語大詞典》:不亲(不親)
(1).不亲近;不亲睦。《书·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史记·楚世家:“夫弑共主,臣世君,大国不亲;以众胁寡,小国不附。” 明 刘基 《郁离子·道术》:“上罔下则不亲,下罔上则不孙。”
(2).不接触;不接近。孟子·离娄上:“ 淳于髡 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 曰:‘礼也。’”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王莲舫》:“惟是男女授受不亲,虽周旋于患难之间,不敢不谨。” 郁达夫 《迟桂花》:“但因这许多年数的不看报,不识世务,不亲笔砚的缘故,终于下了好几次决心,而仍不敢把这心愿来实现。”
(3).不亲身力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曰:不躬不亲,庶民不信。”《诗·小雅·节南山》作“弗躬弗亲”。
《國語辭典》:横飞(橫飛)  拼音:héng fēi
1.交错飞举。三国魏。曹植〈酒赋〉:「或颦蹴辞觞,或奋爵横飞。」《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列传一。杨维桢列传》:「海内荐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履无虚日。酒酣以往,笔墨横飞。」
2.四处飞散。如:「口沫横飞」、「一场车祸,造成血肉横飞的惨剧。」汉。蔡邕〈瞽师赋〉:「抚长笛以摅愤兮,气轰锽而横飞。」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2.文体的四种形式。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國語辭典》:变乱(變亂)  拼音:biàn luàn
1.变更、紊乱。《书经。无逸》:「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譬如世界不好,有点变乱的事,说句不吉利的话,连逃难都逃不来的。」
2.时局纷乱。汉。荀悦《前汉纪。卷一七。孝宣皇帝纪一》:「继变乱之后,必有隽异之德。」
《漢語大詞典》:勉勉
力行不倦貌。《诗·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朱熹 集传:“勉勉,犹言不已也。” 宋 陆游 《自规》诗:“修身在我尔,勉勉尽餘生。” 清 侯方域 《刘次邻字说》:“岂古之外而牧伯,而以勉勉纲纪者耶?”
分類:力行不倦
《漢語大詞典》:威行
(1).武力行为。国语·晋语六:“杀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威行为不仁,事废为不知。”
(2).指道德行为。史记·礼书:“治辨之极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 张守节 正义:“以礼义导天下,天下伏而归之,故为威行之道也。”
(3).指威势推行于某一对象或地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提学宪臣革复:“提学宪臣,累朝无之,盖国初最重教职。一切儒生殿最,俱校官主之,以此威行一方,至出监司上。” 陈炽 《议院》:“ 英 人剏之于前, 德国 踵之于后,所以威行海表,未艾方兴者,非幸也,数也。”
《漢語大詞典》:强仁
亦作“彊仁”。 勉力行仁。礼记·表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 唐 韩愈 《送董邵南序》:“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彊仁者,皆爱惜焉。”
分類:勉力力行
《高级汉语词典》:帆船
帆船
分类:帆船
《國語辭典》:踶跂  拼音:zhì qí
誇耀自恃的样子。《庄子。马蹄》:「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唐。成玄英。疏:「踶跂,矜恃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