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晓喻
导谕
诱慰
诱励
诱秦诓楚
现身说法
相应不理
全譬
《漢語大詞典》:晓喻(曉喻)
明白劝导,告知。多用于上对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北史·穆崇传:“ 焕 晓喻逆徒,示以祸福,於是凶党离心,莫为之用。” 宋 苏轼 《书柳子厚〈牛赋〉后》:“故书 柳子厚 《牛赋》,以遗 琼州 僧 道贇 ,使以晓喻其乡人之有知者。”
《漢語大詞典》:导谕(導諭)
劝导晓谕。 清 梅曾亮 《台州府同知龙君墓志铭》:“至断狱,则与人反復导諭,为家人语,或感悟罢讼。”
分類:劝导晓谕
《漢語大詞典》:诱慰(誘慰)
劝导抚慰。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王长文:“县收得盗贼, 长文 引见诱慰。时适腊晦,皆遣归家。”
分類:劝导抚慰
《漢語大詞典》:诱励(誘勵)
劝导勉励。 宋 王令 《赠刘成父》诗:“探窥古人心,愤懣世俗败,常思得英奇,肝肺想诱励。”
分類:劝导勉励
《漢語大詞典》:诱秦诓楚(誘秦誆楚)
战国 时 张仪 劝导 秦国 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 楚国 背 齐 向 秦 。后遂因以“诱秦誆楚”表示挑拨离间。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用诱 秦 誆 楚 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参阅史记·张仪列传
《國語辭典》:现身说法(現身說法)  拼音:xiàn shēn shuō fǎ
原指观世音菩萨来教导众生,因众生的不同因缘,而化现适当的各种身分。见《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后比喻以亲身经历为例證,来劝导别人。如:「他以自己苦读多年的经验,现身说法,更是可贵。」
《国语辞典》:相应不理(相应不理)  拼音:xiāng yìng bù lǐ
对别人的要求或劝导不予理会。如:「为了解决食品标示不实的纠纷,消基会已多次调解,但商家还是相应不理。」
《漢語大詞典》:全譬
谓多方晓喻劝导。南史·任昉传:“ 齐武帝 谓 昉 伯 遐 曰:‘闻 昉 哀瘠过礼,使人忧之,非直亡卿之寳,亦时才可惜。宜深相全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