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治服
(1).办理丧事。周书·齐炀王宪传:“时 高祖 未葬,诸王在内治服。”
(2).准备行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鶯 非敌他,当辞母别灵,理粧治服,少顷即至。”
(3).制服。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七:“ 钱老人 的神志逐渐清爽,在他看,便是残暴的 日本 人没有能力治服了一位诗人的证明。” 阮章竞 《漳河水》第二部:“ 荷荷 的办法灵验快,一夜治服了个 二老怪 。”参见“ 制服 ”。
《國語辭典》:制服  拼音:zhì fú
1.规定式样的服装。如学生制服、警察制服。
2.制定服装。《管子。立政》:「度爵而制服,量禄而用财。」
3.在父母丧期中穿的丧服。《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诏书所以为制服之科者,盖崇化厉俗,以弘孝道也。」
4.用力量使人屈服。
《國語辭典》:掌理  拼音:zhǎng lǐ
主持办理。如:「总经理决定将业务部交给他掌理。」
《漢語大詞典》:处制(處制)
(1).居丧守孝。晋书·礼志中:“至今世主皆从 汉文 轻典,由处制者非制也。”
(2).处理,办理。朱子语类卷六八:“凡事处制得合宜,利便随之。”
(3).处罚。 洪深 《青龙潭》第四幕:“农民甲:‘县长并不是为了我们的利益,他是奉了省政府的命令,来禁止我们迎神赛会的。’农民丙:‘他是来处制我们的。’”
《國語辭典》:出勤  拼音:chū qín
1.外出执行公务。如:「派出所员警为维护市民安全,不论刮风下雨都照样出勤。」
2.出门上班或上课。如:「出勤纪录」、「他向来都依照公司规定准时出勤,很少迟到。」
《漢語大詞典》:宣葬
奉皇帝命令办理的丧葬。
《漢語大詞典》:乡书手(鄉書手)
宋 代乡中协助里正办理文书的人。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国初,里正、户长掌课输,乡书手隶里正。里正於第一,户长於第二,等差乡书手。”
《漢語大詞典》:驭外(馭外)
办理外交。 清 王韬 《治中》:“我国今日之急务,在治中驭外而已。治中不外乎变法自强,驭外不外乎简公使,设领事,洞达洋务,宣扬国威而已。”
分類:办理外交
《漢語大詞典》:赞祭(贊祭)
帮助办理供祭之事。周礼·天官·膳夫:“王燕食,则奉膳赞祭。” 贾公彦 疏:“赞祭者,助王祭牢肉。”
《漢語大詞典》:耑人
专人。指专为办理某事而特地派遣的人。 清 程汝璞 《与人书》:“感佩之私,容当耑人叩谢。”
《漢語大詞典》:辨护(辨護)
(1).办理监督。周礼·地官·山虞“若祭山林,则为主,而脩除且蹕” 汉 郑玄 注:“为主,主辨护之也。” 孙诒让 正义:“辨即今之办治字,汉书·李广传 颜 注云:‘护谓监视之。’此辨护,亦谓辨治监视其事,不定供用相礼也。”墨子·号令:“为符者曰养吏一人,辨护诸门。”古微书·中候握图记:“ 尧 即政七十年,授河图。帝立坛磬折西向, 禹 进迎 舜 , 契 陪位, 稷 辨护。”
(2).治理修护,修治。 汉哀帝 《诏上计丞史归告二千石》:“官寺乡亭漏败,墻垣阤坏不治,无辨护者,不胜任。先自劾不应法,归告二千石听。”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器能之人,以辨护为度,故能识方略之规,而不知制度之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辨护之政,宜於治烦。” 刘昞 注:“事皆辨护,烦乱乃理。”
(3).照顾维护。《汉书·贡禹传》:“往者尝令 金敞 语生,欲及生时禄生之子,既已諭矣,今復云子少。夫以王命辨护生家,虽百子何以加?”
《國語辭典》:幕友  拼音:mù yǒu
军中或官署中,办理文书及助理的人员。也称为「幕宾」。
《國語辭典》:办好(辦好)  拼音:bàn hǎo
1.已经做好、处理完成。如:「老师吩咐的事,你们办好了吗?」
2.将事情料理妥当。同「办妥」。如:「要能把这事办好,重重有赏!」
《国语辞典》:赶办(赶办)  拼音:gǎn bàn
加速办理。如:「他这阵子都在赶办出国手续,常常不在家。」
分类:加速办理
《国语辞典》:办到(办到)  拼音:bàn dào
做到、办理达成。如:「这么难的事他都能办到,真是了不起。」《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如今要把失信于民的过失恢复回来,断非仓猝所能办到。」
《漢語大詞典》:营丧(營喪)
办理丧事。后汉书·王允传:“天子感慟,百姓丧气,莫敢收 允 尸者,唯故吏 平陵 令 赵戩 弃官营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