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求售  拼音:qiú shòu
出售,寻求买主。如:「吉屋求售,意者内洽。」唐。沈既济《任氏传》:「郑子如市,果见一人牵马求售者,眚在左股。」
《漢語大詞典》:入粟
(1).谓纳粟于官府,用以买官或赎罪。史记·平準书:“ 弘羊 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汉书·万石君传》:“今君上书言仓库城郭不充实,民多贫,盗贼众,请入粟为庶人。”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 庆 自以为居相位不能理,请入粟赎己罪,退为庶人。”元史·选举志二:“凡先尝入粟遥授虚名者,今再入粟,则依验粮数,照依资品,今实授茶盐流官。”
(2).指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捐取功名。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王安 道:‘小姐守志至今,誓不改适。因家相公近故,小姐亲到京中来访相公,要与相公入粟北雍,请相公早办行期。’” 清 戴名世 《汪河发墓志铭》:“ 粤 东人 姚子庄 为 石埭 县令,闻 河发 名,召至署中,欲为 河发 入粟为太学生。”
《漢語大詞典》:输粟(輸粟)
(1).运送谷物。左传·僖公十三年:“ 秦 於是乎输粟于 晋 ,自 雍 及 絳 相继。”
(2).古代农户向官府捐纳粮食。新唐书·食货志一:“凡授田者,丁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
(3). 明 清 时,富家子弟为得功名、官职而捐纳财货于官府,称输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纳粟民生高第:“ 景泰 以后,胄监始有纳马之例,既改为输粟,初不过青衿援例耳。”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输粟富家儿,不识一丁,口尚乳臭。” 明 章懋 《陕西副使静虚潘公墓志铭》:“生子三人,长即 希奭 ,材而克家,以输粟拜散官。”
《漢語大詞典》:显迹(顯跡)
(1).美善的德行。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君侯忘圣贤之显迹,述鄙宗之过言,窃以为未之思也。”后汉书·循吏传序:“今缀集殊闻显迹,以为《循吏篇》云。”
(2).显现迹象。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上:“今 观世音 像率作妇人,故人间显迹梦兆,无復男子相者。”
(3).明显的迹象。《明律·名例一·处决判军》:“显迹证佐明白。”
(1).确凿的证据。《元典章·户部七·格前追徵钱粮禀例》:“失陷短少,虽经体覆,若无明白显跡,合无依例追徵。”
(2).显赫的业迹。指功名。 明 沈璟 《刘文龙传奇·赛红娘》:“我儿离家去求显跡,爹爹赠与你盘缠费。”
《國語辭典》:要功  拼音:yāo gōng
求取功劳。《汉书。卷七九。冯奉世传》:「争逐发兵,要功万里之外,为国家生事于夷狄。」也作「邀功」。
《漢語大詞典》:名路
谋取功名之路。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结寃气於名路之中,衔永恨於泉臺之下。”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羣议以为二十八字而致大科,则名路可遵,递相礱礪也。”
分類:谋取功名
《漢語大詞典》:锐进(鋭進)
(1).谓迅速进军。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宋江三十六赞》:“行军出师,其锋必先。汝勿鋭进,天兵在前。”清史稿·穆宗纪:“辛巳, 雷正綰 以疏防峡口,褫职留营。諭诫西征各军贪功鋭进。”
(2).谓急于求取功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一言欲告,又恐阻鋭进之志。”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每见热中人鋭进不已,身家交瘁。”
《漢語大詞典》:名业(名業)
(1).著名的业绩。 唐 元结 《吕公表》:“ 结 等迹参名业,尝在幕下,将纪盛德,示於来世。”
(2).功名与事业。 唐 李群玉 《登宜春醉宿景星寺寄郑判官兼简空上人》诗:“名业两未从,临风嘿舒气。”
《漢語大詞典》:名科
(1).指求功名的科举考试。 唐 韩愈 《示爽》诗:“名科揜众俊,州考居吏前。”
(2).泛指应试的科目。 宋 欧阳修 《读〈徂徕集〉》诗:“常续最高第,騫游各名科。”
《漢語大詞典》:题柱客(題柱客)
指誓志求取功名荣显之士。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诗之一:“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 元 步元举 《下第过榆次》诗:“意气散论题柱客,晨昏多负倚门亲。”
《漢語大詞典》:入赀(入貲)
纳钱财以赎罪或取得官爵功名。 南朝 梁武帝 《更开赎刑诏》:“ 尧 舜 以来,便开赎刑,中年依古,许罪身入貲。”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季兴:“ 季兴 少为 汴州 富人 李让 家僮。 梁太祖 初镇 宣武 , 让 以入貲得幸,养为子,易其姓名曰 朱友让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纳粟民生高第:“惟 成化 丙午, 罗文肃 累试有司不録,遂以俊秀入貲,举 顺天 解元,次年登进士,为遮常。”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 汉 卜式 、 司马相如 皆入貲为郎,则知古者鬻爵之制,其来已久。”
《漢語大詞典》:应取(應取)
谓应试求取功名。《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魏生 别了妻子,收拾行囊,上京应取。”
《漢語大詞典》:素袍
白袍。古代平民或尚未取得功名的读书人穿白袍。宋史·方技传上·赵自然:“﹝ 赵自然 ﹞后梦一人,纶巾素袍,鬢髮斑白,自云姓 阴 ,引之登高山。” 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独坐闷无聊,泪纷纷溼素袍。寃家镇日縈怀抱。”
《漢語大詞典》:化鳞(化鱗)
变化为龙。比喻取得功名。 唐 刘得仁 《上姚谏议》诗:“终计依门馆,何疑不化鳞。” 明 叶显祖 《鸾鎞记·京晤》:“当年踪跡困泥尘,不意乘时亦化鳞。为报乡閭亲戚道,如今席帽已离身。”参见“ 化鱼 ”。
分類:取得功名
《漢語大詞典》:化鱼(化魚)
(1).“化鱼为龙”的省略语。旧传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艺文类聚卷九六引 辛氏 《三秦记》:“ 河津 一名 龙门 ,大鱼积 龙门 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为鱼),故云曝鳃龙门。”后以“化鱼”指由平民而做官,社会地位由平庸而显耀。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浪暖桃香欲化鱼,期逼春闈,詔赴春闈。郡中空有辟贤书,心恋亲闈,难舍亲闈。”
(2).指 如来 化身为鱼以喂众的典故。 清 赵翼 《憎蚊》诗:“化鱼身喂众,吾不学浮屠。”自注:“ 如来 身化磨竭鱼以肉喂众人。见洛阳伽蓝记。”
《國語辭典》:褫夺(褫奪)  拼音:chǐ duó
剥夺。如:「褫夺公权终身。」
《國語辭典》:褫革  拼音:chǐ gé
1.旧时黜革生员,必先剥夺其功名与章服,称为「褫革」。《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生既褫革,屡受梏惨,卒无词。」《儒林外史》第九回:「但查本人系廪生挨贡,不便追比,合详请褫革,以便严比。」
2.革除。如:「褫革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