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功成  拼音:gōng chéng
功业成就。《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或策定禁中,或功成野战。」
《国语辞典》:功成行满(功成行满)  拼音:gōng chéng xíng mǎn
出家得道,修行圆满。元。杨讷《西游记》第二四出:「唐僧今日功成行满,正果朝元。」也作「行满功圆」。
《国语辞典》:功成名立  拼音:gōng chéng míng lì
功业建立后,名誉威望随之而来。《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且昔者中山之国地方五百里,赵独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清史稿。卷四○五。曾国藩传》:「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也作「功成名就」。
《国语辞典》:功成利达(功成利达)  拼音:gōng chéng lì dá
功业完成,利禄丰达。如:「经过半辈子的努力,终于功成利达,可以衣锦还乡了。」
《国语辞典》:行满功成(行满功成)  拼音:xíng mǎn gōng chéng
原指出家修行圆满得道。后亦用以比喻事情的圆满成功。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乃李云卿行满功成之日,冲霄得道之时。」也作「行满功圆」。
《韵府拾遗 真韵》:功成于麟(功成于麟)
公羊传注人道浃王道备必止于麟者欲见拨乱功成于麟犹尧舜之隆凤凰来仪故麟于周为异春秋记以为瑞明太平以瑞应为效也
《國語辭典》:功成身退  拼音:gōng chéng shēn tuì
功业成就后,就退休归隐。《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功成身退,让国逊位,历世外戚,无与为比。」也作「功遂身退」、「身退功成」。
分類:自身隐退
《國語辭典》:功成不居  拼音:gōng chéng bù jū
本指顺应自然的存在,不占为己有。语本《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后引申为建立了功劳而不归功于自己。唐。白居易〈与崇文诏〉:「威力无暴,功成不居。」《清史稿。卷四○五。曾国藩传》:「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朝野称贺,而国藩功成不居,粥粥如畏。」
《分类字锦》:功成道洽
尚书中侯昔古圣王功成道洽符瑞出乃封泰山
《漢語大詞典》:功成弗居
见“ 功成不居 ”。
《國語辭典》:功成不居  拼音:gōng chéng bù jū
本指顺应自然的存在,不占为己有。语本《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后引申为建立了功劳而不归功于自己。唐。白居易〈与崇文诏〉:「威力无暴,功成不居。」《清史稿。卷四○五。曾国藩传》:「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朝野称贺,而国藩功成不居,粥粥如畏。」
《漢語大詞典》:功成骨枯
语本 唐 曹松 《己亥岁》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后以“功成骨枯”喻为了一己私利,让其他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而今又孳孳然以奬励资本家为务,至不惜牺牲他部分人利益以为殉,功成骨枯,在所不计。”
《國語辭典》:功成名就  拼音:gōng chéng míng jiù
事业有所成就,而且有名望。元。范康《竹叶舟》第二折:「你则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也作「功就名成」、「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分類:功成名就
《國語辭典》:功成名遂  拼音:gōng chéng míng suì
建立了功业,成就了名声。唐。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功成名遂会归老,请向东山为近邻。」也作「功成名就」。
《國語辭典》:功成名遂  拼音:gōng chéng míng suì
建立了功业,成就了名声。唐。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功成名遂会归老,请向东山为近邻。」也作「功成名就」。
《國語辭典》:身退功成  拼音:shēn tuì gōng chéng
退隐于功成名就之后。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人生则陷身,身退功成,遂结婴,尚未可,何况空废弃。」也作「功成身退」、「功遂身退」。
《漢語大詞典》:马上功成(馬上功成)
犹言马上得天下。 宋 王安石 《嘲叔孙通》诗:“马上功成不喜文, 叔孙 绵蕝共经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