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1,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虎鲨
牛虻
牲牲
犀头
跳兔
伯劳鸟
夜猴
珠鸡
大法螺
海兔
海虾
锦蛇
巢鼠
丝鱼
青鲛
《国语辞典》:虎鲨(虎鲨)  拼音:hǔ shā
动物名。软骨鱼纲虎鲨科。头部粗大而高,两颔具锐牙,前方呈门牙状,两侧呈臼齿状,两背鳍前缘各有一粗大强棘。以海胆、甲壳等为食。
《国语辞典》:牛虻  拼音:niú méng
动物名。昆虫纲双翅目虻科。体为长椭圆形,长约三公分。胸腹部有花纹,夏季常出没于水滨。雄虻吸食植物汁液,雌虻则吸食牛、马血液,对牛、马家畜为害甚大。
《漢語大詞典》:牲牲
动物名。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土地刚卤,不生穀粟麻菽……又有五角羊、麝香、轻毛毼鸡、牲牲。”
分類:动物名
《国语辞典》:犀头(犀头)  拼音:xī tóu
动物名。昆虫纲金龟子科。体黑长约三公分。雄虫头部长有角状突起的金龟子。栖息山地,聚于兽粪上。将粪块埋入土中,产卵后以粪为食。分布于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等地。
《漢語大詞典》:跳兔
动物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契丹 北境有跳兔,形皆兔也,但前足纔寸许,后足几一尺。行则用后足跳,一跃数尺,止则蹶然仆地……盖尔雅所谓蟨兔也。” 李群 注:“跳兔今称跳鼠。”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附录:“兽则唯有跳兔一种,身长五六寸,尾长四五寸许,尾末色如银鼠,前股长仅盈寸,后股长至七八寸,耳如箭筒,长可四五寸许,又一种耳仅寸许者,腾跃如飞。”
《国语辞典》:伯劳鸟(伯劳鸟)  拼音:bó láo niǎo
动物名。鸟纲雀形目。较雀稍大,头、额两侧黑色,背灰褐色,性猛,善鸣。在台湾较常看到的有红尾伯劳,九月以后从北方飞来。另一种是棕伯劳,外表十分美丽。
《国语辞典》:夜猴  拼音:yè hóu
动物名。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眼大如枭,白昼不便视物,耳小,鼻孔向下,色白,犬牙小,体长,尾略有缠绕性,昼伏洞窟,牝牡同居,至夜则徘徊各处,觅食果实、小鸟等,啼声宏大,产于巴西等地。
《国语辞典》:珠鸡(珠鸡)  拼音:zhū jī
动物名。鸟纲鸡形目。原产于非洲。体暗绿色,杂以白点如珠,故称为「珠鸡」。
《国语辞典》:大法螺  拼音:dà fǎ luó
动物名。一种贝类。产于台湾恒春半岛海域,壳高约二十五公分,可当乐器,但须用雌性的大型螺体。
《国语辞典》:海兔  拼音:hǎi tù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体外没有介壳,前端有触角,是感觉器。大多生长在亚热带的浅海,以藻类为食,是海苔与裙带菜的大敌。也称为「雨虎」。
《国语辞典》:海虾(海虾)  拼音:hǎi xiā
动物名。节肢动物甲壳纲。长尾,分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两对甚长。生长于海中,可食用。
《国语辞典》:锦蛇(锦蛇)  拼音:jǐn shé
动物名。爬虫纲黄颔蛇科。身上有美丽花纹,体型巨大,常达三公尺以上,无毒,以身体将饵食勒死后吞食。常分布于热带森林中。
《国语辞典》:巢鼠  拼音:cháo shǔ
动物名。哺乳类齧齿目。为台湾所产最小的鼠。耳小,吻短,尾能缠绕,体背暗黄褐色,腹白。夏季在野草或稻麦等作物的茎上做巢,吃草籽和粮食。也称为「茅鼠」、「萱鼠」。
《国语辞典》:丝鱼(丝鱼)  拼音:sī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体形狭长而侧扁,长三寸许,颈小口斜,脊鳍前方有硬棘三枚,栖于海,性凶猛,常袭食小鱼。也称为「棘鱼」。
《国语辞典》:青鲛(青鲛)  拼音:qīng jiāo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软骨鱼纲。体强壮而肥大,纺缍形,头部圆锥形,尾柄平扁,两侧有隆起棱脊,尾鳍大形,后缘为弯月状。背部呈青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