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啮齿类动物  拼音:niè chǐ lèi dòng wù
哺乳纲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没有犬齿,门齿与前臼齿间有空隙。以食植物为主。大多数种类繁殖迅速,如兔类和鼠类动物
《国语辞典》:爬行动物(爬行动物)  拼音:pá xíng dòng wù
一种脊椎动物。表皮有鳞甲,体温随气候而改变,用肺呼吸,卵生或卵胎生。如蛇、鳖、玳瑁等。也称为「爬虫」、「爬虫类动物」。
《高级汉语词典》:肉食动物  拼音:ròu shí dòng wù
以吃肉类为主的动物。如:虎、豹等
《国语辞典》:蠕形动物(蠕形动物)  拼音:ruǎn xíng dòng wù
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一门。参见「环节动物」条。
《漢語大詞典》:塞卢斯野生动物保护区
在非洲坦桑尼亚东南部。占地约5.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动物种类最多的天然游猎区之一。区内60%为原始森林,有许多珍奇植物,并多热带动物,尤以犀牛、鳄鱼、河马、水牛为数最多,还有大象3.5万头。每年吸引大量外国游客前往。
《國語辭典》:软体动物(軟體動物)  拼音:ruǎn tǐ dòng wù
动物界中一大门。身体柔软不分节,具外套膜,个体藏于由其分泌保护性介壳内,体腔简化,腹面具有发达的肌肉质足,口在前端,多有齿舌及开放式循环系。如蚌、蛤、乌贼、蜗牛等。
《漢語大詞典》:热血动物(熱血動物)
恒温动物。
《漢語大詞典》:甲壳动物(甲殻動物)
节肢动物的一类,全身有硬的甲壳,头部和胸部结合成头胸部,后面是腹部。头胸部前端有大小两对触角,足的数目不等。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虾和蟹是最常见的甲壳动物。
《國語辭典》:节肢动物(節肢動物)  拼音:jié zhī dòng wù
身体由许多环节组成的无脊椎动物。通常体节的两侧有一对附肢,附肢有关节,以利运动。体表由表皮所分泌形成的外骨骼构成,除保护内部器官外,还能防止水分散失,使其适应陆地的生活。外骨骼每隔一段时间便蜕皮一次,新分泌的外骨骼柔软富有弹性,可容身体伸缩。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唇足纲等均属之。
《漢語大詞典》:两栖动物(兩棲動物)
脊椎动物的一纲,通常没有鳞和甲,皮肤无毛,四肢有趾,没有爪,体温随着气温的高低而改变,卵生。幼时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长大时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和皮肤呼吸。如两栖纲中无足目的鱼螈、用尾目的大鲵和无尾目的蟾蜍、青蛙等。
《國語辭典》:冷血动物(冷血動物)  拼音:lěng xiě dòng wù
1.体温低于环境温度的动物。因冷血动物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改变,与恒温动物的体温多比环境温度高不同,故称为「冷血动物」。如鱼类、爬虫类、两栖类等。也称为「变温动物」。
2.比喻不易动感情的人,常含有斥责之意。如:「你这个冷血动物,竟然见死不救!」也称为「凉血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