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40,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动辄
骚动
动容
鼓动
钟动
耸动
惊动
动中
动作
心动
动归
动众
微动
能动
色动
《國語辭典》:动辄(動輒)  拼音:dòng zhé
往往,一有举动就如此。《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又且身系在官,展转勘问,动辄经旬累月。」
《國語辭典》:骚动(騷動)  拼音:sāo dòng
扰乱不安。《孙子。用閒》:「日费千金,内外骚动。」《三国演义》第六回:「丞相若欲迁都,百姓骚动不宁矣。」
《國語辭典》:动容(動容)  拼音:dòng róng
1.脸色改变,多指感动之意。如:「他与流浪狗之间的故事,令人动容。」《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乃阅阴太后旧时器服,怆然动容。」《文明小史》第六○回:「这时两湖总督蒋铎上了个吁请立宪的摺子,上头看了很为动容,就发下来叫军机处各大臣议奏。」
2.动作与仪容。《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3.摇摆。《楚辞。屈原。九章。抽思》:「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國語辭典》:鼓动(鼓動)  拼音:gǔ dòng
鼓舞、激动。《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后来官场见报上有骂他的话头,少不得大家鼓动起来,自从抚台起,到府县各官。」
《骈字类编》:钟动(钟动)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其一 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
唐 杜荀鹤 舟行晚泊江上寺 日沈山虎出,钟动寺禽归。
《韵府拾遗 董韵》:李洞诗寺高猿看讲钟动鸟知斋
《國語辭典》:耸动(聳動)  拼音:sǒng dòng
1.抖动、震摇。如:「他激动的两肩不住的耸动。」
2.劝诱、鼓动。《福惠全书。卷三二。升迁部。简词讼》:「更有奸吏,以暮夜之金,耸动本官,为怨家报仇雪愤。」也作「怂恿」。
《國語辭典》:惊动(驚動)  拼音:jīng dòng
1.惊骇震动。《三国演义》第六回:「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
2.烦扰。《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因为无事,不敢来上门上户,惊动老爹。」《红楼梦》第二○回:「这里宝玉通了头,命麝月悄悄的伏侍他睡下,不肯惊动袭人。」也作「惊扰」。
《骈字类编》:动中(动中)
冷斋夜话见上
分类:动中
《國語辭典》:动作(動作)  拼音:dòng zuò
1.行为举止。《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动作应礼,从容中道。」
2.为达某一目的而采取的作为。如:「每当选举前夕,候选人都会有各种动作出现。」
3.活动。如:「游泳是一种全身都要动作的运动。」《圆觉经略疏。卷上》:「世有幻法,依草木等幻作人畜,宛似往来动作之相。」
《國語辭典》:心动(心動)  拼音:xīn dòng
1.心中震悸不安。《战国策。赵策一》:「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文选。宋玉。高唐赋》:「使人心动,无故自恐。」
2.动心。《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一书生閒步,见他美貌心动。」《文明小史》第一九回:「贾葛民听了,怦怦心动。心想我们弟兄三人,虽然都已定亲,幸亏都还没有过门,不晓得长得面貌如何。」
《骈字类编》:动归(动归)
古三坟风气动动归乘轩动藏受种
《漢語大詞典》:动众(動衆)
(1).劳动众人。礼记·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郑玄 注:“动众谓师役之事。” 孔颖达 疏:“虽有以小善,恩未被物,若御军动众则不能,故云不足以动众也。”《淮南子·时则训》:“动众兴兵,必有天灾。”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歟!”
(2).惊动众人。 宋 曾巩 《添兵策》:“虽议者恐其动众,亦当断在必行。”
《漢語大詞典》:微动
快速而重复地切断和闭合一个电路,使被驱动的电机缓缓转动
微小的或开始的运动、刺激或情感。例如:随着风和轮子的微动,尘土就形成呛人的棕色尘云。
《國語辭典》:能动(能動)  拼音:néng dòng
大陆地区指主动、积极。如:「他能动的勤练跳远,希望一举夺得奥运金牌。」
《漢語大詞典》:色动(色動)
脸色改变。战国策·赵策一:“ 知过 出见二主,入説 知伯 曰:‘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如令杀之。’”东观汉记·班超传:“﹝ 超 ﹞乃还告 郭恂 , 恂 大惊,既而色动。”隋书·高祖纪上:“﹝帝﹞因召 高祖 ,命左右曰:‘若色动,即杀之。’ 高祖 既至,容色自若,乃止。”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公业 ﹞呼 非烟 詰之。 非烟 色动,不以实告。”
分類: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