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白也
白,指 唐 诗人 李白 ;也,助词,无义。语出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 白 也诗无敌。”后因用作 李白 的代称。 郁达夫 《寄曼陀长兄》诗:“书剑飘零伤 白也 ,英雄潦倒感黄金。”
《漢語大詞典》:有截
齐一貌;整齐貌。有,助词。《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 韦顾 既伐, 昆吾 夏桀 。” 郑玄 笺:“九州齐一截然。”又:“相士烈烈,海外有截。” 郑玄 笺:“截,整齐也。” 唐 白居易 《刑礼道策》:“方今华夷有截,内外无虞,人思休和。”后人割取句“有截”二字代称九州,天下。《北齐书·文苑传·樊逊》:“后服之徒,既承风而慕化,有截之内,皆蹈德而咏仁。” 唐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出镇全蜀诗十八韵》:“无私天雨露,有截 舜 衣裳。”
《漢語大詞典》:且可
犹暂且。可,助词。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 宋 王安石 《对棋与道源至草堂寺》诗:“北风吹人不可出,请坐且可与君棋。” 宋 郭应祥 《踏莎行》词:“欲怜相聚日无多,偷閒且可陪觴豆。”
《漢語大詞典》:有汉(有漢)
指 汉 代。有,助词。 汉 韦孟 《讽谏》诗:“於赫 有汉 ,四方是征。”后汉书·东夷传赞:“ 嬴 末纷乱, 燕 人违难,杂华浇本,遂通 有汉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爰至 有汉 ,运接燔书, 高祖 尚武,戏儒简学。”
分類:助词
《國語辭典》:不则(不則)  拼音:bù zé
超出某一特定的范围或数目。《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给与身价,因此取名秀秀养娘。不则一日,朝廷赐下一领团花绣战袍,当时秀秀依样绣出一件来。」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不则向金盘中好看,便宜将玉手擎餐。」也作「不止」、「则不」。
《漢語大詞典》:不咱
(1).不然;要不。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俺姑娘这打扮可不随溜儿,不咱也给他放了脚罢?”
(2).亦作“ 不则 ”。置于动词后的语气助词。儿女英雄传第九回:“真个的,我也撒一泡不咱。”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是姐姐吗?大爷没在屋里,你进来坐坐儿不则?”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一块坐着不则,贵姓呵?”
《漢語大詞典》:夜何其
犹言夜何时。其,助词。语本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汉 苏武 《诗》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唐 皇甫曾 《建元寺昼公与崔秀才见过联句与郑奉礼说同作》诗:“筌忘心已默,磬发夜何其。”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八月十五夜何其, 鹅湖 漾舟人未归。”
分類:何时助词
《國語辭典》:兀的  拼音:wù dì
1.指示词。那个、这个。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再送你十两银子做盘缠。」《三国演义》第二八回:「飞把手指曰:『兀的不是军马来也!』」
2.突然、忽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醉公兀的一下跳起来,向房里便跑。」
3.疑问词。怎么、岂。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似这般几时是了,我收了这铺儿。李德昌,你几时来家,兀的不痛杀我也。」
《漢語大詞典》:问取(問取)
问,询问。取,助词,无义。 唐 岑参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诗:“ 山公 醉不醉,问取 葛疆 知。” 宋 黄庭坚 《清平乐》词:“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鸝。” 清 纳兰性德 《洞仙歌·咏黄葵》词:“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问取旁人入时否?”
《漢語大詞典》:也与(也與)
亦作“ 也歟 ”。
(1).语气助词。表疑问。《论语·雍也》:“ 仲由 可使从政也与?” 清 戴名世 《郭生诗》序:“乃生吮笔和墨以从事於其间,其犹有 桐 之风也歟?”
(2).语气助词。表感叹。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以子之疎且易,欲以其求知於天者,使人亦知之乎?宜谤之众也与!”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卫人立晋》:“此圣人之所深惜而特起 卫 人立 晋 之文也歟!”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大概皆不能归咎于五十人煽动之故也欤!”
《國語辭典》:便了  拼音:biàn liǎo
1.就是了。语末助词。表示决定、允诺或让步的语意。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小衙内云:『这百姓每刁泼,拿那金锤来打他娘。』百姓云:『老爷不要打,我每再添上些便了。』」《水浒传》第五九回:「宿太尉道:『不争你将了御香等物去,明日事露,须连累下官。』宋江道:『太尉回京,都推在宋江身上便了。』」
2.奴仆代称。汉代王褒有一僮仆名唤「便了」,后遂用为奴仆代称。宋。杨万里〈答户部王少愚侍郎书〉:「去秋专遣便了走淮上,致奠于枢使。」
《國語辭典》:可便  拼音:kě biàn
1.便、就。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我如今收拾些金银财宝,悄地交付了你,可便先到洛河边寻下一只小船等著。」
2.可要。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誓将那鲸鲵来尽吞,只将这边关守紧。你可便舍一腔热血报明君。」
3.岂能。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二折:「虽然道贫穷富贵生前定,不徕,咱可便稳坐的安然等?」
4.元曲语句中间的衬字,无义。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那时间相看的是好,他可便喜孜孜笑里藏刀。」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则俺那青春子,何年可便甚日回?」
《國語辭典》:何居  拼音:hé jū
什么道理、什么原因。《庄子。齐物论》:「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漢語大詞典》:了也
宋 元 白话作品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啦”。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一折:“这是我的不是了也。”《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中:“此事泄漏了也。”《七国春秋平话》卷上:“ 孙子 在那里了也?”
《漢語大詞典》:乎尔(乎爾)
(1).语气助词。表感叹。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孟子·尽心下:“由 孔子 而来,至於今百有餘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赵岐 注:“乎尔者,叹而不怨之辞也。”
(2).语气助词。表询问。《穀梁传·庄公三十年》:“何善乎尔?”
《漢語大詞典》:忽诸(忽諸)
(1).一下子;忽然。诸,助词。《左传·文公五年》:“ 臧文仲 闻 六 与 蓼 灭,曰:‘ 皋陶 、 庭坚 不祀忽诸。德之不建,民之无援,哀哉!’”
(2).指忽然而亡。南齐书·王僧虔传:“亡兄之胤,不宜忽诸,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復游宦之兴矣。”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五年:“臣 光 曰:‘ 燕丹 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 秦 ,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 召公 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 胡三省 注:“忽诸,言忽然而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