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强 → 彊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挣持
勉强支持。 郭沫若 《黑猫》四:“这不能怪别人,这悲剧也只是我一个人在演。于是我又挣持起来。”
《漢語大詞典》:闸挣(閘挣)
勉强支持。 明 李开先 《宝剑记》第十五出:“官人,你闸挣着喫些儿。奴家出去,自有分辨。”
《漢語大詞典》:挖东墙补西墙(挖東墻補西墻)
挖这里的去补那里。比喻勉强应付。 杜鹏程 《延安人》三:“眼下,只能挖东墙补西墙。”
《漢語大詞典》:养家糊口(養家糊口)
谓勉强养活家人,使不饿肚。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父亲 李守忠 是一个庄稼人,为着养家糊口,每到农闲时候就自己做些瓦盆瓦罐放在土窑中烧熟,挑着走乡窜村叫卖。” 南新宙 《黄浦江的激流》:“我高兴极了,从此我就和大人一样当了工人,等我挣了工钱,就可以帮助养家糊口啦!”
《國語辭典》:心甘情愿(心甘情願)  拼音:xīn gān qíng yuàn
自己愿意,没有半点勉强。如:「求求你救救我儿子!只要你救得了他,就是替你做牛做马我也心甘情愿。」也作「甘心情愿」、「心服情愿」。
《国语辞典》:捺定性子  拼音:nà dìng xìng zi
压住脾气。有忍耐、勉强的意味。《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边去打瓦踢毬,每日淘气不了。周进只得捺定性子,坐著教导。」
《国语辞典》:捏著鼻子  拼音:niē zhe bí zi
1.手指夹住鼻子。如:「他一面捏著鼻子,一面大声叫:『什么味道?我受不了啦!』」
2.勉强承受,不情愿的意思。如:「我真不愿意参加这个饭局,却又不得不捏著鼻子去应付。」也作「捻著鼻子」。
《国语辞典》:捻著鼻子  拼音:niē zhe bí zi
勉强承受,忍气吞声,不情愿却又不敢表示。《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朝奉带著舵工到汤少爷船上磕头,谢了说情的恩,捻著鼻子,回船去了。」也作「捏著鼻子」。
《国语辞典》:麻麻呼呼  拼音:má ma hū hū
勉强将就。如:「出外不便,晚餐就麻麻呼呼的吃算了。」也作「麻麻糊糊」、「马马虎虎」。
分类:勉强将就
《国语辞典》:强颜欢笑(强颜欢笑)  拼音:qiǎng yán huān xiào
勉强装出高兴、欢乐的样子。《聊斋志异。卷八。褚生》:「姬起谢,强颜欢笑,乃歌艳曲。」
《国语辞典》:强作镇静(强作镇静)  拼音:qiǎng zuò zhèn jìng
勉强装出镇定、不慌乱的态度。如:「突然碰到这件怪事,他虽心里发毛,仍强作镇静。」
《国语辞典》:苟留残喘(苟留残喘)  拼音:gǒu liú cán chuǎn
勉强维持最后的一丝气息,以求生存。明。高明《琵琶记。蔡婆埋冤五娘》:「奴家自把细米皮糠逼逻吃,苟留残喘,也不敢教公公婆婆知道,怕他烦恼。」也作「苟延残息」、「苟延残喘」。
《国语辞典》:刚行刚蓦(刚行刚蓦)  拼音:gāng xíng gāng mò
勉强走动。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听言罢,不觉笑咍咍。我这里刚行刚蓦,把我这身躯强整,将我这脚步儿忙抬。」
《国语辞典》:刻足适屦(刻足适屦)  拼音:kè zú shì jù
比喻勉强求合,拘泥旧例而不知变通。如:「吸收别人的经验,应力求灵活运用,切忌刻足适屦。」也作「削足适履」。
《国语辞典》:混一口饭(混一口饭)  拼音:hùn yī kǒu fàn
形容所得微薄,仅能勉强维持生活。如:「这哪里算得上什么大生意呢?不过是混一口饭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