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勾拽  拼音:gōu zhuài
勾引、引诱。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他把我先勾拽,引的人似痴呆。」
分類:勾引引诱
《國語辭典》:招花惹草  拼音:zhāo huā rě cǎo
花、草喻指女子。「招花惹草」指男子挑逗、勾引或玩弄女性,随处留情。《金瓶梅》第二回:「那一双积年招花惹草、惯细风情的贼眼,不离这妇人身上。」也作「拈花惹草」。
《國語辭典》:沾风惹草(沾風惹草)  拼音:zhān fēng rě cǎo
比喻卖弄风情。《金瓶梅》第一回:「有几个奸诈浮浪子弟,睃见了武大这个老婆,打扮油样,沾风惹草,被这干人在街上撒谜语,往来嘲戏唱叫。」
《漢語大詞典》:厮迤厮逗(廝迤廝逗)
犹迤逗。挑逗,勾引。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不良的贱婢好难容,要砍了项上驴头,多应是你,廝迤廝逗,兀的般言语,怎敢着我咱左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谁知一句儿不中用,甚廝迤廝逗,把人调弄?”
分類:挑逗勾引
《漢語大詞典》:挑招
挑逗勾引。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杨大同》:“ 杨 揭帘,见妇人抱幼女坐轿中,大惊异……急出外舍,思所以挑招之策。”
分類:挑逗勾引
《国语辞典》:小妖精  拼音:xiǎo yāo jīng
1.指道行不高的小妖怪。《平妖传》第一三回:「这痴道士临死,还一心牢挂著小妖精,为此一片精灵不散。」《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卷二:「那小妖精口儿里吹上一个鬼号,舌儿上调出一个鬼腔。」
2.比喻以姿色或轻薄言行勾引他人。明。徐复祚《投梭记》第八出:「老乌,可怪那小妖精。你这一位财主不肯接,偏要与谢穷偷情。」
《国语辞典》:拈花摘叶(拈花摘叶)  拼音:nián huā zhāi yè
花、叶喻指女子。「拈花摘叶」指男子挑逗、勾引或玩弄女性,到处留情。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倚翠偎红,拈花摘叶。」也作「拈花惹草」。
《国语辞典》:拈花摘草  拼音:nián huā zhāi cǎo
花、草喻指女子。「拈花摘草」指男子挑逗、勾引或玩弄女性,到处留情。《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二出》:「拈花摘草,风流不让柳耆卿。」也作「拈花惹草」。
《国语辞典》:惹草黏花  拼音:rě cǎo nián huā
比喻勾引他人,到处留情。《官场现形记》第三八回:「却说湍制台九姨太身边的那个大丫头,自见湍制台属意于他,他便有心惹草黏花,时向湍制台眼前勾搭。」也作「拈花惹草」。
《国语辞典》:潘金莲给武松敬酒(潘金莲给武松敬酒)  拼音:pān jīn lián gěi wǔ sōng jìng jiǔ
(歇后语)不怀好意。《水浒传》中叙述潘金莲想勾引武松,故向他敬酒示意。比喻表面恭敬巴结,实另有企图。如:「他又套交情又送礼的,八成是潘金莲给武松敬酒──不怀好意。」
《国语辞典》:粘花惹絮  拼音:nián huā rě xù
比喻勾引、挑逗他人,到处留情。《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一四。明珠记。潜地窥春》:「人前巧做出猜嫌计,正好粘花惹絮,怪东风无意,吹散芳菲。」也作「拈花惹草」。
《国语辞典》:丢眉弄眼(丢眉弄眼)  拼音:diū méi nòng yǎn
挤眉弄眼,以眉目勾引挑逗。《孽海花》第二四回:「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丢眉弄眼,穿梭似的来去。」也作「丢眉丢眼」、「丢眉弄色」。
《漢語大詞典》:勾哄
勾引哄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漕项》:“至于城仓,有种胥蠹市棍,勾哄粮户,为其歇家。”
分類:勾引哄骗
《漢語大詞典》:勾戏(勾戲)
勾引调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 林儿 突出勾戏。妇欲遁, 林儿 强挟入室。”
分類:勾引调戏
《國語辭典》:吊膀子(弔膀子)  拼音:diào bàng zi
俗称男女互相引诱。《文明小史》第一六回:「不晓得怎么到了十七、八岁上,竟而改变了脾气,专门轧姘头、吊膀子。」也作「吊棒」、「吊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