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包子  拼音:bāo zi
1.用面皮包馅,蒸熟可吃的食品。如:「肉包子」、「菜包子」。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有士大夫于京师买一妾,自言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蒸作从食:『大包子』、『诸色包子』。」
2.旧时银钱等的封包。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祖宗故事诞育皇子公主,每侈其庆,则有浴儿包子,并赉巨臣戚里。包子者,皆金银大小钱、金粟涂金果、犀玉钱、犀玉、方胜之属。」
《國語辭典》:土包子  拼音:tǔ bāo zi
原指老实憨厚的乡下人,后用以讥笑没见过世面的人。如:「每个人都在窃窃私语,暗笑他是个土包子。」也称为「土包」、「乡巴佬」。
《国语辞典》:粉汤包子(粉汤包子)  拼音:fěn tāng bāo zi
汤包。《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叫小儿出去考个府县考,骗两回粉汤包子吃,将来挂招牌,就可以称儒医。」
《国语辞典》:洋包子  拼音:yáng bāo zi
称见过世面,有现代知识的人。
《国语辞典》:肉包子  拼音:ròu bāo zi
面粉发酵后擀皮,再包肉馅蒸熟的餐点。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恐怕便宜了主人的钱钞,哄得狄周回头转背,成两三碗的整面,整盘的肉包子。」
《漢語大詞典》:黄土包子
黄土丘陵地的俗称。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他们三家都有一千垧以上的好地,条通和黄土包子还不算在内。”原注:“黄土包子是黄土丘陵地。”
《漢語大詞典》:吵包子
方言。闹纠纷;吵架。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二章:“这一家一户还吵包子闹分家哩,这么多户合到一块能行么?”
《國語辭典》:菜包子  拼音:cài bāo zi
1.一种食品。以面粉和成面团,再取之包裹菜料、粉丝等馅,蒸熟食用。
2.称懦弱无用的人。如:「有人陪你去都不敢去,真是道地的菜包子。」也称为「菜货」。
《国语辞典》:气包子(气包子)  拼音:qì bāo zi
比喻容易生气的人。如:「你老爱发脾气,真是个标准的气包子。」
《國語辭典》:肉包子打狗  拼音:ròu bāo zi dǎ gǒu
(歇后语)有去无回。拿肉包子打狗,狗一定将包子吃掉。比喻没有回收、归还的时候。如:「借钱给不讲信用的人,简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分類:歇后语
《国语辞典》:包儿(包儿)  拼音:bāo ér
1.包裹成件的东西。
2.包子。如:「肉包儿」、「菜包儿」。《金瓶梅》第四二回:「西门庆只吃了一个包儿,呷了一口汤。」
《國語辭典》:出笼(出籠)  拼音:chū lóng
1.从蒸笼里取出。如:「这是刚出笼的烧卖,还热腾腾的。」
2.脱离笼子。如:「出笼鸟」。《红楼梦》第五八回:「当下各得其所,就如倦鸟出笼,每日园中游戏。」
3.显露。如:「他耍宝、模仿的本领出笼后,立刻博得满堂喝采。」
《漢語大詞典》:大包
(1).指宇宙。 唐 韩愈 《苦寒》诗:“芒碭大包内,生类恐尽歼。” 钱仲联 集释引 方崧卿 曰:“大包,以宇宙言也。”
(2).突起的大疙瘩。 左邻 《金铃段》:“他早晚要把钉子碰,碰个大包就不轻!”
(3).食品名。比较大的包子。有馅,用发面做皮,包成后蒸熟。
《國語辭典》:蒸食  拼音:zhēng shí
1.将食物蒸熟食用。《说文解字。草部》:「堇:草也。根如荠,叶如细柳,蒸食之甘。」北齐。贾思协《齐民要术。卷三。蔓菁》:「甘而蒸食,既甜且美,自可籍口,何必饥馑?」
2.用蒸的方法来烹调的食物。如馒头、包子、蒸饺等。《红楼梦》第四一回:「这盒内是两样蒸食:一样是藕粉桂花糖糕,一样是松瓤鹅油捲。」
《國語辭典》:酸馅(酸餡)  拼音:suān xiàn
菜包子。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閒便来寺里吃酸馅来。」《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宋四公夜至三更前后,向金梁桥上四文钱买两只焦酸馅,揣在怀里。」
分類:蔬菜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