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匍匐  拼音:pú fú
1.手足伏地爬行。《庄子。秋水》:「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先生伏质就地,匍匐北进。」也作「匍伏」、「蒲伏」、「蒲服」。
2.比喻急遽、尽力。《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文选。刘琨。答卢谌诗》:「裹粮携弱,匍匐星奔。」
《国语辞典》:匍匐奔丧(匍匐奔丧)  拼音:pú fú bēn sāng
急急忙忙从远方奔赴亲丧。
《国语辞典》:寿陵匍匐(寿陵匍匐)  拼音:shòu líng pú fú
战国时,有一燕国人到赵国都城邯郸,见赵国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著学。结果非但没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遂爬著回去。典出《庄子。秋水》。后比喻仿效他人不成,反失去原有的技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杜笃、贾逵之曹,刘珍、潘勖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可谓寿陵匍匐,非复邯郸之步。」也作「寿陵失步」。
《漢語大詞典》:邯郸匍匐(邯鄲匍匐)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金 元好问 《刘君用可庵》诗之二:“著脚绳桥已足忧, 邯郸 匍匐更堪羞。”参见“ 邯郸学步 ”。
《國語辭典》:邯郸学步(邯鄲學步)  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相传战国时期,燕国有个人到赵国的都城邯郸,看到赵国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著学。结果不但没有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便爬著回去。典出《庄子。秋水》。后用来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歧路灯》第一○一回:「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作「学步邯郸」。
分類:模仿不成
《漢語大詞典》:匍匐而行
蹑手蹑脚地走动或慢慢地走动。例如:朝东走,沿着阴暗的一边顽固地匍匐而行下去。
《國語辭典》:匍匐茎(匍匐莖)  拼音:pú fú jīng
植物的茎,不直立在空中,只伏卧于地上水平生长,且会在节上产生不定根者。
《国语辞典》:匍匐前进(匍匐前进)  拼音:pú fú qián jìn
以手、足著地向前爬行。多用于军事训练、演习或战斗中。如:「作战时,军人常以匍匐前进的方式通过障碍。」
《國語辭典》:匍匐之救  拼音:pú fú zhī jiù
本指邻里有凶祸发生,尽力照料。语本《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后多用以形容不顾一切竭力救助。《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盖君人者,视民如父母,有憯怛之忧,有忠和之教,匍匐之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