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鸦黄(鴉黃)  拼音:yā huáng
鸦,鸦髻,形容女子发髻黑如鸦羽。黄,额黄,以黄色颜料贴于额间。鸦黄,指古代妇女的妆扮。
《國語辭典》:铅丹(鉛丹)  拼音:qiān dān
四氧化三铅。颜色鲜红,可做成染料。为中药敷贴膏药的原料,有杀菌作用。含铅丹的制剂不宜长期使用,以防铅中毒。
《國語辭典》:匀面(勻面)  拼音:yún miàn
化妆时用手涂抹面部使脂粉等匀,称为「匀面」。宋。欧阳修〈江神子。碧阑干外小中亭〉词:「睡觉捲帘匀面了,无个事,没心情。」也作「匀脸」。
《國語辭典》:涂泽(塗澤)  拼音:tú zé
化妆,修饰容貌。《新唐书。卷七六。后妃列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真真姿容明秀,不屑涂泽。」
《國語辭典》:涂饰(塗飾)  拼音:tú shì
粉刷美化。如:「这块老旧的天花板,在我们一番涂饰以后,焕然一新。」
《漢語大詞典》:黄眉
黄色眉毛。古代妇女的一种化妆方式。隋书·五行志上:“朝士不得佩綬,妇人墨粧黄眉。”
《國語辭典》:上妆(上妝)  拼音:shàng zhuāng
化妆打扮。如:「她这次演一位六十岁老人,每天光是上妆就得花上一、两个小时。」《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舅太太打发送礼的男女家人去后,便叫人铺水控单,放梳头匣儿,催姑娘上妆。」
《國語辭典》:粉笔(粉筆)  拼音:fěn bǐ
白垩制成的细条状,黑板书写所用。
《漢語大詞典》:铅霜(鉛霜)
(1).化妆用的铅粉。 宋 周邦彦 《大酺·春雨》词:“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 元 吴澄 《渡江云》词:“笑痕添酒晕,丰脸凝脂,谁与试铅霜。”
(2).药名。可黑须发。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铅霜﹝修治﹞引 苏颂 曰:“铅霜,用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合炼作片,置醋瓮中密封,经久成霜。”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铅霜﹝附方﹞引普济方:“梳髮令黑。铅霜包梳,日日梳之,胜於染者。”
《漢語大詞典》:设饰(設飾)
(1).谓入殓前为死者穿衣化妆。礼记·檀弓上:“ 曾子 曰:‘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彻帷。’” 孙希旦 集解:“设饰,谓袭、敛也。”
(2).虚饰,粉饰。 宋 陈亮 《祭彭子复父文》:“呜呼!生称善人,死表於墓曰‘处士之墓’,古人务实而不务设饰,所以貽范於其乡也。”
《国语辞典》:眉笔(眉笔)  拼音:méi bǐ
化妆时用来画眉形的笔。较一般笔心粗大且软,颜色有棕色、黑色等多种。如:「她的眉毛稀疏,化妆时用眉笔修饰一下,会比较好看。」
《國語辭典》:扑粉(撲粉)  拼音:pū fěn
拍上香粉。唐。韩偓 昼寝诗:「扑粉更添香体滑,解衣唯见下裳红。」宋。陆游 浣沙溪。浴罢华清第二汤词:「浴罢华清第二汤,红绵扑粉玉肌凉。」
《漢語大詞典》:蕊粉
指妇女化妆用的额黄粉。 唐 温庭筠 《懊恼曲》:“藕丝作线难胜针,蕊粉染黄那得深。” 闽 徐夤 《梅花》诗:“琼瑶初绽岭头葩,蕊粉新粧姹女家。”
《漢語大詞典》:脂盝
化妆用的盒子。亦泛指妆具。新唐书·李德裕传:“ 敬宗 立,侈用无度,詔 浙西 上脂盝粧具。” 明 张居正 《敕建涿州二桥碑文》:“至出其脂盝之资,以为万姓造福。”
《國語辭典》:铅黛(鉛黛)  拼音:qiān dài
粉黛,为古代妇女修饰容貌所用的化妆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情采》:「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
《漢語大詞典》:铅红(鉛紅)
指妇女化妆用的铅粉和胭脂。 唐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 吴 娃与 越 艳,窈窕夸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