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更甚  拼音:gèng shèn
更加。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言辞蹇吃,更甚扬雄。」唐。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三国演义》第四六回:「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红楼梦》第一二○回:「兰念到贾政亲见宝玉的一段,众人听了,都痛哭起来,王夫人、宝钗、袭人等更甚。」
《漢語大詞典》:阿那
鲜卑 族姓氏。 北周 有 阿那瓌 ,见周书·杨宽传
《漢語大詞典》:乡兵(鄉兵)
古代地方武装。始于 西魏 、 北周 ,由大都督或仪同统领,居于本乡。其后历代有之。隋书·张奫传:“ 高祖 作相,授大都督,领乡兵。”宋史·兵志四:“乡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清史稿·兵志四:“乡兵始自 雍 乾 ,旋募旋散,初非经制之师……各省举办团练,有驻守地方者,有随营征勦者。”
《国语辞典》:故将军(故将军)  拼音:gù jiāng jūn
旧时的将军或失势的人。北周。庾信〈奉和赵王西京路春旦〉诗:「谁知灞陵下,犹有故将军。」
《國語辭典》:九命  拼音:jiǔ mìng
1.周代官秩的等级。由九命以至一命,如上公九命为伯、侯伯七命、子男五命;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公之孤四命,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等。命谓加爵服,而其宫室车旗礼仪等,皆依其命数而各有不同。
2.北周官秩的等级。宇文泰为魏作九命之典,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每命又分为二级。见《周书。卷二。文帝纪下》。
3.比喻生命强韧,好像有很多条命,可死而复生。如:「九命怪猫」。
《國語辭典》:乐部(樂部)  拼音:yuè bù
职官名。北周置,职如周代的大司乐,分为上士、中士,为国家的音乐官府。唐代乐部分为立伎部与坐伎部,后废。清代再设乐部,分为神乐及和声二署。专司朝廷和宫内音乐之供应。
《国语辞典》:苦李  拼音:kǔ lǐ
1.苦涩的李子。北周。庾信〈归田〉诗:「苦李无人摘,秋瓜不值钱。」
2.因李子味苦涩,故无人要采摘。比喻为人所弃。参见「道傍苦李」条。宋。苏轼〈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诗二首之一:「顾我如苦李,全生依路旁。」
《国语辞典》:蝉嘶(蝉嘶)  拼音:chán sī
蝉鸣。北周。庾信〈小园赋〉:「聚空仓而雀噪,惊懒妇而蝉嘶。」
《國語辭典》:二苏(二蘇)  拼音:èr sū
1.称东汉苏章与苏不韦。《后汉书。卷三一。苏章传。赞曰》:「二苏劲烈,羊、贾廉能。」
2.称南北朝苏亮及其从弟苏绰。《北史。卷六三。苏绰传》:「亮少与从弟绰俱知名,然绰文章稍不逮亮,至于经画进趣,亮又减之。故世称二苏焉。」
3.称宋苏轼、苏辙兄弟。《宋史。卷三四六。常安民传》:「董敦逸再为御史,欲劾苏轼兄弟,安民谓二苏负天下文章重望,恐不当尔。」
《漢語大詞典》:试艺(試藝)
(1).考察、测试才能、学业。 北周 昙积 《谏周太祖沙汰僧表》:“爰降明詔,责其试艺,颁下诸州,问其课业。” 唐 司空曙 《哭苗员外呈张参军》诗:“试艺临诸友,能文即我师。”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十八艺》:“ 山西 李通 行教京师,无人可与为敌,遂应募为第一。较其试艺,十八事皆能。”
(2).指应试的文字。 元 黄溍 《送富州陈教授诗序》:“善为古诗文、试艺,乡闈一不中,輒束书而归,若将终身焉。”
《國語辭典》:懿戚  拼音:yì qī
皇室的外戚。《魏书。卷一九。景穆十二王传下。南安王桢传》:「南安王桢以懿戚之贵,作镇关右,不能洁己奉公。」
《国语辞典》:洺州  拼音:míng zhōu
地名。北周时置,即今河北省永年县。
《漢語大詞典》:金箓(金籙)
(1).道教谓天帝的诏书。初学记卷二十三引 北周 宇文逌 《道教实花序》:“可道非道,因金籙以詮言。” 唐 王维 《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制》:“玉京移大像,金籙会羣仙。” 唐 陆龟蒙 《王先辈艸堂》诗:“金籙渐加新品秩, 玉皇 偏赐羽衣裳。”
(2).道场的名称。隋书·经籍志四:“其(指道教)洁斋之法,有黄籙、玉籙、金籙、涂炭等斋。” 唐 皇甫冉 《宿洞灵观》诗:“明日开金籙,焚香更沐兰。”旧唐书·武宗纪:“召道士 赵归真 等八十一人入禁中,于三殿修金籙道场,帝幸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籙。”
(3).神话中形容神仙所用的簿册。 宋 乐史《广卓异记·御制诗送贺宾客为道士还乡并宰相已下应制诗》:“﹝ 李适之 《应制》诗﹞仙记题金籙,朝章披羽衣。”
《漢語大詞典》:徐庾
南朝 陈 徐陵 和 北周 庾信 的并称。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大 唐 修晋书,作者皆当代词人,远弃 史 班 ,近宗 徐 庾 。”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陈子龙》:“其四六跨 徐 庾 ,论策视二 苏 。”
《漢語大詞典》:乌丸(烏丸)
(1).墨的别名。 宋 陈师道 《古墨行》:“ 秦郎 百好俱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 宋 杨万里 《谢王恭父赠梁杲墨》诗:“君不见, 蜀 人乌丸天下妙,前有 蒲韶 后 梁杲 。”
(2).见“ 乌桓 ”。
(3).姓。 北周 王轨 受赐姓 乌丸 氏。见周书本传。
《國語辭典》:乌桓(烏桓)  拼音:wū huán
中国古代民族之一。本属东胡,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馀众退保乌桓山,因以为号。汉献帝建安年间,徙居内地,与汉人融合。《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传。乌桓传》中见有记载。也作「乌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