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万儿(万儿)  拼音:wàn ér
北平方言。指名称、字号、名堂。如:「那家店卖的是甚么万儿?」
《国语辞典》:崇文门(崇文门)  拼音:chóng wén mén
位于北平市的城门。明代称为「海岱门」。在内城的南左侧,为内外城交通的要冲。也称为「哈德门」。
《国语辞典》:老憨  拼音:lǎo hān
北平方言。指没见过世面的人。如:「这个老憨初进城,闹了不少笑话。」
《国语辞典》:作摩  拼音:zuó mo
1.仔细思量。如:「让我好好作摩作摩再说吧!」
2.北平方言。指暗中算计。如:「他平时笑脸迎人,却常暗地里作摩他人。」
《国语辞典》:静明园(静明园)  拼音:jìng míng yuán
位于北平直门外的玉泉山,清康熙时建造。初名澄心,圣祖曾阅武于此。
《国语辞典》:养心殿(养心殿)  拼音:yǎng xīn diàn
清高宗的寝殿。在北平旧紫禁城内月华门的西边。
《漢語大詞典》:石挥
(1915-1957)戏剧、电影演员。天津人。早年在北平求学。1940年后在上海从事戏剧活动。1947年起历任文华影业公司和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兼导演。主演影片《假凤虚凰》《夜店》《艳阳天》等。编导并主演《我这一辈子》。导演的《鸡毛信》,1955年获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
《国语辞典》:王实甫(王实甫)  拼音:wáng shí fǔ
人名。名德信,生卒年不详,元大都(今北平市)人。工乐府,所著《西厢记》,世推为北曲第一,又有《丽春堂诸杂剧十四种》。
《漢語大詞典》:新民报
①1929年9月创刊于南京。先后出南京、重庆、成都、上海、北平(今北京)等版,有八个日、晚刊。抗战胜利后,总管理处设于南京,罗承烈任总主笔,赵超构任副总主笔。因主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被迫停刊。建国后,上海《新民报晚刊》继续出版,1958年起改名《新民晚报》。②抗日战争时期华北伪政权机关报。1938年1月创刊于北平,1944年4月停刊。
《国语辞典》:叫渴  拼音:jiào kě
北平方言。指口渴想喝水。如:「烈日当头,令人叫渴。」
《国语辞典》:扛头(扛头)  拼音:káng tóu
北平方言。比喻自抬身价,不肯屈就人意。也作「扛脸儿」。
《国语辞典》:车喝(车喝)  拼音:chē he
北平方言。煽动、挑拨。如:「他一受车喝,心中就没了主见了。」
《国语辞典》:吃货(吃货)  拼音:chī huò
1.股票术语。指做手于低价时不动声色的买进股票,称为「吃货」。
2.北平方言。讽刺只会吃不会做事的人。如:「他真是个吃货,只会抢吃抢喝,正经事却一件也做不来。」
《国语辞典》:迟累(迟累)  拼音:chí lèi
北平方言。指负担、拖累。
《国语辞典》:差眼  拼音:chà yǎn
北平方言。牲口一时眼花,误以为看见危险事物而惊慌。如:「那匹马忽然差眼了,死命的往前飞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