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5,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匡复
匡世
匡赞
于匡
匡正
匡弼
匡人
匡俗
匡居
墙匡
大匡
匡襄
匡益
匡佐
不匡
《國語辭典》:匡复(匡復)  拼音:kuāng fù
挽救危难,复兴国家。《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以公有匡复之勋,家国蒙赖,推德委诚,每事询仰。」
《漢語大詞典》:匡世
挽救世道;扶正世道。 汉 蔡邕 《述行赋》:“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古人多得道而匡世,修之於朝隐,盖有餘力故也。”南史·王训传:“ 旦奭 匡世功, 萧 曹 佐甿俗。”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然其説之偏于一方,视为匡世之术可耳,无足深难也。”
《漢語大詞典》:匡赞(匡贊)
亦作“ 匡賛 ”。匡正辅佐。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深达先天之运,匡赞奉时之业。”《南齐书·王晏传》:“ 隆昌 以来,运集艰难,匡賛之功,颇有心力。”旧唐书·儒学传上·刘纳言:“ 刘纳言 收其餘艺,参侍经史,自府入宫,久淹岁月,朝游夕处,竟无匡赞。” 清 曾国藩 《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 彭永思 ﹞议蠲逋赋,厘定鹺政,多所匡赞。”
分類:匡正辅佐
《韵府拾遗 阳韵》:于匡
后汉书光武纪更始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降皆复爵位
《國語辭典》:匡正  拼音:kuāng zhèng
纠正、矫正。《左传。哀公十六年》:「王孙若安靖楚国,匡正王室,而后庇焉,启之愿也,敢不听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于是东方枚皋,餔糟啜醨,无所匡正,而诋嫚媟弄,故其自称为赋,乃亦徘也;见视如倡,亦有悔矣。」
《漢語大詞典》:匡弼
匡正辅佐;纠正补救。 汉 蔡邕 《琅邪王傅蔡朗碑》:“骄盈僣差,或蹈宪理,非弘直硕儒,莫能匡弼。”后汉书·左雄传:“伏见议郎 左雄 ……实有王臣蹇蹇之节, 周公 謨 成王 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明史·徐溥传:“国家设 文渊阁 ,命学士居之,诚欲其謨谋政事,讲论经史,培养本原,匡弼闕失,非欲其阿諛顺旨,惟言莫违也。” 清 薛福成 《书太监安德海伏法事》:“嚮非列圣家法之严,皇太后之明圣与诸大臣之匡弼,其安能若是神速哉!”
《漢語大詞典》:匡人
(1). 周 代官名。职掌巡行邦国,宣告法令和纠察邦治之官。《周礼·夏官·匡人》:“匡人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慝,使无敢反侧,以听王命。”
(2). 春秋 卫国 匡 地的人。 孔子 周游列国,途经 匡 地。因 匡 人曾受 鲁国 阳货 的杀掳,而 孔子 的相貌又象 阳货 ,故遭到 匡 人的围攻。论语·子罕:“子畏於 匡 ,曰:‘……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 人其如予何?’”晋书·孔群传:“ 羣 非 孔子 ,厄同 匡 人。”红楼梦第五六回:“ 湘云 道:‘怎么 匡 人看见 孔子 ,只当是 阳货 呢?’”
《漢語大詞典》:匡俗
(1).匡正时俗。魏书·逸士传序:“比夫迈德弘道,匡俗庇民,可得而小,不可得而忽也。”
(2).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 殷 、 周 之际,又传为 周武王 时或 秦 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 南障山 。故世称 南障山 为 庐山 、 匡山 、 匡庐 ,尊 匡俗 为 匡 神。 丰子恺 《庐山面目》:“ 周朝 的 匡俗 曾经在这里隐居。”参见“ 匡神 ”。
《漢語大詞典》:匡神
江西 庐山 之神。又称 匡 君。相传 匡俗 (一说 匡裕 )得道于此,后世奉为神,立庙以祀之。 清 江炳炎 《忆旧游·送杨耘谷游江楚诸胜》词:“忽起飘然兴,指落霞 南浦 ,长揖 匡 神。”参阅 南朝 宋 慧远 《庐山记略》、 宋 陈舜俞 庐山记卷二。
《漢語大詞典》:匡居
安居。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世固有负苍生之望,为道德之宗,起而应事,望实并损者,何哉?以匡居之虚理验诸实事,其效者十不三四。” 清 冯桂芬 《黄漱庄大令梦菊滇南事迹序》:“余尝谓士大夫居官,能以书生匡居坐论之语毅然实见诸施行者,必为好官。” 清 谭嗣同 《思纬氤氲台短书--报贝元徵》:“我辈匡居逸豫,超然事表,但觉彼之失机后时,而当局者步步荆棘。” 周振甫 注:“匡居,安居。”
分類:安居
《漢語大詞典》:墙匡(牆匡)
亦作“墻匡”。 围墙;墙垣。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养鸡:“别筑墙匡,开小门;作小厂,令鷄避雨日。” 唐 郑谷 《再经南阳》诗:“寥落墙匡春欲暮,烧残宫树有花开。” 前蜀 韦庄 《长安旧里》诗:“满目墙匡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 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遥望那东 岱岳 万丈巔峯,怎不见 泰安州 四面儿墻匡。”
分類:围墙墙垣
《骈字类编》:大匡
管子是以圣人小征而大匡不失天时不空地利
《漢語大詞典》:匡襄
辅佐帮助。《封神演义》第八八回:“八百诸侯称硕德,千年师帅颂匡襄。” 郑观应 《盛世危言·书吏》:“特开内阁总理,枢机六卿,分职各司,其属即古之四岳九官辅弼匡襄之职也。” 陈春生 《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及 熊成基 调至 安庆 , 范 乃竭力匡襄。”
分類:辅佐帮助
《漢語大詞典》:匡益
匡正补益。后汉书·刘瑜传:“今三公在位,皆博达道蓺,而各正诸己,莫或匡益者,非不智也,畏死罚也。” 唐 元稹 《高釴授起居郎制》:“ 高釴 、 何士乂 等,富有文章,优於行实,捃拾匡益,殆无闕遗。”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我与卿言于此不尽,可来 延英 ,访及大政,多所匡益。”金史·黄久约传:“卿忠直敢言,匡益甚多,未可使去左右。”
分類:匡正补益
《漢語大詞典》:匡佐
匡正辅助。后汉书·荀彧传:“ 彧 明有意数,见 汉 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陛下千金招召收,必能匡佐作忠臣。”旧唐书·宦官传·田令孜:“鑾舆返正, 令孜 颇有匡佐之功,时 令孜 威权振天下。”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 李白 ﹞果是不凡。皇上若聘取来京,必能润色鸿业,匡佐太平。”
分類:匡正辅助
《國語辭典》:不匡  拼音:bù kuāng
料想不到。《孤本元明杂剧。打觊鏄。第四折》:「不匡还出不了你的手,多时不见。借酒来,我与兄弟敬一杯。」《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许宣自开店来,不匡买卖一日兴一日,普得厚利。」也作「不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