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远旷(遠曠)
(1).因路途遥远而匮乏不继。《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土地日削,百姓日困,敌对遂多,所供远旷。”
(2).谓相隔遥远。 晋 陆云 《赠顾尚书》诗:“感彼远旷,吝此延娱。”
(3).犹远别。 晋 葛洪 神仙传·左慈:“今当远旷,乞分杯饮酒。”
《漢語大詞典》:艰鲜(艱鮮)
书·益稷:“暨 稷 播,奏庶艰食鲜食。” 孔 传:“艰,难也。众难得食处,则与 稷 教民播种之,决川有鱼鱉,使民鲜食之。”后以“艰鲜”指食物匮乏。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财用殫匱,民食艰鲜,州县以军兴为名而倍取无度。”参见“ 艰食 ”。
《漢語大詞典》:艰食(艱食)
粮食匮乏。书·益稷:“暨 稷 播,奏庶艰食鲜食。” 孔 传:“艰,难也。众难得食处,则与 稷 教民播种之。” 唐 李商隐 《赛荔浦县城隍神文》:“嗟我疲民,每虞艰食,寒耕热耨,始望於秋成。”宋史·神宗纪一:“令监司戒飭州县省事,劝民力田,民有艰食者振之。”清史稿·德宗纪一:“以近畿亢旱, 直隶 、 山东 暨 河南 、 河北 等府小民艰食,諭长官抚卹。”
分類:粮食匮乏
《漢語大詞典》:罄匮(罄匱)
罄竭匮乏。宋书·文帝纪:“一时水旱,便有罄匱,苟不深存务本,丰给靡因。”南史·孔觊传:“仓储耗尽,都下罄匱,资用已竭。”
分類:匮乏
《漢語大詞典》:耗匮(耗匱)
消耗匮乏。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荒者乱之萌也,乱不生于乱而生于太康之时。堂陛翫愒,其一荒;政令丛琐,其二荒;物力耗匱,其三荒。”
分類:消耗匮乏
《漢語大詞典》:困索
匮乏萧条。 明 陈子龙 《谏设厂卫公疏》:“自设厰卫……富商大贾,踌躇不前,都市萧条,职此之故。古有迁富民以实京师者,安可使其畏而不至,自貽困索?”
分類:匮乏萧条
《漢語大詞典》:凋匮(凋匱)
困苦匮乏。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百姓凋匱而役务方殷。”
分類:困苦匮乏
《漢語大詞典》:内匮(内匱)
谓国内匮乏、贫困。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外患不足殄,内匱实可防。”
分類:匮乏贫困
《漢語大詞典》:饥匮(飢匱)
饥荒匮乏。飢,通“ 饥 ”。后汉书·张奋传:“比年不登,人用飢匱。”晋书·张轨传:“光禄 傅祗 、太常 挚虞 遗 轨 书,告京师飢匱。”
分類:饥荒匮乏
《国语辞典》:物力维艰(物力维艰)  拼音:wù lì wéi jiān
财物匮乏,获得不易。《官场现形记》第二○回:「卑职深知『物力维艰』,每逢穿到身上,格外爱惜当心。」
《国语辞典》:粮尽援绝(粮尽援绝)  拼音:liáng jìn yuán jué
粮食用尽,救援断绝。比喻身处极度穷困匮乏的境地。《晋书。卷八九。忠义列传。沈劲》:「因以劲补冠军长史,令自募壮士,得千馀人,以助祐击贼,频以寡制众,而粮尽援绝。」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一二八。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战,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国语辞典》:民穷财匮(民穷财匮)  拼音:mín qióng cái kuì
人民困穷,财物匮乏。《清史稿。卷四五四。长庚传》:「当此民穷财匮之时,尤不可轻战。」也作「民穷财尽」。
《国语辞典》:四大自由  拼音:sì dà zì yóu
言论与发表的自由、信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于西元一九四一年所倡。
《国语辞典》:恒若不足(恒若不足)  拼音:héng ruò bù zú
常感匮乏好像不足以维生的样子。《晋书。卷四三。王戎传》:「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
《国语辞典》:损有馀,补不足(损有馀,补不足)  拼音:sǔn yǒu yú,bǔ bù zú
减损多馀,补充匮乏。汉。晁错〈论贵粟疏〉:「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馀者也,取于有馀,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馀,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
《国语辞典》:须将有日思无日(须将有日思无日)  拼音:xū jiāng yǒu rì sī wú rì
富裕的时候想到匮乏时的困难。《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老者道:『如今本当再赠你些才是,只是你三万银子不勾用得两年,若活了一百岁,教我那里去讨那百多万银赠你?休怪休怪!』把手一拱,望西去了。正是:须将有日思无日,休想今人似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