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辞典派(辞典派)  拼音:cí diǎn pài
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个哲学派别。反对天主教会及其哲学、以及封建等级制度,对当时的启蒙运动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有狄德罗(Denis Dierot)、孟德斯鸠(Montesquieu)和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等。因曾参与百科全书的编纂,故也称为「百科全书派」。
《国语辞典》:阿萨姆(阿萨姆)  拼音:ā sà mǔ
Asam
十七、十八世纪活跃于德国巴伐利亚的艺术家家族。最著名的有考其麦。达敏(Asam,Cosmas Damian)与依基德。库林(Asam,Egid Quirin)两兄弟,同样擅于雕刻、建筑、绘画,将建筑物内部当做一个装饰整体看。
《国语辞典》:和声学(和声学)  拼音:hé shēng xué
十八世纪研究和弦进行的理论,为西方重要音乐理论。为英语theory of harmony的意译。
《国语辞典》:奏鸣曲(奏鸣曲)  拼音:zòu míng qǔ
器乐曲的一种类型。早期有单乐章,十八世纪发展成复合曲式,通常为三到四乐章。为英语sonata的意译。古典时期以后的奏鸣曲,第一个乐章多为奏鸣曲式,中间乐章为歌谣体的慢板、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终乐章通常为轮旋曲。由钢琴独奏或搭配一件管、弦乐器合奏,例如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长笛奏鸣曲。
《国语辞典》:保护主义(保护主义)  拼音:bǎo hù zhǔ yì
一种经济策略,是从十八世纪以来与自由贸易相对的另一种主张。由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汉弥尔敦倡导,强调保护具有发展潜能的产业。主要以课重税或限制配额的方式来减少先进国家的竞争。后李斯特承继其说,主张以保护幼稚工业为限。是一种过渡时期的经济主张。也称为「保护贸易」、「贸易保护」。
《国语辞典》:柏林乐派(柏林乐派)  拼音:bó lín yuè pài
Berlin School
十八世纪后半期活跃于柏林的一群音乐家。属于前古典乐派,主要成就在古典钢琴音乐和歌曲创作上。也称为「北德国乐派」。
《国语辞典》:常识哲学(常识哲学)  拼音:cháng shì zhé xué
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由里德、弗格森、斯图尔特等人所组成的苏格兰学派所提出来的哲学。此派以为在一个正常的、质朴的人的实际知觉中,感觉绝不仅只是观念或主观的印象,而是带有和那些属于外在事物的性质相一致的信念。此种信念,里德认为属于常识和人类的理性。
《国语辞典》:浪漫派  拼音:làng màn pài
西洋美术、音乐与文艺上的一派。兴起于十八世纪末,其特色为重个性、任主观、富想像、多色彩,主张自由创造,不为传统所囿,不受现实所拘,为十八世纪古典主义的反动思潮,影响文艺、哲学、建筑等至钜。著名的人物有莎士比亚、拜伦、雪莱、卢梭、萧邦、舒曼等。
《国语辞典》:喜歌剧(喜歌剧)  拼音:xǐ gē jù
泛指十八世纪首先在义大利出现的歌剧形式,后延伸到法国、德国,各有不同的名称,如opera buffa(义)、opéra comique(法)、Singspiel(德)。题材轻松愉快,结局圆满的歌剧。通常用方言写成,咏唱调的旋律比较简单而动听,有时候并使用对白取代宣叙调。
《国语辞典》:室内乐(室内乐)  拼音:shì nèi yuè
chamber music
1.广义的是指在小型厅堂中演奏的音乐,从独唱、独奏到十多人编制的乐曲。
2.狭义的是指十八世纪以来,多在欧洲贵族宫廷中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一般是二到八人的编制,每样乐器担任一个声部,通常不含独奏,例如小提琴奏鸣曲、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
《国语辞典》:受难曲(受难曲)  拼音:shòu nàn qǔ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一种清唱剧。取材于《圣经》中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福音书关于耶稣受难的纪述。如巴哈的〈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国语辞典》:产业革命(产业革命)  拼音:chǎn yè gé mìng
十八世纪,欧美社会因新机械科技的发明,生产方式由机器代替手工,其发祥地为英国,之后延伸到美、法、德等国家并扩大影响至全世界。产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为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划时代的转变。也称为「工业革命」、「实业革命」。
《國語辭典》:沙文主义(沙文主義)  拼音:shā wén zhǔ yì
西元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一名士兵沙文(Nicolas Chauvin)盲目崇拜拿破崙的军功,自以为优越而鄙视其他国族。后因用于指妄自尊大、过度排外的民族主义或非理性的爱国主义。今亦用于指狂热自大、极端本位主义的思想或行为。如男性沙文主义、文化沙文主义。
《漢語大詞典》:马剑洋(馬劍洋)
荷兰 银元。铸于十七、十八世纪, 清 乾隆 年间流入 中国 。因币面图案是一骑马持剑的人像,故名。
《國語辭典》:米制  拼音:mǐ zhì
西元一七九五年法国所采用的度量衡制度。长度单位为公分,重量单位为克。米制皆用十进位,计算方便。自法国颁布后,我国于民国十八年采用此制。也称为「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