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南北学(南北學)  拼音:nán běi xué
晋代至隋唐时期经学的分派。有南北二派:南学以王肃、王弼、杜预等人之学说为宗,主张推引古学;北学以郑玄、服虔等人为主,主张兼采古今。唐代学者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兼采南北二学,南北学遂合而为一。
《分类字锦》:南北油裔
杨乂云赋东西络绎南北油裔
分类:
《分类字锦》:南北成行
国史补贞元中度支欲斫取两京道中槐树造车更栽小树先符牒渭南县尉张造造批其牒曰近奉文牒令伐官槐若欲造车岂无良木恭惟此树其来久远东西列植南北成行辉映秦中光临关外不惟用资行者抑亦曾荫学徒拔本塞源虽有一时之利深根固蒂须存百代之规况神尧入关先植此树元宗幸岳见立丰碑山川宛然原野未改且召伯所憩尚自保全先皇旧游宁宜剪伐思人爱树诗有薄言运斧操斤情所未忍付司具状牒上度支使仍具奏闻遂罢造寻入台
分类:
《分类字锦》:南北称美(南北称美)
隋书薛道衡传陈使傅縡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对之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
分类:奉使
《漢語大詞典》:南北朝体(南北朝體)
诗体名,齐梁体的别称。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黄初体……齐梁体、南北朝体。”自注:“通 魏 、 周 而言之,与 齐 梁 一也。” 郭绍虞 校释:“则 沧浪 自注‘与齐梁体一也’,当亦同於 齐 梁 格律之体矣。”
分類:诗体
《漢語大詞典》:子午
(1).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唐 苏颋 《唐长安西明寺塔碑》:“揆阴阳之中,居子午之直,丛依观阁,层立殿堂。”《宋史·天文志一》:“ 南阳 孔定 製铜仪,有双规,规正距子午以象天;有横规,判仪之中以象地。”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若针之子午未定,舵之东西游移,则徘徊莫适,悵悵何之?”
(2).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 唐 吕岩 《延寿》诗:“子午常餐日月精,玄关门户啟还扃。”
(3).见“ 子午谷 ”。
《漢語大詞典》:子午谷
亦省称“ 子午 ”。 谷名。在今 陕西省 秦岭 山中,为 川 陕 交通要道。据长安志载,谷长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 西安府 南百里;南口曰午,在 汉中府 洋县 东一百六十里。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赐食邑 杜 之 樊乡 ” 司马贞 索隐引《三秦记》:“ 长安 正南,山名 秦岭 ,谷名 子午 ,一名 樊川 ,一名 御宿 。” 清 钱谦益 《巡抚云南钱公神道碑》:“覈 关 寧 之万旅,量时日为三运,道通 子午 之谷,师无庚癸之呼。” 清 吴伟业 《送志衍入蜀》诗:“栈连 子午 愁烽堠,水落东南洗甲兵。”
《漢語大詞典》:南朔
南北;方向。 章炳麟 《文例杂论》:“审南朔者视北极, 方庆 ( 王方庆 )之奏言,礼者之北极也。”
分類:南北方向
《國語辭典》:南北  拼音:nán běi
1.南边与北边。《文选。左思。吴都赋》:「东西胶葛,南北峥嵘。」《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东西南北,驰骛往来。」
2.从南到北。指距离而言。如:「这区域南北长有十公里。」
3.道理。《金瓶梅》第六九回:「你老人家早出来就说句话,恁有南北的话儿,俺每也不恁急的要不的。」
4.(歇后语)不是东西。既是南北当然就不是东西。而不是东西本为讥讽他人的言语,借用为骂人的话。如:「你竟敢做出这样的事来,真是个南北──不是东西。」
5.男子。明。方以志《通雅。卷一九。称谓》:「称男子曰『南北』,犹称物为『东西』也。」
《國語辭典》:南北学(南北學)  拼音:nán běi xué
晋代至隋唐时期经学的分派。有南北二派:南学以王肃、王弼、杜预等人之学说为宗,主张推引古学;北学以郑玄、服虔等人为主,主张兼采古今。唐代学者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兼采南北二学,南北学遂合而为一。
《國語辭典》:纵横(縱橫)  拼音:zōng héng
1.南北和东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纵横骆驿,各有所趣。」《三国演义》第六○回:「回还二百八程,纵横三万馀里。」
2.合纵与连横。比喻外交手段。汉。陆贾《新语。辨惑》:「因其刚柔之势,为作纵横之术。」唐。魏徵〈述怀〉诗:「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也作「从衡」。
3.放肆、恣肆。《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诸将擅命于畿内,贵戚纵横于都内。」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4.水流盘纡,波浪起伏的样子。宋。王安石 即事诗:「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5.杂错众多。《文选。左思。吴都赋》:「钩铒纵横,网罟接绪。」宋。苏轼〈凤翔八观诗。石鼓歌〉:「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
6.数学上几何学称直线为「纵」,平线为「横」。
《漢語大詞典》:纵衡(縱衡)
见“ 纵横 ”。
《國語辭典》:权衡(權衡)  拼音:quán héng
1.秤量东西轻重的工具。《后汉书。卷二五。鲁恭传》:「相让则道不明,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宋。苏轼〈徐州莲华漏铭〉:「然人未有以手量而目计者,必付之于度量与权衡。」
2.衡量、评估事物得失轻重。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镕裁》:「权衡损益,斟酌浓淡。」唐。刘禹锡〈祭韩吏部文〉:「权衡低昂,瞻我所在。」
3.权势力量。《晋书。卷五五。潘岳传》:「虽居高位,飨重禄,执权衡,握机秘。」
4.星座名。权星与衡星的合称。见《史记。卷二七。天官书》。
《國語辭典》:西河  拼音:xī hé
1.河川名。古称黄河在西部地方南北流的一段为「西河」。
2.地名。在陕西省华阴县一带。因位于黄河之西,故称为「西河」。春秋时子夏居西河,战国时吴起为西河守,即此地。
《國語辭典》:中华(中華)  拼音:zhōng huá
1.中华民国的简称。参见「中华民国」条。
2.古代汉族最初多建都于河南省及其附近区域,以其位居四方之中,文化美盛,故称其地为「中华」。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地,皆称为「中华」。晋。桓温 请还都洛阳疏:「彊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北齐书。卷二一。高乾传》:「于时,鲜卑共轻中华朝士,唯惮服于昂。」
《國語辭典》:经纬(經緯)  拼音:jīng wěi
1.织物的直线与横线。
2.常法。《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3.规划、治理。《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
4.地球的经线与纬线。
《國語辭典》:两淮(兩淮)  拼音:liǎng huái
地理上对中国淮南与淮北的合称,即河南省淮河以南及淮河以北地区。
《国语辞典》:南下  拼音:nán xià
1.北在上,南在下,故向南行进称「南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离,却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晋书。卷六二。列传。刘琨》:「时东嬴公腾自晋阳镇邺,并土饥荒,百姓随腾南下。」
2.台湾纵贯线铁路为南北向,故称火车由北向南行驶为「南下」。后泛称搭乘交通工具由台湾北部前往中南部。如:「年节期间,南下火车总是一票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