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茂学(茂學)
犹博学。 唐 白居易 《除孔戣等官制》:“懿文茂学,尤推於时。” 唐 褚亮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诗:“高文缀翡翠,茂学掩麒麟。”
分類:博学
《漢語大詞典》:海学(海學)
博学。 唐 张说 《唐故处士河南元公碣铭》:“天才海学,于何窶贫?”
分類:博学
《漢語大詞典》:浩学(浩學)
博学。 宋 范仲淹 《南京书院题名记》:“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 维 ,枢密直学士 纶 ,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分類:博学
《漢語大詞典》:巨识(巨識)
博学;卓识。 汉 王充 论衡·案书:“如当復报寒温,宜为雩龙之事。鸿材巨识,第两疑焉。”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张皋文 《词选》,独不收 梦窗 ,以 苏 辛 为正声,却有巨识。”
分類:博学卓识
《國語辭典》:文学(文學)  拼音:wén xué
1.广义泛指一切思想的表现,而以文字记述的著作;狭义则专指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思想、情感或想像的作品。
2.职官名。汉时州郡及王国都设置。《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公孙弘传》:「能通一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2.文体的四种形式。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國語辭典》:儒雅  拼音:rú yǎ
学养深厚,气度雍容。《三国志。卷一八。魏书。李典传》:「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镇台见他美如冠玉,衣冠儒雅,和他行礼奉坐。」
《漢語大詞典》:仲宣
汉 末文学家 王粲 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著称。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兼善则 子建 仲宣 ,偏美则 太冲 公干 。”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作赋同 元淑 ,能诗匪 仲宣 。”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虚讣》:“可惜那 于叔夜 国士才,祗为相思鬱未解,怎把他肺腑调和,怎奈他心病难猜,欠些 仲宣 登楼债。”
《國語辭典》:叔子  拼音:shú zi
称谓。称丈夫的弟弟。《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被他叔子一头撞来,刚正撞在肚皮上。」也称为「小叔」。
《漢語大詞典》:多识(多識)
亦作“ 多志 ”。 博学广记。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礼记·缁衣:“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 孙希旦 集解:“多志,多见而识之也。”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汉书·叙传下:“寓言淫丽,託风终始,多识博物,有可观采。”新唐书·褚遂良传:“人之立身,不可以无学。 遂良 所谓多识君子哉!”
分類:多识博学
《漢語大詞典》:书楼(書樓)
(1).供藏书读书的楼房。 唐 王建 《郭家溪亭》诗:“妆阁书楼倾侧尽,云山新卖与官家。” 唐 白居易 《池上闲咏》:“青纱臺上起书楼,緑藻潭中繫钓舟。”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七场:“ 梁兄 ,这里不是说话之处,请到小妹书楼小坐。”
(2).博学者的雅号。新唐书·李磎传:“ 磎 好学,家有书至万卷,世号 李书楼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古今博洽之士,有称府者,有称库者……有称楼者( 李蹊 号 李书楼 )。”
《國語辭典》:鸿儒(鴻儒)  拼音:hóng rú
博学的读书人。汉。王充《论衡。超奇》:「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也称为「宏儒」、「鸿生」。
分類:大儒博学
《漢語大詞典》:伯时(伯時)
宋 李公麟 的字。好古博学。晚年居 龙眠山 ,号 龙眠居士 。擅长书画,尤精传写人物,识者以为 顾恺之 张僧繇 之亚。见宋史·文苑传六·李公麟。 明 韩洽 《题李龙眠诸夷职贡》诗:“为问 伯时 图作贡,何如 郑侠 绘《流民》?”
《國語辭典》:黄香(黃香)  拼音:huáng xiāng
人名。(?~西元122)字文强,东汉安陆人。九岁时失母,事父至孝,夏月扇枕,冬则以身温被。博通经典,能文章,官至尚书令。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文。
《漢語大詞典》:黄香梅
腊梅的一种。 宋 范成大 《梅谱》:“百叶緗梅,亦名黄香梅,亦名千叶香梅,花叶至二十餘瓣,心色微黄,花头差小而繁密。”亦省作“ 黄香 ”。 宋 杨万里 《蜡梅》诗之一:“来从 真腊国 ,自号小黄香。”
分類:腊梅
《漢語大詞典》:十子
(1).指 战国 时博学广闻、不法先王的十个人。即 范雎 、 魏牟 、 田文 、 庄周 、 慎到 、 田骈 、 墨翟 、 宋鈃 、 惠施 等。《韩诗外传》卷四:“仁人将何务哉?上法 舜 禹 之制,下则 仲尼 之义,以务息十子之説。”参见“ 十二子 ”。
(2).很多的果实。 晋 潘尼 《安石榴赋》:“商秋授气,收华敛实,千房同蔕,十子如一。”
《國語辭典》:十二子  拼音:shí èr zǐ
1.自子至亥十二支。参见「十二支」条。唐。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于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复平。」
2.它嚣、魏牟、陈仲、史䲡、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等十二人,称为「十二子」。《荀子。非十二子》:「六说者不能入也,十二子者不能亲也。」
《國語辭典》:博达(博達)  拼音:bó dá
才学广博,通达事理。《汉书。卷七○。傅常郑甘陈段传。陈汤》:「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吕强》:「又小黄门甘陵吴伉,善为风角,博达有奉公称。」唐。殷璠〈贺兰进明诗序〉:「员外好古博达,经籍满腹。其所著述一百馀篇,颇究天人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