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开通(開通)  拼音:kāi tōng
1.排除障碍物。《礼记。月令》:「开通道路,毋有障塞。」
2.启发。如:「开通知识」。
《國語辭典》:开通(開通)  拼音:kāi tong
不顽固,能接受不同的想法意见。如:「他虽年老,却很开通,能接受新的观念。」
《国语辞典》:张巡(张巡)  拼音:zhāng xún
人名。(西元709~757)唐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开元末官真源令。安禄山反,巡起兵讨贼,与许远合兵守睢阳,拜御史中丞。食尽,杀妾以飨士,至罗雀鼠煮铠弩以食,城破,骂贼不屈。贼断其舌,落其齿,张巡嚼舌吞齿而死。
《漢語大詞典》:博综(博綜)
亦作“ 博纵 ”。 犹博通。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总角入学,治《孟氏易》《欧阳尚书》《韩诗》。博综古文,周览篇籍,言语造次,必以经纶加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大伽蓝国:“博综众经,研究异论。” 明 徐渭 《自为墓志铭》:“及悔学,志又迂阔,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极。”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定相 ﹞博综天文地纪,人官物典兵农水利之学,皆淹贯。”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郑苏年师:“博纵羣书,规模宏远。”
分類:博通
《國語辭典》:傍通  拼音:páng tōng
形容通晓各种技艺。《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漢語大詞典》:儒硕(儒碩)
博通的学者。 唐 李绛 《请崇国学疏》:“儒硕解散,国学毁废,生徒无鼓篋之志,博士有倚席之讥。” 明 李东阳 《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蹟》:“ 理宗 号为崇尚儒硕,而 真 魏 二贤贬逐不暇,则其为治可知矣。” 清 邓显鹤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邹君墓志铭》:“近时儒硕,又厌薄 程 朱 ,务争胜于一名一物,拾末而遗本。”
分類:博通学者
《漢語大詞典》:渊通(淵通)
渊博通达。三国志·蜀志·杜微谯周等传论:“ 譙周 词理渊通,为世硕儒。”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有沙门 竺僧朗 ,少事 佛图澄 ,硕学渊通。”周书·王褒传:“ 褒 识量渊通,志怀沉静。”清史稿·世宗纪:“癸亥,詔《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未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漢語大詞典》:儒相
指博通儒学的宰相。 宋 杨伯岩 《臆乘·宰相称号》:“史传载居相位妍丑之称,如 汉 袁盎 呼 申屠嘉 曰愚相, 公孙弘 赞曰儒相。”
《漢語大詞典》:宽通(寬通)
渊博通达。 宋 王安石 《上徐兵部书》:“恭惟执事,宽通精明,暴著有年,宜留本朝,辅助风教。”
《漢語大詞典》:该练(該練)
(1).谓内容丰富,文辞精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旧説以为 固 文优 彪 , 歆 学精 向 ,然《王命》清辩,新序该练,璿璧产於 崑冈 ,亦难得而踰本矣。”
(2).博通熟习。旧唐书·儒学传下·韦叔夏:“博涉礼经,多所该练。” 宋 文同 《谢梓州知府大监启》:“践扬仕籍,该练政经。”
《漢語大詞典》:博艺(博藝)
博通艺文。《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 冉求 之行也。”后汉书·张衡传:“吾子性德体道,篤信安仁,约己博艺,无坚不钻。”
分類:博通艺文
《漢語大詞典》:淹明
渊博通达。宋书·刘勔传:“思怀亮粹,体业淹明。”
《漢語大詞典》:达师(達師)
博通古今的师长。吕氏春秋·诬徒:“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吕氏春秋·审己:“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
《漢語大詞典》:五经库(五經庫)
对博通五经的人的美称。隋书·房晖远传:“ 暉远 幼有志行,治三春秋三传、周易,兼善图纬……太常卿 牛弘 每称为五经库。”
分類:博通五经
《漢語大詞典》:闲博(閒博)
亦作“闲博”。 熟习博通。閒。通“ 嫺 ”。大戴礼记·保傅:“於是比选天下端士、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 俞樾 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孝悌二字平列,闲博二字亦平列。其下云‘不博古之典传,不闲於威仪之数’,然则博者博通典传,闲者闲习威仪,以后证前,可知闲博二字之义。”
分類:熟习博通
《漢語大詞典》:淹厚
博通仁厚。
分類:博通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