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行动坐卧(行动坐卧)  拼音:xíng dòng zuò wò
人的举止。如:「这个小孩的行动坐卧都像极了他父亲,中规中矩。」
分类:举止
《国语辞典》:卧病在床(卧病在床)  拼音:wò bìng zài chuáng
生病躺卧在床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小女庆娘卧病在床,经今一载。茶饭不进,转动要人扶靠。」《儒林外史》第四○回:「比及到家,他父亲已卧病在床,不能起来。」
《国语辞典》:卧鼓偃旗(卧鼓偃旗)  拼音:wò gǔ yǎn qí
放倒军旗,停敲战鼓。指军队肃静,不暴露行踪。《周书。卷一八。王思政传》:「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城内卧鼓偃旗,若无人者。」也作「偃旗息鼓」。
《国语辞典》:卧虎藏龙(卧虎藏龙)  拼音:wò hǔ cáng lóng
比喻潜藏著人才。如:「我们班卧虎藏龙,人才济济,所以在各类比赛中都出尽风头。」也作「藏龙卧虎」。
《国语辞典》:卧狼当道(卧狼当道)  拼音:wò láng dāng dào
恶狼躺在道路上。形容前途凶恶危险。如:「处在卧狼当道的时代,更应该自立自强。」
《国语辞典》:卧理淮阳(卧理淮阳)  拼音:wò lǐ huái yáng
汉汲黯学黄老之术,治官理民好清静无为,抓大事而不究小节。任东海太守时,因多病卧阁内不出,而东海大治。后汉武帝诏为淮阳太守,淮阳亦大治。见《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后遂以比喻为政有方,不劳而治。也作「卧治」、「卧理」。
《国语辞典》:卧旗息鼓(卧旗息鼓)  拼音:wò qí xí gǔ
放倒军旗,停敲战鼓。指军队肃静,不暴露行踪。《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也作「偃旗息鼓」。
《国语辞典》:卧榻鼾睡(卧榻鼾睡)  拼音:wò tà hān shuì
宋太祖将出兵消灭南唐,南唐后主李煜派徐铉出使宋朝,请求暂缓出兵,宋太祖则答说:「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太祖》。后用以指他人侵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国语辞典》:卧雪眠霜(卧雪眠霜)  拼音:wò xuě mián shuāng
睡在霜雪之上。比喻流落在外的艰苦生活。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假若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恁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孤本元明杂剧。南牢记。第三折》:「想俺祖宗栉风沐雨,卧雪眠霜,带甲而食,裹创而战,当原创业,好艰难也。」
《国语辞典》:卧雪吞毡(卧雪吞毡)  拼音:wò xuě tūn zhān
汉朝苏武出使匈奴,遭匈奴的扣留逼降,苏武不受威胁,被囚于大窖中,饮食俱断,只能将雪和毡毛一起吞咽,得以数日不死的故事。见《汉书。卷五四。苏建传》。
《国语辞典》:卧月眠霜(卧月眠霜)  拼音:wò yuè mián shuāng
形容人四处流浪,居无定所。《西游记》第二三回:「出家人餐风宿水,卧月眠霜,随处是家。」
《国语辞典》:吞花卧酒(吞花卧酒)  拼音:tūn huā wò jiǔ
比喻及时行乐。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五。吞花卧酒》:「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分类:及时行乐
《国语辞典》:王祥卧冰(王祥卧冰)  拼音:wáng xiáng wò bīng
王祥自幼丧母,继母不慈,极尽刁难之事,然祥仍非常孝顺。母欲食鱼,天寒地冻,祥解衣卧冰求鱼;母思黄雀炙,黄雀自入,双亲终被祥的孝行所感动。见《晋书。卷三三。王祥传》。后比喻事亲至孝。
《国语辞典》:袁安卧雪(袁安卧雪)  拼音:yuán ān wò xuě
大雪积地丈馀,他人皆除雪出外乞食,只有袁安闭门僵卧,不愿出外求人。见《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后比喻寒士不愿乞求于人的气节。
《国语辞典》:一床一卧(一床一卧)  拼音:yī chuáng yī wò
比喻同床而眠。《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两人索性放开肚肠,一床一卧,相偎相抱睡了。」
分类:同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