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234 【介绍】: 三国蜀琅邪阳都人,字孔明。东汉末避乱隆中,躬耕读书,自比于管仲、乐毅,时有“卧龙”之称。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刘备屯新野,三顾茅庐,亮陈据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结好孙权、共抗曹操之策,出而为刘备主要谋士。次年,曹操南争荆州,出使东吴,孙刘联合抗曹,获赤壁之胜,刘备据有荆州。建安十九年,入蜀增援刘备,定成都,任军师将军,镇守成都。备称帝,任丞相,录尚书事。张飞死后,领司隶校尉。章武三年,受遗诏辅佐刘禅,封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东和孙权,南平诸郡,北争中原,多次出兵攻魏。与魏将司马懿对峙于渭南,病卒于五丈原军中。谥忠武。传制木牛流马,用于山地转运,又革新连弩,能同发十箭。有《诸葛亮集》辑本。
全三国文·卷五十八
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先主屯新野,三顾乃见。及定荆州,以为军师中郎将。蜀平,以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即帝位,以为丞相,录尚书事,寻领司隶校尉。后主即位,封武乡侯,寻领益州牧。建兴十二年卒,谥曰忠武侯。有《论前汉事》一卷,《集戒》二卷,《女戒》一卷,集二十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0 【介绍】: 北魏金城人,字景若。初仕北凉,为中书郎、世子洗马。太武帝平凉州,入魏,官著作郎,封卧树男。后以崔浩事被杀。
全后魏文·卷二十九
钦字景若,金城人。仁沮渠蒙逊,为中书郎、世子洗马。太武平凉州,赐爵卧树男,加鹰扬将军,拜著作郎。真君十一年,坐崔浩诛。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卧龙和尚。云盖元禅师法嗣。 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紫罗帐里不垂手。曰为什么不垂手。师曰。不尊贵 问。十二时中间。如何用心。师曰。猢猴吃毛虫。景德(传灯录)。
侯翮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成都人。风仪端秀,善文辞,尤工奏记表章。以拔萃出身,为邠宁节度从事。僖宗奔蜀时,擢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光启中,除郡不赴,归隐导江别墅,号卧龙馆。王建在蜀中图霸时,召其入幕府,辟为节度判官、掌书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名永牙。宋僧。衡州人,号宣义。效十八体书,尤工玉箸。尝至大梁,太宗召见,赐紫服。晚归老终南山。
全宋文·卷一○三
释梦英(英一作瑛),自号卧云叟,衡州(治今湖南衡阳)人。住南岳,讲《华严》法界观;通文章及文字之学。工书法,尤长于玉箸篆,时人谓「(李)阳冰死而梦瑛生」。太祖召至帘前,易紫衣,赐号宣义大师,时年十九。去游中南山,当世名士郭忠恕、陈抟、宋白等以诗称述之。书迹有篆书《千字文》、《说文》偏旁、正书《夫子庙堂碑》等。事迹参见《墨池编》卷三、《金石萃编》卷一二五有关诸文及题跋等。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宣义,字梦英,南岳寺僧也。禅悟深澈,博学多通,尤工篆法。宋乾符五年,召至京师,陈希夷先生与当时宰执俱赠以诗,晚归终南山老焉。今所见有《梦英书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处州龙泉人,号卧云子。陈襄讲学仙居,前往从学,令为都讲。再从胡瑗学,名日盛,然无仕进之心。神宗以大臣荐,欲官之,不受。为人仁勇好义。工诗。有《白云集》。
全宋诗
管师复,龙泉(今属浙江)人。陈襄门人,又从胡瑗学,隐居不仕,学者称卧云先生。有《白云集》,已佚。事见《宋元学案》卷五。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敬助,山阴人。自号卧龙山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崇观。正统四年进士。不久即称疾辞官,闭门读书。尊朱熹之学,四方问道者甚众,县令刘成为筑书院于虎丘,名“养中”。平居饭脱粟,服浣衣,翛然自得。所居名“卧庐”,学者称卧庐先生。
维基
刘观(1408年—?),字崇观,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军籍。进士出身。正统三年(1438年)戊午科江西乡试第一名。正统四年(1439年)联捷戊午科三甲第五十三名进士,因服丧不再出仕,从事教学,为乡里人所敬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3—1515 【介绍】: 明广东顺德人,字彦充。天顺间举人。授兵部司务,以才干为尚书余子俊所器重。超拜四川按察司佥事,职掌屯田。被劾谪凤阳府通判,转临江府通判。上书请宥练子宁、魏安生等,乞复其家。寻致仕。
全粤诗·卷一二四
张善昭,字彦光,号卧云,顺德人。明英宗天顺六年(一四六二)举人。授兵部司务,官至四川按察司佥事。有《流光诗草》。事见清咸丰《顺德县志》卷二三。
纪绣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纪绣,字思絅,山东济南府滨州利津县人,军籍。明朝进士、官员。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科山东乡试举人,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第二甲第六十名进士,授礼部主客司主事,历刑部员外郎,升广东司郎中,十四年十二月奉命恤囚北直隶,擢凤翔府知府。升陕西兵备副使,嘉靖二十一年告病归乡。居家吟咏适志,自号卧叟。二十八年诏补贵州按察司副使、整饬威清等处兵备,以征叛苗,亲冒暑瘴,督兵渡盘江偶,卒于行署。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正智,字卧云,姓陈氏,福宁人也。初出家时,受剃度于泰顺之南峰寺。后得法于大观慧,实传月亭,中兴台教之学。盖佛法自梁以前,无宗教之别。大通中,达摩西来,始崇教外别传之旨。而智者大师独宏止观于天台,学者宗之,斯台教之名立焉。永嘉佛法肇于无相大师,实因止观发明大事,印證曹溪,号“一宿觉”,是则宗教旨归,初无有异也。厥后青原、南岳宗风大鬯。永嘉之学,薪尽不传。而天台亦渐微弱,不复演扬止观,专以讲义为台教矣。盖千馀年,然后得月亭大师振中兴之烈。正智则月亭之正传也。智嗣大观慧,慧嗣晦谷珂。初大观虽习教典,而实研精止观,常立庵天台绝顶,覃思冥契。又崇别教之旨,遍历诸方丛席,斟酌印可。始归嗣晦谷,有“从来心印本无文”之嘱。既登祖位,乃思出大炉锤合宗教为一。于是著宗教不二之说,略云“宗者,悟佛之心;教者,明佛之理。”复订法系正派,以世其传。就雁山能仁寺,宣扬法要,一时龙象云集,然入室者,为正智一人而已。正智姿仪魁垒,外示冲和,崇重毗尼,律身峻绝。虽宏解经义,而托根止观,行解双圆。既得法于大观,了悟宗乘,屡登法席。李尚书志、曹学士学佺、张大令文光俱延之讲堂,躬亲听受,最后讲《楞严》于永嘉之宏济寺。时大参石公万程,备兵东瓯,钦师道范,怀香谒之。因即讲次,从容问难,殊未了悟。驰书请益,因命笔答之,曰:“觌面相逢,犹遭钝置。若更商确笔端,当令师子脱颐。”后闻木鱼声,又以相叩,智举“敲空有响,击木无声”语复之,乃赞叹而去。智以雁荡古刹,湮没殆尽,而罗汉寺有应真飞迹,且密迩能仁,望大观作道场处,炉烟可接。乃重营兰若,游客衲子,栖息得所,而道风馥郁,被于遐迩矣。讲观之馀,雅好登临,搜奇剔异,樵牧所不到悉能及。晚岁,道誉益隆,诸方参学缁素礼谒,每食踰千指。更营雁湖绝巘以居,天光云影,置身汉表,每一凭眺,心迹俱清。岁乙酉,鲁藩建邸临海,仰其风范,致书劳问。内史顾公超因奏请即雁湖建立禅院,复肃启,礼请再四,智不报。明年,大兵寻至,追讨逋伏,而雁荡悉罹兵燹,人始服其先见云。丁亥九月,示微疾。至二十九日,谓门人曰:“吾归矣。”沐浴更衣,然后顺化。世寿七十有四,僧腊四十有九。三日茶毗,得舍利皆五色,以癸巳八月十九日塔于罗汉寺侧,与大观塔合。方大观欲合宗教为一也,门户竞争,教以宗为掠虚,宗以教为摭实。其实宗为口头之宗,教亦纸上之教,使果悟佛之心,明佛之理,则原自无分,又何从拟合。故开口乱道,蛇入竹筒,论不自大观起也,惟大观欲融而一之耳。惜乎大观灭而智亦西归,永嘉之焰谁续哉!李象坤匊庵为作塔铭,寄慨深远,有以夫!铭曰:“千潭一月,千月一摄。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彼宗与教,胡为中裂。峨峨观公,建大炉爇。砂屑并融,不假抟捏。或鼎或彝,任其铸出。卧公亲承,宏扬煜烁。法座屡登,弘辩罄折。国王敬礼,宰臣钦慑。讲观不二,顿渐岂别。蓉峰巍峨,雁湖澄澈。与虚为邻,孤操崭绝。昔栖其巅,今瘗其嵲。无缝塔中,寂光不灭。”
崔希亮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水原人。字景明。号逸翁、卧龙。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仲则、敬吾、警吾,号愚川、卧云翁、笑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8—1647 【介绍】: 明末松江府华亭人,字人中,更字卧子,又字海士,号大樽。少有才名,与夏允彝等结几社,又参加复社。崇祯十年进士。选绍兴推官。东阳许都起事,子龙以故交劝降,许以不死,而巡按御史竟杀之。子龙争,不能得。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京师陷,乃事福王于南京。请练水师,言中兴之主当身先士卒。不听,辞归。南都失,遁为僧。寻受鲁王兵部尚书,结太湖兵欲举事,事露被擒,于被械送途中投水死。乾隆时谥忠裕。子龙以风节著,诗词古文亦称大家,领袖明末文坛。词尤有名,与同里诸名士形成云间词派。有《湘真阁稿》、《安雅堂稿》、《白云草》等集。清人王昶编为《陈忠裕公全集》。子龙尚辑有《明经世文编》。
词学图录
陈子龙(1608-1647) 字卧子,一字懋中、人中,号大樽,又号轶符。松江华亭人。南都失陷,在松江起兵抗清,自为监军。兵败易僧服,受南明鲁王兵部职。联络太湖义军图复举。事泄被执于苏州,押送途中乘间投水死。清乾隆时谥忠裕。早年入复社,又与夏允彝等结几社,以气节相砥砺。与李雯、宋徵舆并称"云间三子",开云间诗派、词派。文恢肆而神骧。诗高华雄浑,睥睨一世,为明诗殿军。词妙丽深婉,神韵天然,亦称大家。有《陈忠裕公全集》、《陈忠裕公词》。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卧子,青浦人。官兵科给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人中,更字卧子,青浦人。崇祯丁丑进士,除惠州推官补任绍兴升吏部主事改兵科给事中有白云草庐居湘真阁诸槁
维基
陈子龙(1608年—1647年),字卧子,号轶符,晚号大樽,明末政治人物、诗人,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青浦县籍。陈子龙由祖母抚养长大,天启三年(1623年)十六岁参加童子试。崇祯元年(1628)与湖广宝庆府邵阳县知县张轨端之女结婚。崇祯三年(1630年)中式庚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进士,出任广东惠州府推官。官至南京兵科给事中。福王于南京即位,子龙上防守要策,请召还前吏部尚书郑三俊,朝廷不听,隔年二月,以奉养父母为由离开朝廷。后出家,法名信衷。屡次起兵抗清,后联络太湖反清武装,图谋起事,最终兵败逃亡。夏之旭自杀后,陈子龙到密友侯岐曾的仆人刘驯家里躲避,又逃至其婿昆山顾天逵兄弟处。不久在吴县潭山顾天逵祖墓被操江都御史陈锦所逮捕,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6月15日夜间,在登船前往江宁的途中穿过跨塘桥时,陈子龙挣断镣铐,投河自杀死,被割下首级,抛尸河中。陈子龙的学生们捞其遗体,将其安葬于陈氏坟地。乾隆间追谥忠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617—约1697 【介绍】: 清福建连城人,字季豹,自号稳卧先生。康熙间举人。治学崇尚朱子。性介清,不通干谒。居家极俭,好施舍。有《四书训蒙》、《稳卧轩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