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即今  拼音:jí jīn
现今、此刻。唐。高适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时,即今就去。平时穿戴衣饰之类,毫釐休想。」
分類:今天现在
《國語辭典》:即是  拼音:jí shì
1.如此。《庄子。庚桑楚》:「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2.就是。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六:「仆即是鬼,何以云无?」
《國語辭典》:即位  拼音:jí wèi
1.帝王、诸侯登位。《左传。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后来肃宗即位灵武,玄宗自疑不能归长安。」
2.就位。《书经。顾命》:「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礼记。坊记》:「故君适其臣,升自阼阶,即位于堂,示民不敢有其室也。」
《國語辭典》:即日  拼音:jí rì
1.当日。《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哀帝崩,太皇太后诏曰:『大司马贤年少,不合众心,其上印绶,罢。』贤即日自杀。」《三国演义》第七回:「瓒即日班师,又表荐刘玄德为平原相。」
2.近日。宋。陆游〈遣舟迎子遹因寄古风十四韵〉:「知汝即日归,明当遣舟迎。」《水浒传》第四七回:「我也每每听得有人说,祝家庄那厮要和俺山寨敌对。即日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
分類:近日当日
《漢語大詞典》:即此
就此;只此。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清 李渔 《奈何天·师捷》:“好一个山名。凤为百鸟之王,又是祥瑞之物,即此就是佳祥了。”
分類:只此
《國語辭典》:即时(即時)  拼音:jí shí
立刻、马上。《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张翰传》:「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三国演义》第五○回:「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务要即时行动,如违令者斩。」也作「即刻」。
《國語辭典》:即事  拼音:jí shì
1.任职、做事。《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唐。韩愈 南海神庙碑:「五鼓既作,牵牛正中,公乃盛服执笏,以入即事。文武宾属,俯首听位。」
2.眼前的事物。晋。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二首之二:「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后文人因景有感而作诗词,常以即事作为题目。如司空曙有〈江村即事〉诗、杜甫有〈草堂即事〉诗等。
《漢語大詞典》:不即
不就。左传·昭公元年:“民叛,不即其事。” 杨伯峻 注:“即,就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传:“今子与神鬭於水,亡马失御,又受眇目之病,形残名勇,勇士所耻,不即丧命於敌而恋其生,犹傲色於我哉!”《隋书·礼仪志一》:“望是不即之名,岂容局於星海,拘於岳瀆?”
分類:不就
《韵府拾遗 职韵》:未即
陈书宣帝纪去岁南川颇言失稔所督田租于今未即
《國語辭典》:即令  拼音:jí lìng
即使、纵使。如:「即令银行里有存款,仍须努力工作,否则只有坐吃山空。」也作「即使」。
《韵府拾遗 虞韵》:即无(即无)
梁昭明太子解二谛义即有即无斯是假名
《漢語大詞典》:即行
立即。《水浒传》第九八回:“俟新官一到,即行交代,勒兵前来听调。”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后来 安公子 改为学政,陛辞后即行赴任。”
分類:立即
《國語辭典》:即景  拼音:jí jǐng
1.眼前的景色。唐。钱起〈初黄绶赴蓝田县作〉诗:「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2.因眼前的景物而产生的情感反应。如:「即景诗」。《红楼梦》第七六回:「你不说『玉桂』,我难道强对『金萱』么!再也要铺陈些富丽,方是即景之实事。」
《國語辭典》:即便  拼音:jí biàn
1.立刻、马上。《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左思传》:「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儒林外史》第三回:「出了场,即便回家。」
2.纵然。如:「即便有九分天才,仍须后天努力,否则仍易失败。」也作「即使」。
《國語辭典》:即世  拼音:jí shì
1.去世。《左传。成公十三年》:「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唐。杜甫〈哭王彭州抡〉诗:「夫人先即世,令子各清标。」
2.今世、眼前。元。乔吉《两世姻缘》第四折:「众文武都惊怪,不由咱心下转疑猜。这个即世婆婆,莫不是前世的妳妳。」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一家儿闹喧聒,不争你沉沉不醒,撇下了即世的婆婆,却教俺怎支持。」
3.世故、狡猾。元。邓玉宾《村里迓古。包藏著一团儿和气套。胜葫芦曲。么篇》:「你看他行针走线,拈花摘叶,即世里带著虚嚣。」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折:「这贱才敢道辞生受,断不得哄汉子的口,都是些即世求食鬼狐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