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97,分227页显示  上一页  185  186  187  188  189  191  192  193  19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冯云路(渐卿 )
冯晋卿(人天 )
解学夔(章卿 罗浮 行第 一 )
阎尔梅(用卿 古古、白耷山人 )
姚明恭(玄卿 昆斗 )
李长庚(酉卿 孟白 )
程良筹(持卿 )
蔡秋卿(子威 陟瞻 )
裴希度(晋卿 中庵 )
冯厚敦(培卿 )
林翰冲(启翮 篪卿 )
马应魁(守卿 )
彭耀( 耀 着卿 忠悯 )
汪砢玉(玉水、乐卿 )
胡甲桂(秋卿 )
冯云路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 【介绍】: 明湖广黄冈人,字渐卿。好学砺行,从贺逢圣讲学,遂寓居武昌。张献忠克武昌,自杀。
冯晋卿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冯晋卿(17世纪—1641年),字人天,四川泸州合江县人。冯晋卿是天启七年(1627年)的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获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要,十一年(1638年)巡按贵州有风力,能诛杀狡猾者得人心,赎锾不入私囊,俱用作整修入蜀大道方便行人,又作兴地方人才,以等第分别奖劝,离任后人民立像祭祀,著有《天符笈草》流传,石阳明洞亦有其石刻,死后追赠太仆寺少卿,入祀名宦祠。
解学夔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解学夔(16世纪—17世纪),字章卿,号罗浮,南直隶扬州府高邮州兴化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解学夔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获授沙县知县,有廉惠声誉。福建巡抚熊文灿特荐治行第一,擢官吏部主事,历任文选司郎中,不接受贿赂,名声享誉朝廷;遭权要顾忌而调任大理寺左寺正,前往浙江恤刑,力主宽政,救活不少人民,拒绝某人在晚上拿来求情免去死罪的馈金数千两,陈报政绩离去时行李只有图书。崇祯四年(1631年)和五年(1632年)黄河决堤,解学夔和御史吴甡联合上疏请求究治河官员,河堤此后三十年都稳固,七州县百姓无忧;后来他补任礼部仪制司郎中,转广东兵备副使,剿灭海盗刘香老,叙功加授二级,九年(1636年)致仕。弘光年他任职岭西道参议,因积劳成疾而告归,死后入祀沙县名宦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3—1679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沛县人,字用卿,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清初剃发号蹈东和尚,又因避追捕改姓名称翁藏若。明崇祯三年举人。为复社巨子。甲申、乙酉间,为史可法画策,史不能用。乃散财结客,奔走国事。后被捕下狱,得人援手获释。亡命十余年乃归。康熙初又为人所告,因刑部尚书龚鼎孳得免。诗有奇气,声调沉雄。有《白耷山人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三
阎尔梅,字用卿,又字古古,沛县人。明崇祯庚午举人。有《白耷山人集》。
白耷山人诗集·黄序
鲁仲连以东海布衣,不帝虎狼秦,折新垣衍而扼其吭,其奇伟俶傥之气,高视一世而无所诎。独聊城一矢,夺人之守以下齐,于大义稍不合,然其书与燕将者,尚传之至今。嗟呼!岂非以其人哉?夫人苟高视一世,文章虽诡于义,被乎其后,而犹不泯灭,况身负奇伟俶傥之气,而又能卓荦善持论,则其词之必传于世也,当何如哉?始吾遇白耷山人,粗识其崖略,或谓是空言无事实耳。迨徐观所为《蹈东》诸集,然后知山人非空言无事实者。岁在甲申,生民促数耗矣。是时河北诸路未有所属,而其间雄骏魁矫自异之士,莫不弸弓砥镞,南望抚膺,愿为国家出死力,捍疆圉。山人于是起彭城,拿舟南渡,慷慨叩幕府,抵掌画策,旦夕提一旅北向,收召豪杰,系诸路人心。幕府心才其言,顾唯唯师期无日。山人知策不果用,则又请空名告身数百纸,乘时遄往,视忠义为鼓励,俾逋寇叛帅不得以踰时涣散,少有睥睨者。计俱不行。山人旋引去,徘徊海澨,而事已大坏,不可为矣。顾是时,名延揽者竟欲争致山人,以为隐然一敌国,鸿冥不可弋,又齮龁图必杀之。龃龉数年,竟脱于难。山人既郁郁不得志,遂放浪赋远游,西北山川之雄深,古帝王都会之瑰玮,意所薄射,辄击节悲歌,独耻作聊城书。其词率轨于大义,而山人亦自谓必传于后,以视鲁连直过之耳。抑吾有疑焉,连折衍谋后十五年而始皇称帝,使连果前死,则连易矣。连未前死,而蹈海以死,此何等事,史乃失书?吾意其必飞遁远引,终身海上。而卒不闻始皇以前此之故,必欲罗致,就彼戎索,然则秦法犹宽也,山人以为何如?重光赤奋若之余月,庐山年弟黄云师具草。
白耷山人诗集·张序
泗阳张君慰西,于京师露摊得古古先生诗集,重订年谱,将付剞劂,督为导言。君表章耆旧,捃摭丛残,扶义之功,倜乎远矣。先生高节,具见君序跋中。明之亡也,船山、梨洲、亭林诸老,均以光复故物为职志。既已中蹶,不愿生灵之涂炭,乃为文字,以渐渍于文人学子之脑髓,而流衍不穷。故革命之说,非自辛亥始,五祖之说,三点之会,其由来久矣。舜水亡命日本,而阳明学派传播东瀛。日本梅郑等族,出自华夏,等于马留。以故清末逋逃,均受日本卵翼。匹士之志,可以回天,王侯蚁蚁,岂不信哉!天道好还,无往不复。吴潘史难,启祯诗变,江浙名士诛戮殆尽。暨乾隆末叶,川、陕、楚之教匪,以迄道光后之西力东渐,咸丰洪、杨一役,几屋清社。同治中兴,汉族势力已超越曼殊之上。乃者亲贵用事,张脉偾兴,故武昌一呼,如摧枯拉朽。非明季诸老之精神攸寄,曷以致兹?集中《帝统乐章》,排斥猾夏,隐然为二百数十年后之背景。自大圜视之,犹一眴耳。佛言:「一切众生,慎勿造因。」后之览者,亦可以惕然猛醒已。民国十一年春节后十日,东吴张一麟。
白耷山人诗集·古逸题辞
昔仲尼之删《》也,肇自《关雎》,终于《殷武》,虞夏以上无闻焉。盖世远文湮,金石剥泐,不足成篇什也。郭茂倩《乐府》,原始西京古初歌谣,散佚者亦复阒然。冯汝言《诗纪》、梅禹金《古乐苑》,追溯旁蒐,凡歌谣、引诵、畅操、箴铭、谚语,残章只句,悉以古逸诗名之,刻诸本集之前,可谓闳览博物者矣。余谓古初歌谣,散佚篇什,亦当时有心人从閒冷中写其闻见性情。且时代复兴,庖琴娲笙,《咸池》《大章》之乐,先后传流,是真《》三百之星宿海也,岂得一概置之?因采其有俾风教者杂咏之,断制咨嗟,藉题寄赏,不徒彷其体、拟其辞也。列之卷首,用资兴观。白耷山人识。
白耷山人诗集·四言古诗题辞
《诗三百》皆四言也,间有参差不齐处,亦诗人意之所至,随转音作波澜耳。古人制字简疏,多通用,不拘一意。或以一句为一言,《论语》「一言以蔽之」是也;或以一字为一言,今之五言、七言是也。挚虞《流别论》云:「诗以四言为古体,三言至九言,皆后人变调。」及观其所谓九言,则引「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为證。余谓此九字当作两句读,仍是四言。颜延之云:「诗无九言。句太长则阐缓无力,不协金石。仲洽之言,未可为据。」孔颖达《毛诗》疏云:「句者,联字成文,二字至八字皆可联,而一字无所可联,仅发端助语耳。」乃其所谓二言则指「祈父」,八言则指「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夫「祈父」二字,正是发端助语,不可入篇;「十月」等句,皆可截读,犹之乎四言也,否则犯阐缓之病,何以谐节奏乎?刘彦和云:「四言正体,雅润为宗。」钟嵘云:「四言原本风雅,文约意广,近代罕传。」李太白云:「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刘潜夫云:「诗体惟四言尤难,以三百篇在前故也。」叶水心云:「五言、七言,作者得以肆其才情,四言,虽文章巨伯不能工。」合诸家之说思之,可以知其难矣。汉初,唐山乐歌为盛,韦孟《讽谏》次之,若曹孟德之「月明星稀」「烈士暮年」,嵇叔夜之「手挥五弦」「目送飞鸿」,直后世四言优孟衣冠,终不能神似叔敖也。余故略制数章,使饮水祀源者必先河而后海云。白耷山人识。
白耷山人诗集·乐府题辞
《汉书・礼乐志》云:「武帝定郊祀之礼,采诗夜诵,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此乐府之所由昉也,后世递相承袭。群臣奉诏撰辞,皆以颂其本朝之功德,至于登临、燕射,别有鼓吹、相和、清商等曲,亦得列之宫悬。然其辞皆诗也,曷以云乐?余观虞帝命夔:「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则是诗为乐始,乐为诗终。兴于诗,成于乐,二者合而为一,固不可偏废也。顾其间有雅俗之分焉。诗主乎辞,乐主乎声。辞或出于田野、男女、游客、戍士之口,未必尽雅;以声代之,而后雅者雅,而俗者亦不觉其俗。孔子删笙诗而存其题,正虑其不雅而避之,束皙补亡,殆不知此义也。如汉《郊祀》十九章、《安世房中》十六章、《短箫铙歌》十八曲,多不可晓者。若病夫孤儿、庐江小吏等诗,舛错亵俚,缙绅先生难言,以诵之郊庙宴飨嘉宾之前,可乎?故必隐其辞,而以声代之,俾听者悦其管弦节奏,而忘其为舛错亵俚,斯称善耳。乃又有谓郊庙诗歌未有祖宗功德之事。余谓古人作乐,如今人演传奇杂剧,随宾主之命,登场侑酒,不必拘定某事某人当作某曲。故诗即乐府,而又有不即是乐府者,毫釐千里,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讵可与之微言也哉?白耷山人识。
白耷山人诗集·跋
吾师慰西先生编次《白耷山人全集》印行,命其辕任校雠之役,既竟而谨识其后曰: 自欧风东渐,平等自由之说兴,吾国旧有忠孝节义诸美德岌岌欲堕。国体改后,谋自便者益明目张胆,诋諆摧毁,视为洪水猛兽,务使伦纪纲常荡然不存于天地之间而后快。乌乎!积千百年正人君子维护之,不足三数邪人一朝毁坏之而有馀,可谓倡狂悖乱极人纪之变已。 究彼所揭橥毁坏之故,曰不合潮流,曰有背人道,一若忠孝节义完全为专制君主牢笼臣民私物,与共和国体绝对不能相容者。不知忠孝节义乃生人性天,非国家法令也。养成其性天,乃以显人类之高尚,即用以措国家于安宁,语所谓「旋乾转坤」,其功效有如此者,何用不臧?而乃如彼云云,毋亦于其意义及范围全未瞭瞭乎!无人,何以为国?无忠孝节义,何以为人?宜乎十年以来,乱臣贼子卖国叛亲者踵接不穷,祸乱相寻,群生日趋禽兽之域,而国亦几不国也。其得失利害,亦彰彰然不辨自明矣。 昔者豫让报智伯,倡国士众人之说,识者犹惜其为侠士恩仇之见,失之偏激,徒为后世鄙夫所藉口。良以忠孝节义之真,所以尽人性、行天理,当然而然,有不自觉者,非私厚谁何一姓一人也,更何容参以利害之见,杂以恩怨之私? 山人,亡明一孝廉耳。诚如赵福星与书所云,「不过有士之名,而未膺一命之荣,犹之女未识面也」。当时将相,亲承思陵赐剑,推毂隆礼者,犹不惜北面衔璧,山人即随众上公车,博取禄位,夫谁责之?而乃泣血椎心,抗志恢复,史馆之清要,会元之显荣,举鄙若腐鼠,卒之妻死子散,家破身囚。越三十年,厥志不渝,悲歌赍恨以终,得不谓之烈丈夫乎?设当日叩其舍彼就此之由,恐山人有莫自知其所以然者。自范于节义,亦即自完其性天,岂仅忠于朱明一家哉?使山人生值今日,虽无君臣名分,吾知其必履忠蹈义,耻与卖国叛亲者伍如故。谁谓共和国家遂不尚忠孝节义耶? 吾师身经洪宪之变,几罹不测,其志趣境遇,不必谓即似山人,然固知其甚深景卬。二百馀年后,不惮爬梳搜剔,收拾丛残,固山人节义之报,而缅怀先哲,蒿目时艰,知吾师之所感深矣。 其辕幼耽秘笈,早识山人姓字。后游徐,方辗转得读《二遗民集》。戊子家居,闻之段蔗叟先生,知吾师搜得此集。不意事阅三年,竟得躬与校字之役。文字契合,岂非确有因缘耶?忆癸丑人日,遇沛某君谈诗维扬逆旅,某君诵山人遗诗有「清风满地难容我,明月何时再照人」句,又于某处见有「祖宗此恨应无地,君父之仇不共天」句,兹集仍无此两什,则知山人所谓「贾祸诗文尽数删」,其薙削不传,更不知几何。而此集较《二遗民集》多出倍蓰,亦可谓粲然大备矣。 或谓山人诗好隶史事,且时有粗率语,故渔洋、确士辈往往訾议之。不知山人满腔家国恨,即事随地抒写胸臆,大率随手成篇,与闭门撚髭者迥别。吾乡潘养一先生读子美集题词有曰:「我道公无诗句,全是生人血泪,大笔染淋漓。」又曰:「回看齐名流辈,从贼从仙从佛,潦倒折须眉」,吾以为所论情景时势,直可移题此集。试问后之读此集者,以诗人目山人?抑不仅以诗人目山人耶?况即以诗论,其精光灏气,固足颉颃前后七子而有馀也。不然,山人同时工诗之士何限,今传者几人?如牧斋、梅村、芝麓,号称江左三家者,诗名似骎骎驾山人之上矣,而出处多亏,大节已丧。梅村自挽词所谓「一钱不值何消说」,后之览者,于三人固有同慨也。 嗟乎!节义,大纲;文字,馀事。文字可因人而传,人并不得因文字而重。君子观于此,或不嗤为违世腐论,而懔乎身后之是是非非,庶几吾师印行此集之微旨也夫。民国十一年岁在壬戌雨水节,淮阴后学吴其辕跋于京邸。(录入:顾青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蕲水人,字玄卿,号昆斗。万历四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崇祯十一年由詹事迁礼部侍郎,十二年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庸劣充位,甫一载,乡人诣阙讼之,乃请告归。
维基
姚明恭,字玄卿,号昆斗。湖广蕲水(今湖北浠水)人。明末政治人物。姚明恭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检讨。崇祯十一年(1638年),由詹事府詹事迁至礼部右侍郎,教习庶吉士。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其弟姚居恭,崇祯十三年以岁贡廷试赐特用出身,官至重庆府同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麻城人,字酉卿。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江西布政使,所在励清操。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尽心荒政,民赖以苏。旋为户部侍郎,出督辽饷,驻天津,百务坌集,悉能办治。崇祯间官至吏部尚书,言宦官王坤参论首辅周延儒事,谓如此将为万世口实。帝怒,又以他事忤旨斥为民。卒于清初。
维基
李长庚(?—1644年),字酉卿,号孟白,湖广黄州府麻城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举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浙江参政、山西按察使、江西左右布政使。擢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不久任户部左侍郎,出督辽饷。天启二年三月,升南京刑部尚书。三年,迁户部尚书,未任,以忧归。魏忠贤以之为杨、左东林党人,削籍还里。崇祯元年(1628年)五月起为工部尚书,复以忧去。五年八月,代闵洪学为吏部尚书,因忤温体仁,再推郎中王茂学为知府,忤旨,斥为民。家居十年,国变,崇祯十七年(1644年)卒。《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湖广孝感人,字持卿。程注子。天启五年进士。魏忠贤专权,良筹以父故被削籍。崇祯元年起官吏部员外郎,受累遣戍,久之释归。后为张献忠部所杀。
维基
程良筹(?—1645年),字持卿,德安府孝感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与军事人物。程良筹是天启五年(1625年)的进士,获授行人,转任文选主事及员外郎后辞官归乡,和夏时亨团结乡兵。德安白云山山贼屡次招降,他们不屈服,号召远近人民抵抗,因此寇盗不敢进犯,收复孝感和云梦。弘光元年(1646年)二月,程良筹缺乏粮饷而兵溃被擒,敌人听说左良玉将攻至,强行要求他阻止左良玉,他不听从,并大骂寇盗而死,朝廷追赠他为太常少卿。
蔡秋卿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蔡秋卿,字子威,号陟瞻,福建福州府闽县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福建乡试举人,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都察院观政,六年授户部陕西司主事,通州挖运,八年升河南司员外,九年升郎中、广东肇庆知府,十二年升广东副使。历岭南、海北道,卒于官。子蔡昌勋,清军南下进攻福建时,昌勋集合地方义民,组织抗敌队伍,率领义军抵抗清兵,转战数日,不幸为清兵逮捕,他在临刑之日,慷慨激昂地赋诗寄志,从容就义,其妻陈氏亦投环而死。
裴希度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阳曲人,字晋卿,号中庵。明崇祯七年进士,官监察御史,入清后官至太常寺少卿。有《息斋藏书》。
冯厚敦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镇江府金坛人,字培卿。崇祯末为江阴训导。清兵下江南,厚敦参预明江阴守城之役,固守三月,城破自杀。
林翰冲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林翰冲,字启翮,号篪卿 ,福建漳州府云霄县人,同进士出身。著有《志言集六卷》。崇祯三年(1630年)中举人,十三年(1640年)登进士,官至韶州府推官。
马应魁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池州府贵池人,字守卿。初为小将,遇敌敢战,史可法提升为副总兵。每战,披白甲,书“尽忠报国”四字于背。清兵破扬州,巷战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名一作耀。明广东顺德人。崇祯中由举人官知县。南明隆武二年,桂王即帝位于肇庆,耀为兵科给事中。时唐王弟朱聿□亦于广州即位。耀奉桂王之命宣谕广州,为苏观生所杀。
维基
彭耀,字着卿,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赐特用进士出身。崇祯九年(1636年)中举人,崇祯十三年中殿试乙榜,十五年赐进士,历官延川知县、南明时户科给事中。隆武二年十一月苏观生等人欲拥立唐王朱聿𨮁为帝,在肇庆的永历帝遣其前往召谕,语甚切至,因历诋苏观生、关捷先等人,导致苏观生震怒,因而遇害。永历朝廷事闻赠大理寺卿,谥忠悯。其子彭睿埙荫授中书舍人。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徽州人,寄籍嘉兴,字玉水。崇祯中,官山东盐运司判官。有《古今鹾略》、《珊瑚网》。
槜李诗系·卷二十三
砢玉,字乐卿,号玉水,嘉兴人。明末以贡官山东盐运司幕职。有鸳水月社篇、西山品、蜡屐音、树石异缀诸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秋卿。崇祯间入国学,授南昌通判,迁广信同知。清兵破城,被俘,不屈自杀。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秋卿,昆山人。崇祯已夘乡试副榜历官广信府同知